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家庭能源消費行為與效率研究
- 李佳珈
- 3180字
- 2021-03-12 18:43:12
摘要
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和能源貧困問題是人類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面臨的兩大難題。與二者密切相關的能源消費行為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學術界在該領域的研究大多聚焦宏觀能源消費、行業能效和技術設備等方面,然而現有文獻在微觀家庭能源消費領域的研究卻十分有限,導致我國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缺乏科學引導。本書從家庭能源消費這一重要的經濟學領域出發,重點探討了家庭能源消費的使用效率、潛在行為類型和能源貧困三個方面,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本書首先估算我國家庭能源使用效率,并驗證了能源階梯理論;然后,本書通過內生分組方式深入挖掘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的異質性,獲取家庭能源消費的潛在行為類型;最后,針對中國家庭的能源貧困問題,我們從多維度、多層面視角估算家庭的能源貧困值并分別研究能源貧困對家庭生產效率和健康的影響。
本書共設置八章,研究的主體思路是從家庭層面的能源消費現狀和能源階梯理論出發,提出研究問題;然后以微觀數據為支撐,運用經濟學的相關技術手段解決研究問題;最后總結研究結果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各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能源消費背景和特征,隨后歸納了與我國能源和環境相關的政策和規劃,在此背景下引出相關研究話題。
第二章介紹了本書的研究概況,明確提出了三個研究命題,歸納了研究的意義。隨后,這一章理清了本書的研究思路與內在邏輯框架,并總結了本書在理論模型和實證方法方面的創新。
第三章以能源效率為出發點闡述效率領域研究的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宏觀層面的研究,并且介紹效率的相關研究方法;接下來,聚焦微觀家庭層面的能源消費,包括家庭能源效率和家庭能源階梯理論的相關文獻;然后,重點歸納家庭能源消費行為方面的研究,包括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及其異質性分析;最后,本章梳理了家庭能源貧困的相關研究及其影響。
第四章著手本書的第一個研究命題,實證研究我國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本書通過構建前沿需求函數,分解出家庭能源消費行為中的無效因子,即能源超額消費量;通過估算這部分超額消費量獲得每個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進一步地,我們運用共同前沿函數(Meta-frontier)的技術手段,統一了城、鎮、鄉家庭能效的估算準則,并得出我國家庭能源使用效率的整體分布。這一章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充分評估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的優劣,并且從全新視角探討家庭能源使用效率與能源階梯理論的關系。
第五章集中研究異質性在家庭能源消費行為中的潛在影響。在這一章中,我們通過挖掘潛在行為類型,深入地理解家庭能源消費行為模式的差異化成因。本章采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xture Models)得出潛在最優組別。該方法是通過判定家庭行為條件分布的相似度,獲取樣本歸為每組的后驗概率而重新擬合模型。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家庭能源消費行為共存在三個組別,其中第二組家庭的能源消費水平不受收入的影響,第一組家庭的能源消費水平最低。該研究加深了對微觀家庭異質性的認識,進一步剖析了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的理性程度。
第六章在家庭能源消費差異化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我國家庭的能源貧困問題。本書從能源貧困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現有文獻在能源貧困衡量中的局限性。對此,我們構建了多維能源貧困指數,進而揭示了能源貧困在家庭行為中的深遠影響。本書從能源可得性和經濟因素方面,多維度、多層面度量了家庭能源貧困,在此基礎上獲悉不同維度的能源貧困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并且從生產效率角度探索能源貧困與家庭經濟的關系。以上重要信息有助于優化各項扶貧資源的配置,從而達到有效減緩我國能源貧困現象的目的。
第七章深入探討能源貧困對健康的影響。本書基于多維度能源貧困視角,實證研究能源貧困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并通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證實以上結論。本章聚焦能源貧困的影響,為政府的精準能源扶貧提供了科學依據,并且對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相關研究有一定借鑒意義。
第八章總結并評述了全書的主要研究結論。為了提升我國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優化家庭能源消費的行為模式,本章在如何找到能源貧困對象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扶貧援助措施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此外,結尾處明確指出了后續研究的方向。
本書在理論模型和實證方法兩個方面為該領域研究做出了貢獻。具體的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模型的創新。首先,本書從微觀家庭視角,深入探討中國家庭能源消費的行為與效率,并得出了豐富的研究結論。這一研究視角本身具備顯著的理論創新價值。因為絕大部分能源經濟學領域的中國問題研究聚焦國家、區域和行業層面,目前對以微觀家庭為行為主體的能源消費探討非常有限。具體而言,在能源使用效率的研究中,本書首先通過構建家庭能源需求函數獲取每個家庭的最低能源需求量。其次,本書將能源階梯理論充分融入家庭層面的實證研究中,并且該理論貫穿了本書的三個研究命題。我們依次探討了能源階梯理論與家庭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階梯理論與收入因素以及能源階梯理論與能源貧困的關系,進一步從實證角度完善了該理論。最后,本書將研究重點聚焦能源貧困群體,首次從多維度、多層面的視角度量家庭能源貧困值,在此基礎上核算我國的多維能源貧困指數,并分別探討能源貧困對家庭生產效率和健康的影響。多維能源貧困的估算開啟了我國家庭能源貧困研究的理論探索。
(2)實證方法的創新。本書從全新視角探討我國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的異質性。針對現有文獻對分組的主觀性,本書通過數據和模型,對樣本進行了靈活分組?;诜纸M結果,我們進一步揭示家庭特征變量(例如健康、教育)以及主觀社會態度對能源消費行為的潛在影響。具體而言,通過驗證能源消費行為的潛在影響因素,我們獲得消費行為的潛在組別,從更深層次剖析了我國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的模式和特征。在能源效率的估算中,本書充分考慮家庭在生活習慣、能源設備和經濟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首先分別構造城、鎮、鄉家庭的能源需求前沿函數。隨后,我們采用共同前沿函數,通過線性編程和自助法實現全樣本的能源使用效率估算。另外,本研究通過家庭的投入產出函數,從效率角度創新性地解釋能源貧困與家庭產出的關系。在能源貧困指數的計算中,本書借用多維貧困指數(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的思路,但是國際通用的維度中并未考慮收入因素,我們則根據多維能源貧困的定義設立了經濟因素維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多維貧困指數的應用范圍。
本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我國2012年的家庭平均能源使用效率為63%,其中城市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低于鄉、鎮家庭,并且其能源使用效率的跨度最大。我們發現城市家庭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非常低的群體,而能效相對高的家庭(能源使用效率為100%,占全樣本的0.1%)也來自城市。以上結果表明,城市家庭雖然有條件率先獲取高效能源設備,但是城市家庭在能源消費行為中存在較多的浪費現象。傳統能源階梯理論認為能源效率與家庭財富存在緊密的聯系,本書的研究從設備效率和消費效率兩個角度進一步完善了能源階梯理論。
在微觀家庭能源消費的異質性研究中,我國家庭共存在三組能源消費行為,并且各組家庭的能源消費行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將抑制第二組家庭的能源消費;一些主觀態度,例如環保意識、社會不公的感受將會引起第三組家庭的能源消費變化。此外,每組家庭的主要特征如下:第一組家庭總體上社會經濟地位偏低;第二組家庭具備能耗較高的特征;第三組家庭占比為76%,為我國最普遍的能源消費類型。
對能源貧困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家庭能源貧困程度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但是能源貧困發生率在全國范圍內高達45%。其中,我國家庭能源貧困具有地區差異性:農村家庭的能源貧困指數顯著高于城鎮家庭,東部發達地區在資源獲取維度與經濟因素維度均優于西部偏遠地區的家庭。通過對多維能源貧困的測算,本書證實了能源貧困對家庭生產效率和健康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家庭能源消費行為;能源階梯理論;能源使用效率;潛在行為類型;多維能源貧困測量;健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