三 了解常見的報價陷阱
如今大多數業主對裝修市場并不了解,即使是有過裝修經驗的業主也都是數年前的事情了,裝修材料的更新日新月異,其價格也變化很大。很多裝飾公司抓住業主的這一弱點,頻頻設置陷阱,造成業主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普通業主來說,了解必要的裝修預算報價陷阱是非常關鍵的,它可以讓自己的家裝費用支出合情合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上當受騙。
1.低報價、猛增項
一些裝飾公司和施工隊為招攬業務,在預算時將價格壓至很低,甚至低于常理。別人開價四萬元,而他報價兩萬元,別人報價五萬元,而他自降至三萬元,從而誘惑業主簽訂合同。進入施工過程中,則又以各種名目增加費用。例如,在原先的裝飾柜預算中并沒有明確表明全部使用高檔優質的板材,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有些設計師或者工人花言巧語,對業主進行游說,聲稱只有使用高檔板材才能使裝飾柜的質量得到保證。而實際上裝飾柜的主體結構和面層的確必須使用優質板材,而像背板、側板等不重要的部位,使用一般的板材就足夠了。又如,原定設計方案中,客廳只設置一盞主燈,也得到了業主的認可,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設計師或工人又說服業主增加燈具,表面上是為了客廳的裝修效果,但實際上增加燈具就意味著要增加電線、穿線管、開關面板等一系列的材料及費用。
提示
還有些裝飾公司通過打折促銷來吸引業主的眼球,其實這也基于一定的前提條件,并帶有很多附加條件。例如,在簽訂合同前,裝飾公司可能會許諾七折的優惠,并要求客戶交納一定金額的定金,但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裝飾公司會再給業主一個詳細的活動方案,可能僅有部分項目可以享受七折,而高額的定金又不退還,這樣全算下來,業主實際得到的折扣并不如預先想象的那么高。
2.模糊材料品牌及型號
一些裝飾公司利用業主對裝飾材料不了解的弱點,在預算報價單上只說明優質合格材料,并沒有明確指定品牌、規格及型號等,而且其所列舉的價格只能用于低端產品,如果業主發現質量不佳并責令其更換,他們就會提出加價。例如,在原預算報價單上只是寫明優質合資PVC扣板,但并沒有指明品牌、規格及生產廠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低品質的裝飾材料很容易被業主發現,如果業主要求裝飾公司更換材料,裝飾公司則會提出要求,并聲稱成本太高,必須加價。而此時施工已進行了一半,而且基于書面合同,使得業主不得不支付高額的費用。又如在原預算報價單上只是寫明使用涂料,但并沒有指明這種涂料是哪種系列和規格的。不同系列和功能的涂料價格相差很多,雖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業主并不能看出涂料的優劣,但在日后的居住生活中,低質的涂料會導致很多質量問題,而此時已經無力回天,只能重新施工。
3.在工程量上做手腳
在計算施工面積時利用業主不了解損耗計率方式的弱點,任意增加施工面積數量,或者本應以m2(平方米)為單位的工程在報價單中卻以m(米)為單位出現,從而增加了施工費用。
例如,墻面乳膠漆涂飾,實測面積為20m2,在預算報價單中卻標明25m2,多數業主不會為個別數字仔細復查,但卻能使裝飾公司獲得額外利潤,平均每平方米18元的施工價格就給裝飾公司帶來90元的額外利潤。
再如,乳膠漆不扣除門窗洞口的面積,廚房、衛浴間的墻地磚按滿鋪計算,而貼的時候卻只貼表面的地方,至于櫥柜背面就不貼了;有些裝飾公司還故意算錯,多報工程量,待發現時以“預算員計算錯誤”應付了之。
提示
另外,在計算工程量時,巧妙轉換材料計量單位,也是裝飾公司賺取利潤最常用、最隱蔽的手法。通常,市場上的材料價格都是按照多少錢一桶(一組)、多少錢一張等計量單位來出售的。而裝飾公司向業主出示的報價單,很多主材都是按照每平方米、每米來報價的,如涂料、板材等,因此業主根本就不清楚究竟會用多少裝修材料、究竟用掉了多少裝修材料。
4.材料以次充好
裝飾公司在報價單上所指明的品牌材料與現場施工所采用的材料不符,或者在業主驗收材料時以優質材料充當門面,在收工時再將其撤離現場。這種手法比較常見。
例如,預算報價單上標明的是天然黑胡桃飾面板,每張98元,而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卻是30元左右的人造飾面板,兩者雖然外觀一致,但經過長期使用后會發生褪色變質等問題。
又如,在預算報價單中標明的是國標優質昆侖牌電線,而實際施工中擅自使用非國標的劣質電線,等到業主發現時,所有電線已入墻入板,若業主要執意驗證,則只有將裝修好的部位全部拆除。
提示
裝修施工中輔料的用量也需要業主留心。因為輔料在裝修費用中并不占多少比例,所以輔料的用量也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這就給一些不良裝飾公司以可乘之機。例如,黃砂是鋪了3cm還是鋪了5cm,沒有裝修經驗的業主完全估計不出來;膩子是刮了一遍還是兩遍也只有工人和裝飾公司最清楚。這些輔料用量的減少、費用的支出倒是其次,對裝修質量的影響卻是非常大的,時間長了,會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5.拆項報價
拆項報價是指把一個項目拆成幾個項目,這樣單價降下來了,總價卻上漲了。例如,把鋪地面磚項目拆成基層處理和鋪地面磚兩個項目。這樣一來,單價很低,看似便宜,但等最后決算時,總價卻高得驚人。
近年來,一些裝飾公司為招攬生意,把本來繁雜的預算項目重組為簡單的條目,號稱“套餐”報價,表面上為業主節約了時間和精力,實際上套餐報價華而不實,該說明的沒有說明,籠統空洞,很多原則性問題都得不到體現。
6.決算做手腳
有些裝飾公司在做預算時,往往將一些項目有意改為不常規的算法,這樣使單價看上去很低。在決算時,這些本來單價很低的項目就會突然變得數量很大,從而導致總價飆升。
例如,改電項目按長度(單位為米)計算,本來是合理的,結算時這個長度并不是按管的長度計算,而是按電線的長度進行計算。一根管里面往往會有數根電線,如此一來,總價就翻了數倍。
7.虛增工程量和損耗
有些裝飾公司就是利用業主不懂行的弱點,鉆一些計算規則的空子,從而增加工程量,達到獲利的目的。
例如,在計算涂刷墻面乳膠漆時,沒有將門窗面積扣除,或者將墻面長寬增加,都會導致裝修預算的增加;一般一個空間的地面和墻面之比是1∶2.4~1∶2.7,有些裝飾公司甚至報到1∶3.8。另外,按照以前的慣例,門窗面積按50%計入涂刷面積。其實,目前很多家庭都包門窗套,門窗周邊就不用涂刷了。但有些裝飾公司仍按照50%,甚至按100%計入墻壁涂刷面積。一般業主在審查預算表的時候,都是關注單項的價格,至于實際的面積一般會大致估計,如果每項面積都稍微增加一些,單項價格高的話,那么多花費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的預算。
單項價格談定了以后,一定要和裝飾公司或工頭一起把單項的面積尺寸丈量一下,并記錄到紙面上,并算清楚單項的總價格是多少,將這些數據作為合同的附件,以免到時就面積和尺寸的大小發生糾紛。
提示
在預算書的最后,會有一些諸如“機械磨損費”“現場管理費”“稅費”和“利潤”等項目,這些項目其實都屬于不合理收費。“機械磨損”是裝修中必然發生的,“現場管理”則是裝飾公司應該做到的,這兩項費用都已經攤入到每項工程中了,不應該再向業主索取。而根據“誰經營、誰納稅”的原則,裝飾公司的稅費更不該由業主繳納。將“利潤”單獨計算是以前公共建筑裝修報價的計算方式,目前裝飾公司已經把利潤攤入到每項施工中了,因此不應該重復計算。
8.降低工藝標準
業主一般對木工、瓦工、油工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常規工程項目比較注意,監督得也嚴格些,但對隱蔽工程和一些細節問題卻知之甚少。比如,上下水路改造、防水防漏工程、強電弱電路改造、空調管道等工程做得如何,短期內很難看出來,也無法深究,不少施工人員常在此做文章。又如,有些公司規定內墻要刷3遍墻漆,但施工隊員只刷了1遍,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區別,但實際上卻降低了工藝標準,暫時是看不出問題,時間一長,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提示
在裝修過程中,常見的偷工減料的項目主要有:基底處理、地面找平、小面處理(所謂“小面”,就是我們平時容易看到,又不太留意的小地方,例如戶門的上沿、窗臺板的下面、暖氣罩的里面等地方,有些工人在這些地方會偷工減料,甚至會不做任何處理)、電線穿管、接縫修飾、墻面剔槽、墻地磚鋪貼、電線接頭、墻面刷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