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使用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檢驗中、美兩國高等教育對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的培養效果以及創新人格在創新意識培育中的作用。實證結果表明:中國高等教育在培養民眾的創新意識和塑造創新人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人格對創新意識培養有很強的中介效應;美國樣本中個體的創新意識相對中國樣本的創新意識更強烈,創新人格對創新意識的作用顯著,但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的培養階段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之前,美國個體的高等教育經歷對個體創新意識的提升幅度相對有限,創新人格在高等教育創新意識培養的中介效應并不充分?;谝陨涎芯拷Y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注重創新人格塑造,發揮創新人格在創新意識培養中的關鍵作用。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創新人格是創新意識生發的土壤。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高等教育應當在課程體系、學科教學中滲透創新人格教育,注重講授知識和學科的創新演進過程、創新人物的事跡和貢獻等促進創新人格的塑造。高校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還應當以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高等院校應當以課程、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在高等教育中將創新企業家引入課堂,讓高校學生近距離領略勇于競爭、不懼風險的企業家精神,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創業實踐。

第二,加強高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的人格和創新意識教育的銜接?,F階段中國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教學管理方式大相徑庭,初等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以應試為主要目標,采用高壓、緊湊、呆板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創造性人格的發展;高等教育階段管理相對比較寬松,又造成一部分學生迷失自我、喪失前進的目標。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結合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點,切實規劃好每個教育階段的人格和創新意識培養目標,并體現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之中,促進個體人格完善和創新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新華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8/19/c_126887271.htm.

[2]劉春學.創新意識及其社會培育[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2.

[3]陳若松.論創新能力的內在整合[J].求索,2003(5):169-170.

[4]王世波,王鐵男,王成,等.個體差異中創新意識與自我價值對IS創新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1):25-28,37.

[5]張華,張慶林.企業家創新意識與企業創新潛力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 (14):87-92.

[6]葉清.大學生創新人格特征及其培養[J].教育學術月刊,2010(11):73-74,77.[7]王琪琪.大學生創新素質現狀特征及創新意識培養開發的探索性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

[8]康德.論教育學[M].趙鵬,何兆武,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5.

[9]母小勇,謝安邦,閻光才.論構建我國21世紀高等教育創新課程體系之理念[J].教育研究,1999(11):15-20.

[10]龐海芍.通識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現代大學教育,2007(1):97-101,112.[11]周慧穎,郄海霞.世界一流大學工程教育跨學科課程建設的經驗與啟示——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50-53.

[12]李彥,孫永清.大學生創新意識與社會參與的實證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12 (3):57-60,65.

[13]鄭雪.人格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葉清.大學生創新人格特征及其培養[J].教育學術月刊,2010(11):73-74,77.

[15]BARRON F, HARRINGTON D M. 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1,32(1):439-476.

[16]STERNBERG, R. J. A three-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25-147.

[17]張曉明,郗春媛.大學生創新人格核心特質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80-83.

[18]王澄海.中美研究型大學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差異[J].中國大學教學,2012 (12):88-89,34.

[19]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79-1780,128-129.

[20]MURRAY, H. A.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21]張樹東.成就動機、家庭影響力及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J].教育學報,2007 (1):59-65.

[22]遲昊陽,趙冉,侯志瑾,等.大學生完美主義與拖延: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233-236.

[23]文敏,甘怡群,蔣海飛,等.成就動機與學業倦怠、學業投入:未來取向應對的縱向中介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388-396.

[24]周靜,王衛紅,李丹.大學生心理控制源、時間管理傾向與成就動機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307-309.

[25]楊慧芳,顧建平.企業管理者的情緒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研究[J].心理科學,2007(3):719-722.

[26]楊頡,姜燕媛.大學生成就動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 (1):63-69,190.

[27]楊茹,丁云,闞和慶.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涵、理論基礎及現實意義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1):107-110.

[28]姜丕之,汝信.康德黑格爾研究:第1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0.

[29]劉川生.社會責任感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核心素質[J].中國高等教育,2012 (1):4-7.

[30]BROCKHAUS R H. Risk Taking Propensity of Entrepreneur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0,23(3):509-520.

[31]丁棟虹,張翔.風險傾向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6(2):229-238.

[32]李海壘,宮燕明,張文新.大學生的冒險性與創業意向的關系:感知的創業文化的調節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3(2):152-158.

[33]尹俊,黃鳴鵬,王輝,等.戰略領導者成就動機、冒險傾向與企業國際化[J].經濟科學,2013(3):72-86.

[34]FERREIRA S, MORO M. On the Us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Data for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0,46(3):249-273.

[35]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0):1173-1182.

[36]康樂.大學社會責任理念與履行模式[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大同县| 沈阳市| 泾源县| 灌云县| 获嘉县| 德格县| 旬邑县| 石林| 汶川县| 马尔康县| 名山县| 喀什市| 高雄市| 清水县| 绥江县| 衡阳市| 齐齐哈尔市| 安溪县| 湖南省| 彩票| 康乐县| 将乐县| 玛曲县| 正定县| 岳阳县| 墨脱县| 嘉定区| 韶关市| 华蓥市| 西盟| 东乌珠穆沁旗| 太保市| 新沂市| 五大连池市| 安乡县| 大方县| 五家渠市| 大丰市| 青田县|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