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會計核算基本前提

組織會計核算工作之前,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會計核算基本前提又稱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等所做的合理的設定。會計對象的確定、會計政策和方法的選擇都要以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為依據。目前,會計理論界比較公認的會計基本前提有四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4.1 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為之服務的對象,或者說是對會計對象、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所做的界定以及會計工作人員應采取的立場。會計主體假設對會計工作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

(1)區分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

會計主體和人們通常所說的法律主體不是同一個概念,兩者是有區別的。作為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應該是會計主體,但并不是所有會計主體都得是法律主體。如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它們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在會計核算上必須將其作為會計主體。

(2)區分會計主體與主體所有者

會計只限于對會計主體服務,即對會計主體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而不對會計主體所有者所發生的經濟業務或經濟活動進行會計處理。這樣,有利于區分會計主體的經濟資源和主體所有者的經濟資源,以便各自享有相應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

(3)遵循會計主體假設處理會計主體之間的經濟業務

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主體之間通常要發生頻繁的經濟往來,而一項經濟業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至于從哪個方面來考慮,就應遵循會計主體假設,即從會計人員為之服務的會計主體方面去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些經濟業務事項,而不是從企業的投資者或所有者、其他企業或經濟主體方面來處理這些經濟業務事項。

1.4.2 持續經營

會計主體假設是對會計工作范圍在空間上的一種界定,而持續經營假設則是對會計工作范圍在時間上的一種界定。持續經營假設又稱之為繼續經營假設或經營連續性假設。它是指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正常地繼續它的經營管理活動,不會面臨清算和破產等。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差別。一般情況下,明確這個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入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持續經營假設下,對會計工作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

(1)會計主體經濟資源的計量應建立在正常條件下

會計主體經濟資源的計量,在不同的會計環境中其計量方法有所不同。如資產的計價,在正常條件下,按歷史成本計價;在破產清算條件下,按重置價格或清算價格計價。

(2)會計處理工作應按照公認的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連續進行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關、停、并、轉屬于正常現象,也就是企業不能持續經營的可能性總是存在。所以,企業需要定期對其持續經營假設進行分析判斷。如果可以判斷企業不能持續經營,就應當改變會計核算的原則與方法。如上述在破產清算條件下,資產按照重置價格或清算價格計價。如果一個企業在不能持續經營時還假定企業能夠持續經營,并仍按持續經營基本假設選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原則與方法,就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

1.4.3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也叫會計期間,它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延伸。會計分期是對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時間人為劃分的時間片斷。會計主體的經營管理活動應該是連續不斷地進行,但是,為了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定期地為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須將連續不斷的經營管理活動人為地劃分為若干期間。這里所說的定期,通常為1年,又稱為會計年度。會計年度的起訖日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采用公歷年制,我國也不例外,即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但是,也有一些國家為了遵循民族習慣,會與上述起訖時間不一致,如美國、伊朗、日本、泰國、新加坡、加拿大、孟加拉國、澳大利亞、埃及等。會計分期假設對會計工作提出了以下三方面要求:

(1)區別會計主體營業周期與會計期間

企業通常以一年作為劃分會計期間的標準,也可以以半年度、季度或月度劃分會計期間,又稱會計中期。營業周期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生產資金從投入到收回,完成一次周轉所間隔的時間期限。會計期間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等于會計主體營業周期,這取決于會計主體的生產類型和生產規模。因此,會計主體財務報告揭示的不一定是會計主體在一個營業周期內的經營業績。

(2)定期出具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除了在年度終了要及時出具財務會計報告外,還應該及時按月度、季度、半年度出具財務會計報告,也稱為月報、季報、半年報。企業年度結賬日為公歷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結賬日分別為公歷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企業結賬日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三大部分;季度、月度財務會計報告通常僅指會計報表,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述規定,雖然對于手工會計來說,增加了不少的會計工作量,但是,對于電算化會計來說易如反掌。

(3)處理好各會計期間之間的經營業績與經營責任

一般說來,會計期間的長短對會計主體當期損益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會計期間愈短,反映會計主體經營成果的信息就愈不可靠。但是,會計期間也不可能太長,否則,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在進行會計工作時,要按照公認的會計原則和政策法規,采用規定的程序和方法,處理好相鄰會計期間(包括小的會計期間)的經營業績和經營責任。

1.4.4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為會計要素的計量單位,計量、記錄、報告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用貨幣反映會計主體經濟業務,是會計核算的基本特征,是會計核算的又一個基本假設條件。貨幣作為會計計量的統一尺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是實現會計核算職能的根本條件之一。貨幣計量假設對會計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幣值穩定

幣值穩定,即假定用作計量單位的貨幣購買能力是穩定不變的。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貨幣的購買能力會隨著經濟的通貨膨脹或緊縮發生變化,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假設就無法產生可靠的、穩定的、具有可比性的會計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幣值穩定并不是否認貨幣堅挺或疲軟的客觀存在,從長期來看,貨幣堅挺和疲軟相抵后,其值基本上能夠反映實際情況,由此而產生的財務信息失真度不會太大,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所接受。

(2)確定記賬本位幣

在一國發生的經濟業務,難免涉及多國貨幣,因此,在會計工作中,必須對入賬的計量貨幣做出規定。如我國是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和境外企業,也可設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應折算為人民幣予以反映。

總之,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則可以進行會計反映;否則,就不能進行會計反映。

上述會計核算的四項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系。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則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青县| 永定县| 曲阜市| 手游| 遂平县| 长宁县| 丹江口市| 任丘市| 望都县| 河间市| 桓仁| 岱山县| 黔南| 城市| 巍山| 台北市| 乐陵市| 保德县| 苍山县| 祥云县| 博罗县| 封丘县| 栾城县| 南宁市| 内江市| 皮山县| 襄樊市| 克拉玛依市| 元谋县| 渝中区| 财经| 阿克苏市| 全州县| 六枝特区| 石楼县| 尚志市| 茂名市| 白沙| 桐柏县| 井陉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