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濕胖
  • 佟彤
  • 919字
  • 2020-04-03 22:52:20

十二、喝粥未必養胃,湯藥能把人吃虛

喝粥養胃,究竟是對是錯?

喝粥能養胃,這是民俗。也確實,中醫經典《傷寒論》中就囑咐發燒的病人,在吃了桂枝湯之后,喝熱稀粥一碗,為的是借助粥的五谷之氣,幫助身體出汗,因為汗是需要氣血作為化源的。

但是,這個糜粥調養并不是在所有疾病的調養上都適合的,特別是喝多點水就胃難受的人,他們的胃確實需要養,但絕對不是喝粥,而是吃餅干、饅頭片這些含水少的食物。

很多老中醫看病,遇到這種喝水就難受的人,就算是西醫胃鏡診斷是淺表性胃炎,也不會給予重劑,需要煎湯藥治療的也囑咐病人要煎得濃一點,不要一大碗灌進去,他們甚至會把烤饅頭干當作食療處方開給“老胃病們”。而“老胃病們”也真就是靠每天吃幾片烤饅頭,而不是頓頓喝粥,治好了胃病。因為水是陰性的,脾虛的人陽氣本身就弱,他們不能暴飲,就是提防虛弱的陽氣被陰氣所傷。這一點同理于民間的另一個說法:湯藥吃時間長了,人會變虛。

湯藥和丸藥,應該選哪種?

很多人對此不理解,因為是不是會變虛,應該和藥物有關系。他們認為,如果都是補氣的藥,只要對癥,長期吃只會增加氣力,絕對不可能越吃越虛。

但是,如果同樣是補氣的藥,一個人吃湯藥,一個人吃丸藥或者膏,補益效果好的,可能就是后者,這是由于湯藥這個劑型的問題。

中醫講“湯者蕩也”“丸者緩也”,意思是,湯藥的劑型有滌蕩外邪之力,更適合那些急性的病,或是急需迅速祛除邪氣時用。比如便秘上火,一服去火的湯藥喝進去,第二天大便通暢,火也就消除了。

因為湯藥是水劑,喝進去很快就被吸收了,但就是因為是水,喝進去一下就增加了胃的負擔。在吸收藥效的同時,胃氣會受損,如果是短期的話問題不大,長期吃,損耗就會積少成多。加上如果病人原本就脾虛,身體運化的力量就不足,長期服用湯藥就會使虛損加重。

丸藥或者膏則吸收緩慢,類似現在的“緩釋”劑型,在這個緩慢吸收過程的同時,沒有水的陰性對身體的損傷,特別是對原本喝點水都會汪在胃里的人來說,吃丸藥可以減少他們胃腸排空水時的能耗。對脾虛之人而言,這無意中就有了健脾效果。

就是這個原因,以調養人、治療慢性病為目的的秋冬進補,一般都是用的丸劑或者膏方。所謂“秋冬吃膏”,不是因為湯藥麻煩,而是因為長期喝湯藥有飲水過度傷及陽氣之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汕头市| 灵石县| 三台县| 平谷区| 梅州市| 冀州市| 庐江县| 大渡口区| 五寨县| 团风县| 中方县| 万源市| 克拉玛依市| 东城区| 南康市| 特克斯县| 林西县| 齐齐哈尔市| 三明市| 孟州市| 岱山县| 锦州市| 郧西县| 长丰县| 翼城县| 桦川县| 浑源县| 剑河县| 汶川县| 江阴市| 汪清县| 昌江| 奉节县| 临江市| 谢通门县| 开远市| 涟水县| 山丹县| 屏南县|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