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拋棄聰明才智,老百姓會獲得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道德,老百姓會重新孝順慈愛。拋棄靈巧和功利,就不會出現盜賊。這三條原則,光說說還不夠,所以還要付諸行動:表現樸素,堅守本性;減少私心,降低欲望;拋棄學問,免除憂愁。
唯:應諾、答應的聲音。阿:即呵,呵斥。

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
是與非,相差究竟有多大?美與丑,又有著怎樣的區別?人們敬畏你,你不可不敬畏人們。茫茫宇宙,無窮無盡,大家都快快樂樂,就像享受盛大的宴會,就像春天登臨高臺。只有我恬淡安靜,沒有欲望,就像還不會發笑的嬰兒。疲倦啊,像無家可歸!人們都快樂富足,只有我像總有缺憾。我的心就像愚蠢的人一樣,混混沌沌。人們都清楚明白,只有我糊糊涂涂。人們都斤斤計較,只有我渾渾噩噩。波瀾起伏,就像大海。飛揚飄蕩,就像西風。人們都在建功立業,只有我無所事事。我要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我追求的是合乎大道。

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
太牢:古代祭祀宴會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具備稱太牢。如果三牲中缺少牛,稱少牢。儽儽(lěi):疲憊的樣子。

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
澹(dàn):動蕩不定。
飂(liáo):急風,西風。

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