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記
- 曲愛國 張從田
- 5463字
- 2020-04-07 17:13:01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老城黔軍師長柿輝章官邸二層東側的一個大房間舉行。
房間呈長方形,地上鋪著紅色地板,三面白色灰墻,朝外的兩扇窗戶鑲嵌著當時非常時髦的彩色玻璃。屋頂吊著一盞煤油燈,屋中央放著一張深褐色的長桌,桌子四周放置著一些木椅、藤椅和凳子。天氣寒冷,周恩來特意囑咐軍委作戰部的參謀生起了一盆炭火取暖。會議主持者博古坐在長桌的中央,其他參加者分散坐在桌子四周,不分座次,隨意就座。
會議的議程有二:(一)決定和審查黎平會議所決定的暫時以黔北為中心,建立蘇區根據地的問題;(二)檢討在反對五次“圍剿”中和西征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
第一項議程是根據劉伯承、聶榮臻的提議而確定的。他們認為,黔北地區雖然反動力量比較薄弱,但人煙稀少,經濟落后,又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黨的工作基礎也比較差,不便于創建根據地。而與黔北相接的四川則不同,中央紅軍進入四川,一則可以與位于川陜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相呼應,得到紅四方面軍的接應;二則四川為天府之國,是西南的首富,人煙稠密,只要紅軍能夠站穩腳跟,就可以大有作為;三則四川對外交通不便,當地軍閥派系較多,且長期有排外思想,蔣介石想調集大軍入川不容易,便于紅軍作戰。因此,他們建議,中央紅軍繼續北上,打過長江去,到川西北建立根據地。
會議經過分析與討論,接受了劉、聶兩人的建議,決定放棄黎平會議所確定的以黔北為中心創建川黔邊根據地的計劃,中央紅軍北渡長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創建根據地。
遵義會議會址
會議轉入第二項議程: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這是會議的主題。
博古首先作關于反對國民黨第五次“圍剿”總結的主報告。他在報告中把不能粉碎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的原因,歸之于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力量的過于強大,蘇區物質條件不好,白區反帝反蔣運動沒有顯著進步,瓦解敵軍工作薄弱,蘇區周圍的游擊戰爭開展得不夠,各根據地之間的呼應不夠,等等。總之,他非常強調客觀的困難,雖然也談到了主觀上的軍事指揮錯誤,但缺乏正確認識,只承認個別政策上的錯誤,而不承認是路線錯誤,更不承認是軍事領導上的錯誤。
周恩來接著代表中革軍委作關于軍事工作的副報告,較為客觀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軍事工作情況,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略戰術的錯誤,并主動承擔了責任,作了自我批評。同時,對博古、李德的錯誤提出了批評。
遵義會議會場
隨后,會議開始對博古、周恩來的報告內容進行討論。張聞天首先代表毛澤東、王稼祥發言,反對博古的報告內容,他按照事先與毛澤東、王稼祥商定的提綱,系統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對以博古、李德為代表的“左傾”錯誤軍事路線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毛澤東接著作長篇發言,逐條駁斥了博古報告中所列舉的種種客觀原因,深刻揭示了“左傾”軍事路線在作戰指揮、戰略戰術等方面的錯誤要害,并對博古和李德進行了點名批評。王稼祥接著毛澤東發言,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意見,批評博古、李德等人單純防御的指導思想,并第一個提出請毛澤東出來重新指揮紅軍。王稼祥的發言,被毛澤東后來稱作投下了“關鍵的一票”。
毛澤東題寫“遵義會議會址”
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發言的主要內容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和紅軍長征初期的損失,雖然有眾多客觀上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軍事指揮上、在戰略戰術上犯了嚴重的錯誤,這就是“軍事上的單純防御路線”。這種錯誤的軍事路線具體表現在,在反“圍剿”作戰中,以單純防御(專守防御)代替決戰防御(攻勢防御),以陣地戰堡壘戰代替運動戰,并以所謂的“短促突擊”的戰術原則來支持這種單純防御的戰略路線,使國民黨軍的持久戰和堡壘主義新戰略達到了目的;分散兵力,全線出擊,分兵把口,死拼硬打;在作戰指揮上,機械武斷,完全剝奪了下級的臨機處置權;不善于利用國民黨軍的內部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粉碎敵軍“圍剿”;在內線作戰已經不可能取得決定性勝利時,不是適時轉變戰略方針,實行戰略退卻,以保存紅軍的有生力量,尋找有利時機,轉入反攻,而是繼續與敵人拼消耗,造成紅軍的重大損失;在決定戰略轉移時,驚慌失措,轉移前重大行動不經政治局討論,并進行政治動員,部隊未經休整即倉促行動;在突圍行動中,消極避戰,只是招架,搞“搬家式的行動”,把戰略轉移變成了退卻逃跑。毛澤東將“左傾”錯誤路線的軍事指揮和戰略戰術概括為三句話: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轉移中的逃跑主義。
三人發言后,朱德、周恩來、李富春、聶榮臻、彭德懷、劉伯承等人也相繼發言,反對博古的報告內容,完全同意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的發言意見,對博古、李德等人的軍事指揮提出嚴肅批評。
朱德在發言中,聲色俱厲地追究博古等中央領導人的責任,譴責其排斥毛澤東而依靠外國人李德的錯誤,說:“如果繼續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
周恩來在發言中,誠懇承認自己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并提議由毛澤東指揮紅軍,作為最高“三人團”的成員之一,他的發言對于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能夠得到多數會議參加者的贊同,進而徹底糾正“左傾”錯誤軍事路線起了重要的作用。
博古、李德、凱豐也作了發言。“博古同志沒有完全徹底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凱豐同志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李德則“完全堅決地不同意對于他的批評”。
在爭論中出現了一個插曲。凱豐在發言中,稱毛澤東打仗的方法也不高明,是照著兩本書去打的,一本是《三國演義》,另一本是《孫子兵法》。毛澤東后來多次談到此事,說:“打仗的事,怎么照書本去打?那時,這兩本書,我只看過《三國演義》,另一本《孫子兵法》,當時我并沒有看過。那個同志硬說我看過。我問他《孫子兵法》共有幾篇?他答不上來。其實他也沒有看過。從那以后,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孫子兵法》。”
會議經過充分的討論和爭論,最終形成了基本意見:反對博古所作的報告,認為這個報告只強調客觀的原因,而沒有“把我們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提高到應有的高度。認為:沒有能夠粉碎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勝利地保衛中央蘇區,以及戰略轉移初期行動的被動與損失,“除了許多客觀的而且是重要的原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們在軍事指揮上戰略戰術上基本上是錯誤的。”并指出:軍事上領導錯誤主要責任人是李德、博古和周恩來,而李德、博古要負主要責任。
遵義會議傳達提綱
會議同時強調:“黨內對于軍事領導上錯誤的糾正,不是制造黨內的分歧,相反的是要更加團結,使軍事領導走上正確的道路,使黨與軍委的威信更加提高。一切動搖、悲觀、失望的分子,與前進的布爾什維克沒有絲毫的相同的地方……反對軍事領導上的單純防御路線,必須堅決地反對一切右傾機會主義。”
會議決定:增補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指定張聞天起草會議決議,委托常委會審查后,發到支部討論;常委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取消最高“三人團”,仍以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
會議結束后,政治局常委馬上進行分工,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重大問題,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開始逐步擺脫并不真正了解中國情況的共產國際的干預和束縛,獨立承擔起了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
遵義會議,實際上結束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路線在全黨、全軍的統治,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從此逐步確立起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從組織上保證了黨的正確路線和政策的貫徹執行。
遵義會議,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為勝利完成長征,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它因此而成為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戰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結束后,毛澤東、張聞天、陳云等分別向軍委縱隊、各軍團傳達了會議的精神,號召“全黨同志要像一個人一樣團結在中央的周圍,為黨中央的總路線奮斗到底”。隨后,張聞天根據會議的要求,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簡稱遵義會議《決議》),于1935年2月8日經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印發到了各支部。
陳云向中央縱隊傳達的遵義會議提綱
全軍上下歡欣鼓舞,正如劉伯承后來所講的那樣:“遵義會議的精神傳達到部隊中,全軍振奮,好像撥開重霧,看見了陽光,一切疑慮不滿的情緒一掃而光。”朱德總司令賦詩一首,闡述遵義會議的偉大意義:
群龍得首自騰翔,
路線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糾正,
天空無限任飛揚。
史料鏈接
★改變知識分子待遇問題的規定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中央提出了“堅決地嚴厲地執行黨的紀律,下決心重新(改)造黨”的方針。在干部政策上,片面地采取了排斥知識分子,過分強調領導干部的工農成分的原則,主張支部書記、區委、縣委、市委、省委的領導成員,都應“將工農分子的新干部替換非無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之干部”,實行干部大換班,搞“唯成分論”。到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統治全黨時,更是惡性發展,排斥、打擊、迫害知識分子。鄂豫皖蘇區和川陜蘇區的領導人張國燾甚至提出了“工農同志在工作中犯了錯誤黨可原諒三分,倘是知識分子犯了錯誤就要加重三分”,給革命事業帶來極大危害。長征開始后,各級首長對部隊中的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在政治上“爭取非常不夠”,對于他們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甚至在合法范圍以內的,如已經規定了馬匹、零用費、挑行李等事,也沒有充分地為他們解決”。這些同志雖然對黨忠心耿耿,可在政治上沒有得到充分信任,工作中被控制使用,生活上也沒有享受應有的待遇。
1935年2月1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聯名向紅軍各軍團、各師、各團首長及各政治部、政治處主任發出《關于優待技術人員問題的指示》,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必須做到:
一、加強對知識分子的領導和教育,引導他們參加各項政治的研究和政治活動,增強他們對革命勝利的信心。二、因為經濟十分困難,軍委決定暫時減少津貼,改發零用費,這一決定是對的,但必須把這點好好向技術人員解釋,使他們在自愿的原則之下,擁護軍委這一決定。假如他們在改發零用費后,感覺到無錢用的話,對于技術特別好的人員,可給予用蘇維埃紙票兌換現洋的便利,同時打土豪得來的實物、用具,應多分配給他們一些,使他們對物資不感缺乏。三、已規定應享有馬匹、派人挑行李、有練習員、勤務員的技術人員,仍應按規定給予照顧,應該不使他們感到缺乏。如果他們的職務沒有達到上述規定,但在生活上確實感到困難時,也可以酌量按上述規定予以照顧。對于有病的技術人員,更要很好地照顧,不要使他們掉隊。
這一規定,使得技術人員感受到了黨的政策的溫暖,極大增強了革命的勇氣與信
心。長征過程中;沒有一位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逃跑、離隊,他們與全體官兵一起全部走完了長征路,成了堅定的革命戰士。
★告白軍
下面這首宣傳歌謠,是紅軍總政治部在長征經過云貴川地區時編寫的,曾在這些地區廣泛流傳。
白軍兄弟,我是紅軍,我們彼此,都是干人[1]。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聯合起來,結個團體。團體結得緊又緊,打平云、貴、川三省。三省到處起紅軍,三省干人都喚醒。三省干人萬萬千,一打土豪,二分田;三不交租,四抗債;五抗苛稅,六抗損;七條人人要吃飯;八條個個要衣穿;九條工錢要增加;十條百貨要便宜。這個十條都做了,人人都說紅軍好。紅軍天下有威名,哪個軍閥不打倒。
親愛的白軍弟兄們,我們說了就要行。不靠他人靠自己,不靠菩薩靠凡人。世上何人最尊貴?頭等只有工農兵!土豪劣紳小雜種,貪官污更大臭蟲。帝國主義一起滾,國民黨請他進茅坑。只有蘇維埃能夠救中國,只有共產黨能夠得天下。我將道理說完了,請你老哥下決心!
★紅軍到,干人笑
紅軍占領遵義地區后,深入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并沒收土豪劣紳財物,分發給貧苦百姓,受到群眾的熱烈擁戴。紅軍在宣傳過程中,編寫了許多通俗易懂的歌謠,當地群眾也編寫了許多歌謠歌頌紅軍的恩情。這些歌謠在當地流傳廣泛。下面是其中的幾首:
(一)紅軍到,干人笑
紅軍到,干人笑,糧紳叫。
白軍到,干人叫,糧紳笑。
要使干人天天笑,白軍不到紅軍到。
要使糧紳天天叫,白軍弟兄拖槍炮。
拖了槍炮回頭跑,打倒軍閥妙!妙!妙!
(二)打富濟貧變世道
三五年,臘月間,幾吹烏云見青天。
白軍聽說紅軍到,夾起尾巴喊皇天。
紅旗飄,紅軍到,干人個個都歡笑。
財主金錢分不完,豬牛羊羔隨你要。
紅軍好,紅軍好,打富濟貧變世道。
家家戶戶都在說,紅軍恩情比天高。
(三)紳糧堆谷滿倉
紳糧堆谷滿倉,干人無米煮湯;
土豪劣紳住洋房子,工人農民住茅棚。
還有種種苛捐雜稅,
把工農血汗吸得精光。
只有擁護紅軍打勝仗,
工農才能得解放。
(四)當紅軍的好處
吃得飽,穿得暖,有自由,講道理。
家里有田分,討老婆不要錢。
(五)當白軍的壞處
吃不飽,穿不暖,無自由,不講道理。
家里干得不得了,一世討老婆不到手。
★遵義會議參加者名單
參加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毛澤東、朱德、陳云、周恩來、洛甫(張聞天)、博古(秦邦憲)。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王稼祥、鄧發、劉少奇、凱豐(何克全)。
(以上按姓氏筆畫為序)
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
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
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
紅1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
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
紅3軍團政治委員:楊尚昆
紅5軍團政治委員:李卓然
中共中央秘書長:鄧小平
列席者:
共產國際駐中國軍事顧問:李德(華夫)
翻譯:伍修權
[1]地方方言,指窮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