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回 長孫后遣放宮女 唐太宗魂游地府

詞曰:

春水祿(淥)光如閃電,觸目垂慈便覺陽和轉。幽恨綿綿方適愿,普天同慶恩波遍。

生死一朝風景變,漫道黃泉也自通情回。滿地荊榛繞指揃[1],驚回惡夢堪欣羨。

——調《蝶戀花》

話說唐太宗自登基以后,滅了突厥[2],胡越一家,四方平定,禮樂咸興。至貞觀九年五月,上皇[3]有疾,崩于大安宮。太宗哭泣盡哀,葬祭合禮,頒詔天下,謚曰神堯。

一日,太宗閑暇,與長孫皇后、眾嬪妃游覽至一宮,即有許多宮女承應。看去雖多齊整,然老弱不一。有幾個奉茶上來。皇后問道:“你們這些宮奴,是幾時進宮的?”眾宮人答道:“也有近時進宮的,隋時進宮的居多。”皇后道:“隋時進宮久了,如今你們多少歲了?”眾宮人道:“十二三歲進宮,今已三十五六歲了。”皇后見眾宮女情景,甚覺可憫,因對太宗道:“妾想陛下一人,精力有限,何苦用著這許多人伺候,使這班青春女子,終身禁錮宮中,何不將此輩放些出去,使他們歸宗擇配,完他們下半世受用。”太宗笑道:“御妻之言是也。”遂命掌宮監臣魏荊玉,把這些宮女都造冊籍,明日進呈。荊玉領旨,是夜就把各宮宮女各各造冊,天明造完,伺天子視朝畢,將冊籍呈上。太宗看了一回道:“你去叫他們齊到翠華殿來。”荊玉領旨去了。太宗回宮,指著冊籍對皇后道:“那些宮女不知靡費了民間多少血淚、多少錢糧,今卻蔽塞在此,也得數日功夫去查點他們。”皇后道:“不難,陛下點一半,妾同徐夫人點一半,頃刻就可完了。”太宗便同皇后、徐惠妃到翠華殿來。宮娥擁擠在院子里,太宗與皇后各自一案坐了,徐惠妃坐在皇后旁邊,宮女分兩處唱名。點了一行,又是一行。太宗揀年紀二十內者暫置各宮使喚,年紀大者盡行放出,約有三千余人。叫魏荊玉快寫告示:“曉諭民間,叫他父母領去擇配。如親戚遠的,你自揀對頭與他配合。”三千宮娥歡天喜地,叩頭謝恩,帶了細軟出宮。魏監將一所舊庭院安放這些宮女,即出榜曉諭。一月之間,那些百姓曉得了,近的,領了去;遠的,魏監私下受了些財禮嫁去,倒也熱鬧。不上兩月,將次嫁完,只剩夭夭、小鶯兩個,他們是關外人,親戚父母都不見來。

一日,魏監想起一個好友,是錦衣衛指揮使[4]姓韋名玄貞,年近四旬,尚未有子,其妻勸他娶妾,他意尚未決。當時魏監主意定了,遂差一個小太監將夭夭、小鶯送到韋玄貞家來。時玄貞不在家,小太監對他夫人說道:“魏公公曉得韋老爺未有子,特差我送這兩個美人來,與韋老爺為側室。”夫人聽了十分歡喜。等玄貞回家就令兩個美人在書房服侍玄貞。玄貞知是夫人美意,就在書房里與兩個美人睡了一夜,次日入內謝了夫人,又往謝魏監。后來夭夭、小鶯各生下子女,小鶯生一女為中宗皇后,封玄貞為上恪王。這是后話休題。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有疾,崩于仁靜宮。次日,宮司將皇后采擇自古得失之事為《女則》三十卷進呈。太宗覽之悲慟,以示近臣道:“皇后此書,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但入不聞規諫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冬十一月,葬皇后于昭陵,近竇太后獻陵里許。上[5]念后不已,乃于苑中做層樓觀以望昭陵,嘗與魏征同登,使征視之。征熟視良久道:“臣昏盹[6]不能見。”上指示之,魏征道:“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上泣,為之毀觀,然心中終是悲傷。

貞觀十三年,太宗忽然病起來,眾臣日夕候問,太醫勤勤看視。過四五日,不能痊可。時魏征、李到寢宮叩首問安。太宗道:“朕今病勢甚危,諒不能與諸卿再聚矣!”李道:“陛下春秋正富,豈可出此不吉之語。”魏征道:“陛下勿憂,臣能保龍體轉危為安。”太宗道:“吾病已篤,卿如何保得?”說罷,轉面向壁,微微地睡去了。魏征不敢驚動,與李等退出。問道:“公有何術,可保圣躬轉危為安?”魏征道:“如今地府掌生死文簿的判官,乃先皇駕下舊臣,姓崔名玨。他生前與我有交,今夢寐中,時常相敘。我若以一書致之,托他周旋,必能起死回生。”李聞言,口雖唯唯[7],心卻未信。少頃,宮人傳報,皇爺氣息漸微,危在頃刻矣。魏征即寫下一封書,親持至太宗榻前焚化了。吩咐宮人道:“圣體尚溫,切勿移動,靜候至明日此時,定有好意。”遂與眾官往宮門首伺候。

且說太宗睡到日暮,覺渺渺茫茫,一靈兒出五鳳樓前,只見一只大鷂飛來,口中銜著一件東西。太宗平昔深喜佳鷂,見了歡喜。定睛一看,心中轉驚道:“奇怪!”此鷂乃我前日所弄之物。那時執在手中,忽見魏征來奏事,一時慌急,藏于懷中,及魏征去,開懷視之,此鷂已匿死矣。為甚又活起來!”忙去捉它,那鷂兒忽然不見,口中所銜之物,墜于地上。太宗拾起看時,卻是一封書。書面上寫著:“人曹官魏征書奉判兄崔公。”下注云:“諱玨,系先朝舊臣,伏乞陛下,面致此書,以祈回生。”太宗看了歡喜,把書袖了,向前行去。忽見一人走來,高聲叫道:“大唐皇帝,往這里來。”太宗抬頭一看,見那人紗帽藍袍,手執象笏[8],走進太宗身邊,跪拜路旁道:“臣迎接陛下。”太宗問道:“卿是何人,是何官職?”那人道:“微臣是崔玨,存日曾在先皇駕前為禮部侍郎[9],今在陰司為酆都[10]判官。”太宗大喜,忙將御手扶起道:“先生遠勞。朕駕前魏征有書一封,欲寄先生,卻好相遇。”就在袖中取出,遞與崔玨。崔玨接來拆開看了,說道:“陛下放心,魏人曹書中不過要臣放陛下回陽之意,且待少頃,見了十王,臣送陛下還陽便了。”太宗稱謝。又見那邊走兩個軟翅的小官兒來說道:“閻王有旨,請陛下暫在客館中寬坐一回,候勘定了隋煬帝一案,然后來會。”太宗道:“隋煬帝還沒有結卷?朕正要看他。煩崔先生引去一觀。”崔玨道:“這使得。”大家舉步前行,忽見一座大城,城門上寫“幽明地府鬼門關”七個大字。崔玨道:“微臣在前引著陛下,恐有污穢相觸。”領太宗入城順街而行。忽見道旁邊走出建成、元吉來,大聲喝道:“世民來了,快還我們命來。”崔判官忙把象笏擎起道:“這是閻君請來的,不得無禮。”三人倏然不見。又行到一座碧承樓臺,甚是壯麗。見一對青衣童子,執著幢幡寶蓋[11],引著一個后生皇帝,后邊隨著十余個紗帽紅袍的人。太宗道:“這是何人?”崔玨道:“是隋煬帝的宮女朱貴兒,他生前忠烈,罵賊而死。曾與楊廣馬上定盟,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后邊這些是從亡的袁寶兒、花伴鴻、謝天然、姜月仙、梁瑩娘、薛南哥、天絳仙、妥娘、杳娘、月賓等。朱貴兒做了皇帝,那些人就是他的臣子。如今送到玉霄宮去修真一紀,然后降生王家。”言訖,又見兩個鬼卒,引著一個垂臉喪氣的人出來。崔玨道:“這是隋煬帝,要帶到轉輪殿去。尚有弒父殺兄一案未結,要在畜牲道中受報,待四十年中洗心改過,然后降生陽世,改形不改姓,為楊家女,與朱貴兒為后,完馬上之盟,受用二十余年。項上白綾還未除去者,仍要如此結局。”太宗道:“煬帝一生,殘虐害民,淫亂宮闈,今反得為帝后,難道淫亂殘忍,倒是該得?”崔玨道:“殘忍民之劫數,至若奸蒸,此地自然降罰,今為帝后,不過完貴兒盟言。”又見一吏走出來,對太宗道:“十王爺有請。”太宗忙走上前。十個閻王降階迎接,太宗謙讓,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只得前行,竟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坐定。秦廣王道:“先前有個涇河老龍,告陛下許救,而終殺之,何也?”太宗道:“朕當時曾夢老龍求救,實是允它生全。不期它犯罪當刑,該人曹官魏征處斬。朕宣魏征下棋,豈知魏征倚案睡去,一夢而斬。這是龍王罪犯當死,又是人曹官出沒神檄[12],豈是朕之過咎。”十王聞言,服罪道:“自那老龍未生之前,南斗生死簿上,已注定該殺于魏人曹之手,我等皆知。但是它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質。我等將它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但令兄建成、令弟元吉,日夕在這里哭訴陛下害他性命,要求質對,請問陛下有何說?”太宗道:“這是他兄弟屢屢合謀,要害朕躬,當時若非敬德相救,則朕一命休矣。又使張、尹二妃設計攛唆[13]父皇,若非褚亮進諫,則朕一命又休矣。又暗下鴆毒于酒中害朕,若非孫真人相救,則朕一命又休矣。屢次害朕不死,那時直欲提兵殺朕,朕不得已而救死,勢不兩立,彼自陣亡,于朕何與?愿王察之。”十王道:“吾亦對令兄令弟,反復曉諭,無奈,他執訴愈堅,吾暫將他安置閑散,俟他時定奪。今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等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快取簿來看,唐王陽壽該有多少?”崔玨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之王總簿一看,只見南贍部洲[14]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玨看了大驚,急取筆蘸墨將“一”字上添上兩畫,忙出來,將文簿呈上。十王從頭一看,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十王又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已一十三年了。”十王道:“陛下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對案明白,請還陽世。”太宗躬身稱謝。十王差崔判官、朱太尉送太宗還魂。太宗謝別出殿,朱太尉執一面引魂幡在前引路。只見一座陰山,覺得兇惡異常。太宗道:“這是何處?”崔玨道:“這是枉死城。前日那六十四處煙塵草寇眾頭目枉死的鬼魂,都在里頭,無收無管,又無錢鈔用度,不得超生,陛下該賞他們些盤纏,好過去。”太宗道:“朕空身在此,那里有錢鈔?”崔玨道:“陛下的朝臣尉遲恭有料錢三庫,寄頓在陰司,陛下若肯出名立一契,小判作保,借他一庫,給散與這些餓鬼,到陽間還他,那些冤鬼便得超生,陛下可安然過去。”太宗大喜,情愿出名借用。崔玨呈上紙筆,太宗遂主了文書,崔玨袖著。將到山邊,見許多鬼擁出來,盡是拖腰折臂,也有無頭的,也有無腳的,都喊道:“李世民來了,還我命來。”太宗大驚失色。崔玨道:“你們不得無禮,我替大唐爺爺借一庫銀子的票兒在此,你們去叫那魔頭來領票去,支取分給。唐皇爺陽壽未終,到陽間去還要做水陸道場[15],超度你們哩。”眾鬼聽了,遂去叫魔頭來,崔玨把票兒付與魔頭,眾鬼歡喜而去。三人又走了里許,見一青石大橋,滑潤無比。太宗向橋上走去,剛要下橋,聽得天庭一個霹靂,吃了一驚,跌將下來,未知太宗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揃(jiǎn)——剪斷,分割。

[2]突厥——公元6世紀時游牧于今阿爾泰山一帶的古代民族。

[3]上皇——指唐高祖李淵(唐太宗之父)。

[4]錦衣衛指揮使——即錦衣衛的最高長官。錦衣衛全稱為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明洪武年間設置,原為護衛皇宮的親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此處系明人訛編入唐代故事中。

[5]上——古代尊稱之一,專指帝王。此處指唐太宗。

[6]盹(dǔn)——瞌睡,小睡。

[7]唯唯(wěi wěi)——表示答應。

[8]象笏(hù)——象牙做成的笏板,古時大臣朝見君王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以為指畫或記事之用。

[9]禮部侍郎——禮部長官的副職。禮部為隋唐六部之一,主管禮儀、祭享、貢舉的中央官署。

[10]酆都——傳說中的地獄之都,陰司所在。

[11]幢幡寶蓋——旌旗和傘蓋,指處指古代帝王儀仗。

[12]檄(xí)——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

[13]攛唆(cuān suō)——慫恿,唆使。

[14]南贍部洲——佛經中所說四大洲之一。

[15]水陸道場——設齋供奉,以超度水陸眾鬼的法會;佛教用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通山县| 冕宁县| 邢台县| 大同县| 梅河口市| 榕江县| 洱源县| 长沙县| 西峡县| 红桥区| 陵川县| 绥滨县| 吴忠市| 南丹县| 华容县| 行唐县| 桂阳县| 武夷山市| 潮州市| 宝鸡市| 承德市| 金湖县| 双峰县| 墨脱县| 西青区| 巫山县| 峨眉山市| 天峻县| 石棉县| 泸州市| 揭东县| 环江| 鸡泽县| 柯坪县| 客服| 新平| 怀仁县| 慈利县| 上思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