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概述
(一)信用工具的含義
信用工具是指在金融活動中,能夠證明金融交易金額、交易期限、交易價格的合法憑證,又稱為金融工具,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
(二)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1.償還性
償還性是指信用工具的發行者或債務人必須按期歸還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信用工具一般都注明期限,債務人到期必須償還信用憑證上記載的應償付的債務。
2.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為其持有人帶來收益的特征。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種:第一種是固定收益,是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義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例。第二種是即期收益,又叫當期收益,是按市場價格出賣信用工具時獲得的收益,如股票買賣價格之差即為一種即期收益。第三種是實際收益,是指名義收益或當期收益扣除由物價變動引起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后的真實收益。在現實生活中,投資者所能接觸到的是名義收益和當期收益。
3.流動性
流動性指金融資產可以迅速變現而不遭受損失的能力。金融工具可以買賣和交易變現,即為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內,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金融資產能夠迅速出賣并換回貨幣,稱其流動性強,反之則稱其流動性弱。
4.風險性
風險性是指信用工具不能充分履約或價格不穩定的程度,包括市場風險和違約風險等。風險相對于安全而言,因此風險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安全性。為了獲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時必須承擔風險,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風險,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各種經濟因素發生變化,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物價波動等各種情況造成信用憑證價格下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違約風險一般稱為信用風險,是指發行者不按合同履約或公司破產等因素造成信用憑證持有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信用工具的種類
信用工具種類繁多,這里介紹幾種常用信用工具:票據、股票和債券。
(一)票據
票據是指具有一定格式并載明金額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對持票人或指定人無條件支付一定款項的信用憑證。按票據的性質劃分,票據主要有匯票、本票和支票等幾類。
1.匯票
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按付款人的不同,匯票可以分為銀行匯票、商業匯票;按有無附屬單據的不同,匯票可以分為光票匯票、跟單匯票;按付款時間的不同,匯票可以分為即期匯票、遠期匯票。匯票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匯票有三方當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出票人是簽發匯票的人,付款人是受出票人委托支付票據金額的人,收款人是憑匯票向付款人請求支付票據金額的人。
(2)匯票是委付證券,是一種無條件支付命令。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無條件支付命令,要求匯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之間必須具有真實的委托付款關系,并具有支付匯票金額的可靠的資金來源。
(3)匯票必須承兌。承兌是匯票獨有的法律行為,是指付款人承諾在匯票到期日支付匯票金額的—種票據行為。付款人承兌前,匯票上所載付款人沒有絕對的付款義務,但一經承兌,付款人就取代出票人而成為票據的主債務人。
2.本票
本票是由出票人簽發,保證即期或定期,或者在可以確定的將來時間向收款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票據。本票具有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本票是自付證券。本票是由出票人自己對收款人支付并承擔絕對付款責任的票據。這是本票和匯票、支票最重要的區別。在本票法律關系中,基本當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債權債務關系相對簡單。
(2)本票無須承兌。本票在很多方面可以適用匯票法律制度,但是由于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承擔付款責任,無須委托他人付款,因此本票無須承兌就能保證付款。
3.支票
支票是銀行存款戶對銀行簽發的要求于見票時對收款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票據。支票出票人簽發的支票金額,不得超出其在付款人處的存款金額。如果存款低于支票金額,銀行將拒付給持票人,這種支票稱為空頭支票,出票人要負法律責任。支票一經背書即可流通轉讓,具有通貨作用,成為替代貨幣發揮流通手段職能和支付手段職能的信用流通工具。支票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記名支票。記名支票是在支票的收款人一欄寫明收款人姓名,如“限付某甲”或“指定人”,取款時須由收款人簽章方可支取。
(2)不記名支票。不記名支票又稱空白支票,支票上不記載收款人姓名,只寫“付來人”。取款時持票人無須在支票背后簽章,即可支取,此類支票僅憑交付而轉讓。
(3)劃線支票。劃線支票是在支票正面劃兩道平行線的支票。劃線支票與一般支票不同,劃線支票非由銀行不得領取票款,因此只能委托銀行代收票款入賬。使用劃線支票的目的是在支票遺失或被人冒領時,有可能通過銀行代收的線索追回票款。
(4)保付支票。保付支票是指為了避免出票人開出空頭支票,保證支票提示時付款,支票的收款人或持票人可要求銀行對支票“保付”。保付是由付款銀行在支票上加蓋“保付”戳記,以表明在支票提示時一定付款。支票一經保付,付款責任即由銀行承擔。出票人、背書人都可免于追索。付款銀行對支票保付后,即將票款從出票人的賬戶轉入一個專用賬戶,以備付款,因此保付支票提示時,不會退票。
(5)現金支票。現金支票是專門制作的用于支取現金的一種支票。現金支票是當客戶需要使用現金時,隨時簽發現金支票,向開戶銀行提取現金,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確定金額的現金的票據。
(6)銀行支票。銀行支票是由銀行簽發,并由銀行付款的支票,也是銀行即期匯票。銀行代顧客辦理票匯匯款時,可以開立銀行支票。
(7)旅行支票。旅行支票是銀行或旅行社為旅游者發行的一種固定金額的支付工具,是旅游者從出票機構用現金購買的一種支付手段。
(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股東身份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種所有權憑證。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票主要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兩類。
1.普通股
普通股構成股份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其收益隨著企業利潤變動而變動。擁有者在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盈利以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后對企業盈利和剩余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具有以下特征:
(1)收益不穩定。公司支付了債息和優先股股息后才會分配普通股股利,因此普通股的收益是不穩定的,企業經營業績好,凈利潤高,收益就高;反之,收益就低。
(2)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并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股東權利,但要遵循“一股一票”的原則。
(3)對公司剩余財產的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后還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后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4)優先認股權。當公司增發新普通股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2.優先股
優先股是指公司成立后為籌集新的追加資本而發行的證券。優先股具有以下特征:
(1)股息固定。優先股的收益不收企業經營狀況影響,領取固定股利。
(2)優先分配權。在公司分配利潤時,優先股股東比普通股股東分配在先。
(3)優先求償權。公司若破產,在分配剩余財產時,優先股股東在普通股股東之前分配,但須排在債權人之后。
(三)債券
債券是債務人發行的承諾按約償還本金并支付利息的債務憑證。債券是一種金融契約,是當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證明債權債務關系的契約。按發行主體分類,債券可以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
1.政府債券
政府債券是政府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債券,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債券和地方政府債券。
(1)中央政府債券。中央政府債券主要指國庫券和公債券。中央政府債券因其信譽好、利率優、風險小而被稱為“金邊債券”。中央政府債券包括為籌措戰爭費用為目的的戰爭債券、為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的財政債券等。除了政府部門直接發行的債券外,有些國家把政府擔保的債券也劃歸為政府債券體系,稱為政府保證債券。這種債券由一些與政府有直接關系的公司或金融機構發行,并由政府提供擔保。
(2)地方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又稱市政債券,是地方政府為發展當地經濟,進行公共事業建設而發行的債券。其信用度略低于國債,但利率通常高于國債。
2.金融債券
金融債券是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內償付本息的債務憑證。我國金融債券主要由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發行。金融機構一般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信用度較高,因此金融債券往往有良好的信譽。金融債券一般為中長期債券,發行量大,因為其信用度較高、利率不低,所以交易活躍。
3.公司債券
公司債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債務憑證。在實踐中,中國存在的一種特殊法律規定的債券形式,即企業債券。企業債券和公司債券除了發行主體外,沒有本質區別。
企業債券發債主體為中央政府部門所屬機構、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是根據《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的規定發行與交易,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政府信用。公司債券發債主體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設立的公司法人,在實踐中,其發行主體為上市公司,發行主體管理機構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其信用保障是發債公司的資產質量、經營狀況、盈利水平和持續贏利能力等。
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管理辦法》進一步促進了企業債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行,企業債券和公司債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要的投資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