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理財
- 賴金明 劉星辛 廖春萍主編
- 879字
- 2021-03-12 10:11:56
任務一 個人財務管理
一、了解生命周期理論
個人財務管理是貫穿個人整個生命周期的終身財務規劃,只有將個人未來必須面對的教育、職業發展、醫療、保險、購房、納稅、養老、遺產繼承等各方面的經濟事項妥善安排,才能最終達到終身的財物安全和有品質的生活。
生命周期理論從個人(家庭)的生命周期整體出發來規劃理財,根據人生各階段的特征,讓人們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理財方案,選擇適當的產品,以達到在整個人生過程中合理分配財富,實現人生效用最大化的目標。生命周期理論是個人財務管理也是個人理財的核心基礎理論之一。
生命周期假說由經濟學家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理查德·布倫伯格與艾伯特·安多共同創建。該理論創造性地將個人的儲蓄、消費行為和個人終身收入乃至整個生命周期聯系起來,明確人的消費與儲蓄決策應充分考慮自己的現實財富、未來預期收入、未來預期支出等諸多因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做好自己的消費和儲蓄計劃,可以避免在一生之中消費水平出現大的波動,以期獲得人生的最大總效用。
二、生命周期的三個階段
莫迪利安尼認為,理性的消費者要根據一生的收入來安排自己的消費與儲蓄,使一生的收入與消費相等,理性的消費者為了保持平穩的消費水平,應將一生之中可以得到的所有收入平攤到一生中去消費,以達到最大的效用。生命周期理論將人的一生分為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三個階段。
青年時期為積累階段,個人一般會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收入水平較低,而收入的絕大部分將用于教育、置業、交通、婚姻等消費。處于積累階段的個人往往開始積累財富,但凈資產較少。
中年時期為鞏固階段,個人收入隨著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其收入超過了消費支出,消費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降低。處于鞏固階段的個人開始償還青年時期的負債,鞏固與積累財富用于防老,凈資產大幅增加。
老年時期為支付階段,個人退休后,收入下降,消費超出收入。處于支付階段的個人消費支出由社會養老保險和先前積累的財富來補償,凈資產不斷減少。
由此可見,人生各階段的收入、支出情況各不相同,只有以長遠的目光來安排自己的消費與儲蓄行為,做好理財規劃,才能未雨綢繆、掌握主動、規避風險,達到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