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1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為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1950年6月頒布的《土地改革法》對地主、富農的土地等財產采取區別政策,而且與1947年頒布的《土地法大綱》在對待富農的土地財產方面有所不同。

在對待封建地主的土地和財產上,主要是沒收后分給貧農、雇農或收歸國家所有。在對待農民的財產上,保護富農、中農的土地財產,把地主的土地和其他財產分給貧農。一是對待富農的財產既保護又有所征收,這與《土地法大綱》規定的征收富農多余的土地財產有所不同;二是對中農的土地等財產予以保護;三是把地主的土地和其他財產分給貧農。

《土地改革法》不僅使得農民擁有了土地,還允許土地自由交易,賦予農民對土地完整的處置權。可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以農民土地私有為核心對地權關系進行的重大調整,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解除了農民與封建地主之間的依附和被依附的關系,明確了農民對分得土地的所有權并賦予了自由處置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土地改革形成的產權制度就是一種土地的農民私有制,但政府(國家)的意志已經扎根到了農民的私有產權中,(7)當政府改變其意志時,農民的私有制產權安排就必然會隨之改變。因此這種產權安排在以集體化為目標的互助合作運動中注定難以長時間持續,而事實上只存續了不到10年的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章丘市| 城市| 公主岭市| 乌审旗| 万山特区| 通化县| 平利县| 富川| 东乡族自治县| 利津县| 阿拉善左旗| 会理县| 红安县| 芒康县| 沾化县| 夏津县| 南乐县| 江津市| 瑞安市| 全椒县| 内江市| 孙吴县| 乌鲁木齐市| 澄江县| 微山县| 图木舒克市| 东辽县| 东至县| 深圳市| 自治县| 民乐县| 本溪| 新源县| 安泽县| 隆回县| 灵丘县| 建德市| 翼城县| 平顶山市|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