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基礎實訓教程
- 雍琴 李奇敬
- 5字
- 2021-04-09 14:57:00
第一章 音頻
第一節 聲學基本知識
一、聲音的產生及傳播
聲音的本質是由物體振動引起周圍彈性媒質(空氣、水、固體等)發生波動的現象,即聲波。聲波具有波的基本特征:振幅、頻率、波長、相位、諧波成分、包絡,它們共同構成了聲音的三要素。
聲音的三要素為響度、音調和音色。
(1)響度,又稱為音強,由聲音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則響度越大。它是聽覺的基礎,單位是分貝(dB)。
(2)音調,又稱為音高,由聲音的頻率(基頻)決定,頻率越高則音調越高。女聲的頻率普遍比男聲的高。
(3)音色,又稱音品,是聲音的特性,由發聲物體本身材料、結構 [聲音波形的諧波頻譜(泛音)和包絡(每個周期波峰間的連線陡緩等特征)] 決定。
二、聽音的心理特征(聽覺)
當人耳接收到聲波時,耳膜在疏、密交替的聲波推動下產生相應的振動,再經過聽覺的一系列生理過程,人才能感知聲音。
(1)聽閾:人耳能聽見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Hz~20KHz。
(2)聽覺的時間特性:要使人耳感受到某個聲音的存在,除了此聲波要具有一定的強度外,還要讓此聲波在人的耳膜上作用一段時間(持續0.1秒以上),對于聲調高、頻率高的聲音時間可以稍短一些。
(3)聽覺的暫留現象:這種暫留現象一般會維持10~20ms。在聲音刺激長時間連續作用之后,聽覺感受性會顯著降低,這一現象稱為聽覺疲勞。長期的聽覺疲勞,由于累加作用無法使聽覺恢復,最終會導致聽力降低或永久性聽力喪失。
(4)雙耳效應和耳殼效應:指人類利用自己雙耳和耳殼的形狀特點來判別聲源方位的能力。
(5)掩蔽效應:兩個聲音同時到達耳朵相混合時,人只能感覺到其中一個聲音的現象叫聲音的掩蔽。
三、行業必備基礎知識
音質:籠統的意思是指聲音的品質。在音響技術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即聲音的三要素。如圖1-1所示,目前業界公認的聲音質量標準分為4級:

圖1-1 聲音質量標準分類
一般來說,覆蓋頻率越寬則聲音質量越好。除了頻率范圍外,還有其他方法和指標來進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質標準,如Hi- Fi、THX、DOLBY和IMAX等。
(1)Hi-Fi(High-Fidelity):也稱為高保真,是評價高質量立體聲放音系統真實重現原有聲源特性的專業術語。許多音像制品上都有此標志。
(2)THX:由奧斯卡音效獎得主喬治盧卡斯所發布,是對器材及環境的一個要求標準。影院等機構得到THX的認證,代表著其音效表現達到了一定的水準。
(3)DOLBY:即杜比,杜比公司是世界音頻工業最著名的公司,先后發明了杜比降噪系統、杜比環繞聲系統等多項技術,對電影音響和家庭音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凡帶有杜比商標的產品基本都代表是高質量的產品。杜比影院現有特制的Dolby Vision+Dolby Atmos(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版本。
(4)IMAX: IMAX 3D影院音響系統,使用了五個“分立”的音頻通道和亞音頻技術把聲音準確地投射在影院的具體區域,從而創造出更逼真、更具身臨其境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