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重建:“5.12”汶川大地震遺址區旅游開發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會經濟效應分析
- 傅廣海
- 3249字
- 2021-03-11 17:57:04
3.4 龍門山綿陽段的安縣、北川縣和平武縣
3.4.1 區位條件
龍門山綿陽段位于綿陽市西部區域,包括安縣(今安州區)、北川縣和平武縣。該區域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安縣為丘陵縣,北川縣和平武縣為山地縣(見圖3-13)。三縣區域南北長約185千米,東西寬約116千米,占地面積為10030.83平方千米,占綿陽市總面積的49.46%。三縣區域距離四川省省會城市成都市150余千米,南臨德陽市,西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臨廣元市和甘肅省文縣,東臨綿陽市主城區和江油市。其緊鄰四川通向中國北部省份的大通道寶成鐵路和G5京昆高速,且通向九寨溝的九環線東線從其境內穿過,是連接成都和阿壩州各旅游地的主要通道之一,更是四川北部及西北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節點。

圖3-13 龍門山綿陽段安縣、北川縣、平武縣三縣地形圖
3.4.2 震前旅游業概況
(1)旅游資源
綿陽市旅游資源豐富,其中龍門山一帶安縣、北川縣和平武縣三縣區域旅游資源尤為豐富。“5·12”汶川地震之前,這里北擁大熊貓故鄉王朗、雪寶頂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享有“深山故宮”美譽的古代建筑典范、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寺,還有龍池坪森林公園、泗耳、虎牙、小河谷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旅游景點;南有世界之最的深水海綿生物礁地質遺跡和國內罕見的礫巖巖溶地貌,尋龍山3A級旅游景區、羅浮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白水湖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飛鳴禪院建筑群、開喜寺、太平橋、奎星塔、李調元故里等保護性文物穿插其間;中部有以猿王洞群為門戶,以大禹為品牌,以千佛山、小寨子溝、禹穴溝為開發重點,以羌寨民族風情為特色的“神禹故里”,還有養生勝地藥王谷、休閑勝地九皇山等。這里頭枕九寨,背倚黃龍,千峰競秀,風格各異,既是通往九寨、黃龍的重要交通節點,又是各類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富集地,更是龍門山綿陽段重要的旅游區域。
2.旅游業開發狀況
綿陽市是四川省旅游業相對較發達的地區,是僅次于成都市的四川省第二大旅游城市。截至2007年年底,綿陽市接待國內旅游者共1134.56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為79.76億元,在四川省僅次于成都市,位居第二位;共接待海外旅游者8.05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1618.7萬元,位居四川省第三位;旅游總收入達80.94億元人民幣,雄踞四川省第二位。其中,安縣、北川縣、平武縣龍門山一帶三縣區域國內游客接待人數為257.19萬人次,占綿陽市全市的22.67%,實現旅游收入13.82億元,占綿陽市全市的17.33%。
3.旅游業在當地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綿陽市總體產業結構是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其比重分別為44.8%和33.7%,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平原和山區產業結構差異顯著。地處平原地區的綿陽市涪城區和江油市等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據突出地位;地處山區的安縣、北川縣和平武縣等縣的產業結構表現出“二一三”的特點,第三產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
3.4.3 震后旅游業損失概況
1.綿陽市全市旅游業整體損失概況
“5·12”汶川地震給綿陽旅游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據綿陽市統計局統計,截至2008年6月10日,綿陽市旅游行業固定資產受損額高達604147.69萬元,占四川省全省汶川地震災害損失的13.0%,列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綿陽市全市近40家旅游景區損失468000.62萬元,占全省受災旅游景區的17.34%,位列全省第二位。而綿陽市境內的江油市、平武縣、北川縣和安縣等旅游城市及城鎮受損嚴重,旅游基礎設施、旅游服務設施遭受嚴重損毀,旅游城鎮(不含北川縣)總計損失11056萬元,占全省旅游城鎮損失的1.11%,而北川縣旅游城鎮受損率接近100%。同時,其鄉村旅游損失慘重,安縣、北川縣、平武縣三縣龍門山脈區域農家樂的經營用房幾乎全部倒塌,旅游通道受損嚴重,旅游道路共損毀690.8千米,其中345.8千米旅游道路全毀,345千米旅游道路部分損毀,旅游標識標牌、旅游通道服務設施多處受損,損失達16.34億元。沿山區域經過數十年積累起來的鄉村旅游產業幾乎全部被毀。
除此之外,汶川地震還導致綿陽市旅游飯店、旅行社和其他企業受損嚴重,累計損失達122701.07萬元。其中賓館內各類設施設備損毀達122335.33萬元,旅行社固定資產損失375.74萬元。地震也造成了許多旅游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辦公建筑及設施設備嚴重損毀,造成的直接損失達2380萬元。
2.安縣旅游業損失概況
安縣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綿陽市西南部,龍門山中段。它南臨德陽市綿竹市和羅江縣,西面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隔龍門山相望,北臨北川縣,東臨綿陽市主城區和江油市,占地面積1189平方千米,是綿陽市工業和旅游業大縣。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給安縣幾十年來逐步發展起來的旅游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景區景點毀壞、基礎設施損毀、建筑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旅游目的地形象遭受破壞等一系列影響一時間直接導致安縣旅游業陷入癱瘓狀態,旅游經濟損失慘重,旅游直接損失達9.2億元。截至2008年6月,地震對安縣旅游業固定資產所造成的損失達17.3億元(具體見表3-8),占綿陽市汶川地震固定資產損失的28.64%。其中據綿陽市統計局統計,損毀的固定資產建筑物面積共計125331.09平方米,占所統計安縣震前固定資產建筑面積的90.11%。而在所統計的15處旅游業固定資產中,有11處固定資產嚴重損毀,其中安縣尋龍山、安縣羅浮山羌王城、安縣羅浮山會議中心、安縣安州賓館、安縣小壩至千佛山公路、安縣旅游局6處旅游固定資產建筑損毀面積占比100%,損失極其慘重。
表3-8 安縣旅游業災后損失情況一覽表

總結汶川地震對安縣旅游業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旅游景區受損嚴重,例如,安縣千佛山風景名勝區山體傾斜位移、塌方、泥石流隨處可見,地形地貌完全變樣,景觀景點被埋(見圖3-14);安縣金霞洞受損嚴重(見圖3-15);肖家橋兩座大山合圍一起,形成了堰塞湖,森林覆蓋率由災前的95%變為災后的不足50%,林地損毀面積達30平方千米,景區內建筑物和基礎設施或垮塌或被土方掩埋,整個景區幾乎徹底被毀,直至2016年年底仍未全面恢復。②旅游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索道、橋梁、步游道、公路、指示牌、休閑區座椅及建筑物等全部被毀。例如,安縣小壩通往千佛山的15千米道路因地震影響,或被埋或斷裂,幾乎完全損毀。③旅游企業受損嚴重,其中酒店賓館、農家樂、旅行社等因辦公建筑物的倒塌和相關基礎設施的毀壞而損失慘重。④旅游市場遭受空前打擊,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遭受影響,有一段時間,游客不愿前往該區域開展相關旅游活動。

圖3-14 地震中被毀的千佛山景區

圖3-15 地震中毀損的安縣金霞洞
3.北川縣旅游業損失概況
北川縣全名北川羌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一個羌族自治縣。該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綿陽市西部,東臨江油市,南臨安縣,西臨茂縣,北臨松潘和平武兩縣。該縣占地面積為2867.83平方千米。突如其來的“5·12”汶川大地震直接將北川縣城夷為平地,14.2萬人無家可歸,全縣16.1萬人全部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5.7億元。北川縣是汶川大地震中龍門山綿陽段受災最嚴重的縣。
據綿陽市統計局統計,截至2008年6月底,綿陽市北川縣旅游業固定資產直接損失為169465萬元(具體見表3-9),受損建筑面積為335375平方米。其中,西羌九皇山景區、猿王洞(見圖3-16)、小寨子溝、藥王谷、大禹紀念館、北川旅游局的接待設施、賓館建筑、景觀建筑、辦公樓及其他建筑設施受損率達100%,受損情況極其嚴重。
表3-9 北川縣旅游業受災情況一覽表


圖3-16 震后北川縣被毀的猿王洞風景名勝區
4.平武縣旅游業損失概況
平武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綿陽市北部,龍門山偏北段區域,東臨廣元市青川縣,南臨綿陽市北川縣,西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北與甘肅省文縣接壤,歷來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之美稱,是九環東線上通往九寨、黃龍的門戶,也是汶川地震中10個極重災縣之一。
據綿陽市統計局統計,截至2008年6月,綿陽市平武縣固定資產損失達112500萬元(具體見表3-10)。其中報恩寺(見圖3-17)、平武賓館、虎牙景區、平武縣旅游局和平武縣全縣農家樂建筑受損率達100%。白馬王朗景區、虎牙景區和平武旅游購物中心的辦公用房、接待設施、旅游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幾近全毀,或倒塌或斷裂或被埋,只剩下震后的一片廢墟矗立于原地。在地震之后,平武縣旅游市場也遭受嚴重沖擊,旅游者信心遭受打擊,旅游景區門庭冷落。所有景區平均80%以上的基礎設施及建筑物需要重新規劃、修建或修繕,災后恢復工作艱巨,又因市場信心受挫,旅游經濟發展幾乎癱瘓。
表3-10 平武縣旅游業受災情況一覽表


圖3-17 地震中受損的平武縣報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