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20世紀70年代以來,傳統的掠奪式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的線性增長模式引起了人類社會的深刻反思,以資源過度消耗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導致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不可持續性,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為了兼顧當代和后代的利益,人類不得不改變發展方式,進而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思路,以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綠色增長。

能源是人類進行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因而它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沼氣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由于其廣泛的分布、較低的建設成本和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特點,成為各國能源建設的重中之重。2003年,我國出臺的《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指出,以中央預算內投資方式對農村沼氣發展予以補貼。由此,在政府投資的帶動下,我國農村沼氣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這對于優化農村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農村節能減排、提高農產品質量、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川既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能源資源需求大省。農村養殖規模相對較大,秸稈資源豐富,利用這些生物質原料發展沼氣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農村沼氣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沼氣有關項目的繼續推進。為了實現農村沼氣的可持續發展,本書立足于全球性能源危機和應對氣候變化下可持續發展理念興起的國際背景與新時代推進農村能源革命、農村“廁所革命”,以及賦予農村可再生清潔能源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綠色發展新使命的國內大背景,運用可持續發展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多層委托代理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等去剖析農村沼氣發展的影響機理,并結合四川實際,對農村沼氣發展狀況以及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探討影響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促進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本書的主要結論如下:

(1)農村沼氣發展主要依托農村沼氣有關項目實施予以推進,帶有明顯的政府主導特征。農村沼氣發展主要基于緩解國家能源壓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農產品質量、帶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政策目標。在政策演進過程中,從補助標準到補助范圍都呈現出由低到高、由窄變寬的政策特征,說明農村沼氣發展在政策上具有連續性。

(2)四川農村沼氣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四川具有發展農村沼氣的基礎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和科技優勢,同時也面臨待建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農村沼氣工人流失嚴重、農村服務網點運行困難、沼氣產業化發展滯后等問題。四川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農村沼氣的發展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來促進農村沼氣發展。

(3)農村沼氣的發展從項目投資上看是可持續的,而且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結果顯示,項目農戶建設沼氣池的凈現值為8169.71元,而非項目農戶的凈現值為6351.53元;項目農戶的內部收益率為84%,較非項目農戶高49%;項目農戶的投資回收期為1.32年,比非項目農戶投資回收期3.47年短2.15年。而有特色產業支撐的項目農戶建設沼氣池的累計凈收益現值為14494.82元,凈現值為54933.29元,內部收益率高達170%,遠遠高于社會貼現率10%,投資回收期僅為0.63年。此外,四川農村沼氣發展相當于可以保護約12.8萬公頃森林,減少水土流失約1164萬立方米;同時為農戶減少20%以上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節約標煤約348.79萬噸,減少CO2排放量約366.97萬噸。農村沼氣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廣大農村的能源消費結構,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還有效治理了農村的面源污染,推進了農村生態文明進程。

(4)農村沼氣發展的農戶滿意度有待提高。本書從農戶作為農村沼氣有關政策實施的直接受益者即“顧客”視角,選擇了農戶期望、農戶感知質量、農戶感知效果、農戶抱怨和農戶忠誠五個維度對農村沼氣發展進行農戶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農戶滿意度指數為3.1323,折合百分制后約為62.65%,該評價總體上看趨于正面,但滿意度不高,說明農村沼氣發展雖然受到大多數農戶的認可,但在政策調整時應更多考慮農戶的利益訴求,以提高農村沼氣發展政策的供需契合度。

(5)影響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比較復雜,既受政策特征和項目特征的影響,也受農戶個體特征和家庭特征以及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定量分析表明,影響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外出務工人數(X5)、牲畜存欄量(X7)、建池成本(X9)、項目施工滿意度(X10)、政府重視程度(X12)、補貼標準滿意度(X13)和補貼發放方式的滿意度(X14)。

(6)農村沼氣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市場驅動”的投資機制、農戶需求表達機制、多元化后續服務管理機制、對相關利益主體的激勵約束機制、特色產業支撐機制。同時調整和優化農村沼氣發展的政策設計,如根據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山區不同農戶的資源稟賦和收入狀況制定相應的補貼標準,并加大后期管護支持力度等。

本書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書系統地梳理了自2003年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實施以來農村沼氣的發展政策及其演進過程,并從政府供給和農戶需求兩個層面構建了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分析框架。

(2)本書基于農戶視角,借鑒顧客滿意度指數法從農戶期望、農戶感知質量、農戶感知效果、農戶抱怨和農戶忠誠五個維度構建了農戶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以評估農戶對農村沼氣發展的滿意度,為農村沼氣發展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決策參考。

(3)本書采用成本收益法對項目農戶與非項目農戶、有特色產業支撐的項目農戶與一般項目農戶進行了對比分析,并提出應建立特色產業支撐機制,將農村沼氣建設與當地農業產業結合起來,以充分發揮“三沼”綜合利用效益,真正實現農村沼氣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四川省;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農民滿意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东丽区| 云阳县| 云林县| 绍兴县| 德昌县| 南投市| 延长县| 张家口市| 如皋市| 蒙阴县| 娄底市| 西畴县| 苗栗县| 延边| 镇平县| 苍溪县| 噶尔县| 永仁县| 长宁区| 林西县| 依安县| 房产| 得荣县| 鱼台县| 莆田市| 崇文区| 尼木县| 桓台县| 勐海县| 扶余县| 图木舒克市| 吐鲁番市| 贡觉县| 博罗县| 枣强县| 江门市| 若羌县| 韶山市| 乌鲁木齐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