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大師聊哲學:中國哲學入門
- 張曉東
- 1410字
- 2021-03-11 18:15:34
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什么是太極?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章 玄之又玄的道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如果可以用語言來表述,非真正意義上的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可以明確定義的名,非真正意義上的名)
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天地的開始是“無”, “有”生成萬物)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要從“無”中去領悟道的奧妙)
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要從“有”中去體會道的端倪)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無與有,來源相同而名稱不同)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很玄妙、深遠的,是洞悉一切奧妙的門徑)
第四章 浩瀚無邊、用之不竭的道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好像一個空虛的東西,永遠也用不完)
淵兮!似萬物之宗。(浩瀚無邊啊!像萬物的祖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消磨鋒芒,解脫紛擾,調和光輝,混同塵垢)
湛兮!似或存。(隱沒不見了,但好像又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是哪里來的,似乎先于天帝)
第十四章 恍惚的道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看不到叫夷,聽不見叫希,摸不到叫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道的這三個特征無從考究,是混為一體的)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道的上面不顯得光明,道的下面也不顯得晦暗)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無頭無虛、延綿不絕,實在沒法下定義,就叫無吧)
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道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是無形象的形象,道就是似有似無的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往前追溯看不到開始,往后跟隨找不到盡頭)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把握住早已存在的道,以駕馭今天的物和事)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認識宇宙的初始,就把握住了道的規律)
第二十一章 道的樣子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德就是道的表現)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就是似有似無的恍惚樣子)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惚卻生成了形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卻生成了萬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深遠、幽暗中有精華)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的精華是真實的,是可以驗證的)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從現在追溯到上古,道從未失去過,它是萬眾之父)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我是如何知道萬事萬物之父道的樣子的呢?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第二十五章 道的運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前就已經存在了)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寂靜空虛,獨立存在永恒不變,周而復始永不衰竭,可以認為是萬物的本原)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給它起一個名字叫道,再勉強起一個名字叫大)
大曰逝,(道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
逝曰遠,(運行不息而又延伸深遠)
遠曰反。(延伸深遠而又返回本原)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因為道的宏大,天、地、人都按照道的規律運作)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占據四大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遵循地的規律、地遵循天的規律、天遵循道的規律,道就是自然)
第四十二章 道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太極、無極,道生陰、陽,陰陽生陰、陽、陰陽混合,陰、陽、陰陽混合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都是背陰而向陽的,在陰陽中達到平衡)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人們最厭惡孤、寡、不谷,而王公卻用這些詞來稱呼自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萬物因減損反而得到增加,因增加反而得到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