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經濟與政策研究2018(下)
- 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地方財政研究中心
- 970字
- 2021-03-12 17:47:27
一、引言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國進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首先需要個體創新意識的覺醒。創新意識代表人們對創新的一種認識程度、認識水平以及態度,是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先導和產生創新行為的心理動機。實證檢驗發現,創新意識對創新行為有不容忽視的影響,企業家創新意識與企業創新氛圍和創新績效呈顯著正相關,對兩者有不同程度的預測作用。
高等教育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環節,承擔著培養和造就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任。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切入點,現代大學應該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改革教學方式、創建多樣化多層次的創新課程體系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潛能、引導學生創新意識。但是,創新意識是個體對創新的認識,與創新人格、創新能力等心理特征一起形成互相影響的復雜心理結構。這意味著高等教育對創新意識的培養路徑是多重的,應當把與創新相關的人格特征的塑造考慮在內。創新人格最早由心理學家吉爾福特(Guilford)提出,表現為能夠內在、持久、穩定地促使個體取得創新產物的人格特征。人格塑造是教育的宗旨。康德認為,一種良好的教育意味著它能使人的天性得到越來越好的發展,實現達致“善”的所有稟賦。高等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技能,也塑造、提升和健全每個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格的塑造尤其是創新性人格的塑造,在創新意識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應該得到充分重視。
美國是世界公認的創新的核心力量,具有眾多引領潮流的創新成果,其高度發達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美國的創新體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美國的高等教育立足于本國的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是其基礎教育體系的延伸,與基礎教育共同發揮培養創新人才的作用。因此,探究美國高等教育在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人格塑造方面處于何種地位,評估中、美兩國高等教育對個體創新人格塑造的成效和創新意識的影響差異,比較分析差異的范圍、程度和生成機制,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及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本文使用世界價值觀調查中、美兩國的數據,評估中、美兩國高等教育對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的培養效果,探討人格塑造在創新意識的培養機制的作用,并對中、美兩國高等教育創新意識的培養機制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