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8年東莞市人才工作要點

2018年,全市人才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按照全國、全省組織部長會議和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全市組織工作會議部署,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為主線,以建設創新型一線城市為核心,以培養引進領軍人才和團隊、創新人才、技能人才為重點,以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根本,切實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大力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統籌各支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為推進東莞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強化黨管人才工作格局

(一)強化理論武裝指導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召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全市人才工作領域加強理論武裝。舉辦人才工作者業務輪訓,切實提高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

(二)健全黨管人才工作機制

提高黨管人才的政治站位,加強黨委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優勢,完善運作機制,構建統分結合、各方聯動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強化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將人才工作作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述職的重要內容,列入黨委(黨組)責任清單,人才工作職責要列入相關職能部門“三定”方案。鼓勵申報人才工作類“單打冠軍”。籌備召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

(三)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

進一步完善黨委(黨組)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將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納入聯系服務人才的責任范圍。辦好高層次人才研修班,重點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史、國情、省情、市情教育培訓。加大在高層次人才中發展黨員力度。完善重大決策專家咨詢機制,推動新型智庫建設,發揮市發展戰略院士咨詢委員會作用,為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參考。

(四)加強人才工作宣傳和理論研究

加大人才工作創新實踐和人才優秀典型宣傳力度,總結宣傳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廣泛宣傳東莞市重點人才政策。加強人才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重點發布年度人才資源統計公報,開展中子科學城人才集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制造行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等課題研究。

二、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釋放人才發展活力

(五)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加強督促指導,制定任務分工方案,研究配套實施細則,明確具體責任和時間進度安排,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生效。

(六)創新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激勵機制

探索聘用企業人才到事業單位的工作機制。普通高等學校、公立醫院等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機構編制備案制管理,逐步實現由相關單位研究提出人員控制數額、內設機構設置方案,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按照中央和省統一部署,探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出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政策,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健全事業單位編外工作人員管理機制。

(七)強化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向條件成熟的園區、鎮(街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下放市特色人才認定權限。完善創新人才收入分配機制,制定出臺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人才經濟貢獻獎勵實施辦法,保障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成果收益。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逐步推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自主評審結果改為事后備案管理。支持鼓勵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評價,新建職業技能鑒定所(站)2家。

(八)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

制定出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扶持政策,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引進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發展專業社會組織和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力資源服務業人才隊伍,不斷提高人才資源配置能力。

(九)推進松山湖省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建設

復制推廣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先進經驗,鼓勵先行先試、探索創新,推動各類惠才政策落實,完善創新創業環境配套。

三、統籌推進各支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

(十)優化提升創新人才引進工程

推進東莞市在“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實施上的擴容增效。大力引進培養、集聚儲備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精尖缺”人才,啟動實施“十百千萬”人才工程。對引進居世界領先水平的戰略科學家,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爭取年內引進10個海內外高水平創新科研團隊,15名至2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啟動市級創新科研團隊培育庫建設,培育10個市級后備團隊。擴大認定評定范圍,認定評定特色人才60名左右。制定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大力引進培養青年碩士、博士和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出臺青年人才啟航計劃實施辦法,遴選500名左右本市戶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成長型企業工作。

(十一)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

實施培養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制定出臺實施辦法,從在莞工作的創業人才中遴選出60名科技、企業經營管理、金融以及社會建設領軍人才給予資助。繼續深入實施名師、名家工程,評選出名師215名、名家8名。實施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出臺實施辦法。

(十二)推進“技能人才之都”建設

制定出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實施意見,實施萬名智能制造人才提升工程,構建領先全國、對接國際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工匠精英”引領計劃,選樹培育100名“首席技師”。實施“一鎮一品”人才培訓政策,開展25個特色培訓項目。實施技能大師育才計劃,新認定4個技師工作站。

(十三)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企業家思想政治引領,拓展國際視野,建立學習交流機制,營造尊重、關懷、寬容、支持企業家的社會文化氛圍。實施重點企業家人才培育工程,對倍增企業中約180名優秀中高層管理人才開展跟蹤服務和培育工作。辦好莞商學院,完善常態化企業家培訓機制,實施萬名民營企業家培訓計劃,選派約450名企業家參加培訓。

(十四)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

實行“市管校聘”“鎮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按照新增學位的需求和高考改革的要求,完善教師配備,推動各級學校生師比達到教育現代化指標要求。完善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引進措施,實施新任教師規范化培訓,推進教師學歷提升。評選中小學名師、名班主任和名校(園)長工作室215個,加強工作室管理。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提升教育人才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十五)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住院醫師和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新建2個全科醫生實訓中心。建立健全引進培養機制,引進和培養5名醫學領軍人才、50名杰出青年醫學人才、100名青年醫學后備人才。實施中醫藥人才傳承創新工程,建立健全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選派醫學骨干到國內外著名醫療機構進修培訓。完善醫療衛生人才招聘錄用和人才流動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十六)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對新興金融業態人才的引進和集聚力度,研究開展高層次金融人才輪訓。支持本地高校加大金融人才培養力度。探索由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支持金融人才培養進修。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共建金融研究院、實驗室和人才實習實訓基地。

四、加快推進多元平臺建設,強化人才集聚效應

(十七)高質量舉辦招才引智活動

圍繞城市發展與產業轉型的用才需求,高標準辦好“2018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提升“千人計劃”專家東莞行活動實效。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用融合,繼續舉辦“藍火計劃”博士工作團、校企合作洽談會、名企名校行活動。擴大創新創業大賽影響力,舉辦“贏在東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在北京、深圳、香港等地區及美國、法國、德國和以色列等國家設分賽場。

(十八)加大柔性引才力度

制定鼓勵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來莞創業工作的規定,用活用好粵港澳地區豐富的專家資源,廣泛吸引全球各方面專家來莞開展柔性合作。推動廣東自貿區16項出入境政策在東莞市全面落地。做好“人才東莞”推介活動,聯合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單位組團到海內外招才引智,開展技術項目合作。

(十九)推進重點平臺建設

圍繞中子科學城發展規劃,制定促進中子科學城人才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市名校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制定名校研究生培養工作行動計劃,引進30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進駐基地,建立40個校企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工作站。加快推進東莞理工學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面向海內外引進“雙帶頭人”,引進50名拔尖青年博士,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和評價機制。以企業形式組建市科技創業學院。

(二十)加強海外引才網絡建設

結合“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構建高層次人才國際引才網絡,在海外經貿代表處加掛人才工作站,加快布局海外引才站點。增強對外輻射,鼓勵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對接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吸引、儲備和培養科技及產業人才。

五、優化服務保障體系,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二十一)提升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

推動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設人才綜合服務平臺,促進人才工作智能化、在線化、個性化。發揮創新創業人才服務中心主陣地作用,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加快建設松山湖人才大廈,增強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需求的對接和承載能力。

(二十二)實施人才樂居工程

出臺人才安居政策,優先解決高層次人才住房需求,構建“貨幣補貼為主,實物保障為輔”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支持松山湖高新區等重點區域建設人才公寓。支持市安居公司在全市籌集1000套人才公寓。打造高層次人才社區,配建完善的教育、醫療、交通等綜合配套設施和服務。

(二十三)妥善安排人才子女入學

優化企業人才子女積分入學政策,落實好“倍增計劃”試點企業人才子女入學政策。實現入選市級以上人才項目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享受本市戶籍學生待遇,國家級以上人才可按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安排子女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嵊泗县| 延长县| 从化市| 阳朔县| 庆安县| 营口市| 浪卡子县| 蒲城县| 蒙山县| 霍邱县| 平山县| 溆浦县| 墨玉县| 临颍县| 温宿县| 黄陵县| 达孜县| 吉隆县| 山西省| 南乐县| 闽清县| 舒城县| 平南县| 石首市| 鲁山县| 赤壁市| 虹口区| 肥西县| 星子县| 淮安市| 德安县| 中阳县| 惠安县| 滦平县| 望都县| 清涧县| 资溪县| 大石桥市| 西吉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