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清末著名長篇小說,亦名《繪圖青樓寶鑒》、《繪圖海上青樓奇緣》。它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也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這部章回體小說共六十四回。小說描寫了19世紀中國上海租界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連接的社會層面,反映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上海的部分社會面貌。作者以看似不動聲色的筆墨,描寫了當時貧富懸殊、貴賤分明的社會生活畫面。

作者花也憐儂,即韓邦慶(1856~1894),字子云,別署太仙、大一山人、花也憐儂,江蘇華亭人(一說松江,均今屬上海)。清光緒年間,韓邦慶考中秀才,被地方推選入國子監讀書。他富有文才,卻屢試不第,遂淡于功名,因嗜鴉片,致使家道中落;曾在河南地區擔任過地方官員的幕僚,后遷居上海;擔任過《申報》撰述,偶爾也為報紙撰寫論說。光緒十八年(1892年)初,韓邦慶自辦雜志《海上奇書》,初為半月刊,后改為月刊,由上海點石齋石印,為圖文并茂的早期文學雜志。該刊內容大部分為韓邦慶個人的作品,如自撰的文言文小說和吳語長篇連載小說《海上花列傳》,也錄有前人的筆記小說,開創了報刊連載長篇章回小說的先例,且每回自成起訖。

韓邦慶長年旅居上海,出入青樓,也是其主要生活內容,“筆墨之資悉揮霍于花叢”(蔣瑞藻《小說考證》)。據同代人回憶,他“與某校書(妓女代稱)最昵,常日匿其妝閣中,興之所至,拾殘紙禿筆,一揮萬言。蓋是書即屬稿于此時”。《海上花列傳》這部妓院題材小說,很可能就是在一位妓女的寓邸里完成的。

在書中,韓邦慶另作了《跋余》,交代了書中各色人物的下落,并承諾要作續書。可惜在出版全書的當年,他就因貧病而與世長辭,年僅39歲。

《海上花列傳》以妓院為基點,用廣闊的視角寫上海形形色色的社會眾生相。豐富的生活,細密的觀察,再加上犀利的文筆,成就了《海上花列傳》。韓邦慶自己在《海上花列傳》的例言中提到,本書的結構是“從《儒林外史》蛻化而來,并使用了'穿插'、'藏閃'等技巧,則為從來說部所未有”。書中那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穿插、前后事實夾敘的藏閃,從結構上說,的確是很緊密的。《海上花列傳》中本來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但經作者加以組織,就弄成了一個有機體的總故事,同時進行發展,以趙樸齋、趙二寶兄妹為主干,其中很靈活地插入羅子富與黃翠鳳,王蓮生與張蕙貞、沈小紅,陶玉甫與李漱芳、李浣芳諸人的故事。

韓邦慶也很用力于人物個性的描寫。他在另一條例言中說:“合傳之體有三難。一曰無雷同:一書百十人,其性情言語面目行為,與彼稍有相仿,即是雷同。一曰無矛盾:一人而前后數見,前與后稍有不符之處,即是矛盾。一曰無掛漏,寫一人而無結局,掛漏也;敘一事而無收場,亦掛漏也。知是三者,而后可言說部。”無雷同、無矛盾,確是描寫人物應當注意而又極難做到滿意的地方。他所描繪的人物性格細膩傳神,妓女和嫖客們個個不同,每個人都有多面性,讀者可自去品味。

吳語對白,是這部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刻意如此,顯然是為了保存對話的本真,為讀者呈現原生態的場景。全書基本以對白為支撐,在過程的敘述和動作的描寫上用字極為“節儉”。人物的個性和心理,通過對白躍然紙上,可見作者功力之深厚。這部寫妓院生活的小說,卻幾無色情筆墨,語言平實,被魯迅評價為“平淡而近自然”。

此次出版,我們以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本為底本,對原書中的筆誤、缺漏和難解字詞進行了更正、校勘和釋義,對原書原來缺字的地方用□表示了出來,以方便讀者閱讀。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其中難免有所疏失,望專家和讀者予以指正。

編者

2015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阿坝县| 娄底市| 伊春市| 上犹县| 嘉禾县| 资阳市| 于田县| 青铜峡市| 漳浦县| 黄山市| 望城县| 咸宁市| 德格县| 榆林市| 阳江市| 都昌县| 肥西县| 商都县| 永靖县| 临澧县| 沛县| 金湖县| 杂多县| 元氏县| 石景山区| 文山县| 信阳市| 东台市| 西峡县| 景宁| 辉县市| 富蕴县| 黄平县| 元江| 安乡县| 潼关县| 乌鲁木齐县| 中西区| 大英县|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