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高校老師行為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當責行為和組織公民行為的視角作者名: 廖春華本章字數: 983字更新時間: 2021-04-02 20:43:30
1.3 研究方法
本書按照制度背景—理論分析—問卷設計—數據處理—研究結論的路線,采用實證主義范式下的定量研究方法,綜合利用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數據分析方法對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與高校教師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工具主要包括“高校教師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及工作績效的關系問卷”以及嵌入其中的量表。
(1)文獻研究法
學者們對教師工作績效的研究歷來已久。本書廣泛收集和分析國內外不同時期在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學、管理心理學、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領域中涉及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和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的文獻,認真總結和吸收此領域的研究成果,系統而全面地概括和分析了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和工作績效的內涵、維度和影響因素等內容。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設計了具有廣涵蓋度、較強針對性的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研究量表和問卷,引入委托代理理論構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相關研究假設。
(2)問卷調查法
本書利用問卷調查法,嚴格遵循調查問卷設計的步驟,有針對性地選擇分布在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高校、具有較好人口特征變量代表性的教師填寫問卷并收集數據。首先充分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中與本研究相關的成熟量表,結合本書前期對受訪教師的訪談調研結果以及高校教師發展的實際相關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初稿,邀請相關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相關領域教師等對問卷初稿進行審閱,討論問卷項目設置的可行性與問卷調研填答過程的可操作性并依據相關意見和建議進行調整。根據具體反饋情況通過多次修改并在小范圍內實際測試,最終確定“高校教師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及工作績效的關系問卷”,主要為了解中國國內高校教師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及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等方面的基本狀況。其次,通過多方渠道以隨機抽樣的形式發放問卷,保證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最后,對有效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為下一步實證研究奠定數據基礎。
(3)數據分析方法
本書主要利用的數據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相關性分析,同時利用結構方程模型估計變量之間的相關路徑系數。首先采用因子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來探討當責行為、組織公民行為和教師工作績效的維度和影響因素;其次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定量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擬合,同時進行驗證和分析假設;最后據此得出相關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