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混唐后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作者名: (明)鐘惺 羅貫中本章字數: 2173字更新時間: 2020-04-10 09:58:40
前言
《混唐后傳》又名《薛家將平西演傳》、《混唐平西演傳》,明代歷史演義小說,全書共九卷三十七回。
《混唐后傳》署“竟陵鐘伯敬編次,溫陵李卓吾參訂”。鐘惺(1574~1624),字伯敬,號退谷、止公居士,湖北天門人,明代文學家。鐘惺在詩文上主張反擬古,主性靈,這對傳統散文有所突破,對晚明小品文的大量產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其狹窄的題材、艱澀幽冷的語言文風,也束縛了他在創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清代曾將“竟陵”之作列為禁書,詆毀排擠甚烈。鐘惺著作有《隱秀軒集》、《如面潭》、《詩經圖史合考》、《毛詩解》。小說《混唐后傳》,學者們懷疑是后人假托鐘惺之名所作,至今尚無定論。
《混唐后傳》主要講述了唐太宗至唐肅宗年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唐太宗時,蘇保童慫恿西遼迷王興兵犯境,薛仁貴、薛丁山父子領兵征西,大破西遼兵,活捉蘇保童,降服迷王。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即位,將才人武媚娘立為皇后。武媚娘憑借手段和心計獨攬朝政。高宗死后,武媚娘自立為皇帝,是為武則天。武則天鎮壓了李敬業的叛亂,使自己的統治地位得以穩固,但同時他大肆任用酷吏,寵幸奸佞,淫亂宮闈。太子李顯集團發動政變,奪取皇位,是為唐中宗。后來韋皇后專權,相王李旦集團發動政變,殺死韋后,擁立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唐睿宗傳位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任用賢臣,勵精圖治,使唐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然而,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寵幸楊貴妃,重用安祿山,終于導致安史之亂的暴發。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行至馬嵬坡,發生兵變,唐玄宗無奈賜楊貴妃自縊,才安定了軍心,平息了兵變。后來唐肅宗即位,重用李泌、郭子儀,終于堪平內亂,四海一統。
《混唐后傳》的時間跨度很長,從唐朝初年唐太宗時期,直到安史之亂結束,描畫出唐王朝初期至中期的歷史畫卷。小說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腐朽,曲折地影射了明朝時期后宮專權、奸佞橫行、朝綱混亂的現實,如小說中出現了只有明朝才有的錦衣衛指揮使的職務,即是明證。
《混唐后傳》以正史為依據,雜取傳聞、野史加以演義,并融入神魔故事,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小說成功地塑造了薛家父子、武則天、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物的藝術形象,薛家父子的英勇果敢,武則天的毒辣干練,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纏綿愛情,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混唐后傳》的缺陷是沒有明確的主線貫穿始終,結構上顯得松散,僅僅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一一展開,顯得有些平鋪直敘。盡管如此,《混唐后傳》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小說,它對清代尤其以唐朝為題材的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殘唐五代史演義》又名《五代殘唐》,明代歷史演義小說,共八卷六十回。
《殘唐五代史演義》題“羅貫中編輯”。但近代的學者們認為,此書不是羅貫中的作品,而是明代后期書商編纂的托名之作,而近幾十年的文學史、小說史大多把《殘唐五代史演義》歸在羅貫中名下。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浙江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三國演義》等。
《殘唐五代史演義》主要依據新舊《唐書》、《五代史》,并吸收了民間流傳的“說五代史”的故事,敷演成書。小說依據史傳,間以虛構,以編年的形式,主要描寫了唐末黃巢起義到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段動蕩時期的興衰歷史,展現了唐末和五代時期重大的政治、軍事斗爭:唐末天下大亂,梁、唐、晉、漢、周相繼產生,從此引發了高老鷂力勝郭家雀、王彥章命喪絕章嶺、趙匡胤三打韓通等傳說故事,一直到趙匡胤登基建宋為止。
《殘唐五代史演義》在創作上仿效《三國演義》,書中有許多情節、語句與《三國演義》相似。例如,小說第五回寫唐僖宗逃離長安,西祁州節度使鄭畋前來接駕,與《三國演義》第三回漢少帝出逃后返回洛陽,董卓前來接駕相似;第十一回寫李克用部下眾將比箭,與《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眾將比箭一節相似;同回寫李存孝片刻生擒安休休、薛阿檀兩位將士,“酒尚未寒”,與《三國演義》第五回關羽溫酒斬華雄相似。
在藝術上,《殘唐五代史演義》借鑒吸收了《三國》、《水滸》的成功經驗,風格粗獷,敘事描寫頗有生動之處。如李存孝和王彥章的故事,都寫得虎虎有生氣,雖然夸張過甚,但仍給人以較深的印象。《殘唐五代史演義》在民間流傳較廣,對后世小說、戲劇創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今天的戲曲舞臺上,仍活躍著打虎將軍李存孝和鐵槍王彥章的藝術形象。
在情節上,《殘唐五代史演義》時有蕪雜、脫榫之處,結構很不勻稱:全書以大量篇幅敘寫李克用集團的崛起、李克用父子與朱溫集團的斗爭和后梁的興亡,僅以少量篇幅敘述唐、晉、漢、周的交替,其中漢、周兩代僅占三回,比例嚴重失調,顯得虎頭蛇尾。盡管《殘唐五代史演義》不是一部精心結撰之作,在體例上也不是嚴格的歷史演義小說,但它對讀者卻具有不小的影響,在中國小說史上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
此次出版,《混唐后傳》我們以1982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本為底本,《殘唐五代史演義》以1983年寶文堂本為底本。我們對原書中的筆誤、缺漏和難解字詞進行了更正、校勘和釋義,對原書原來缺字的地方用□表示了出來,以方便讀者閱讀。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其中難免有所疏失,望專家和讀者予以指正。
編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