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里大大小小的“經濟學家”
這些“經濟學家”中有影響的代表人物首推王熙鳳和賈母。王熙鳳擅長資本運作,把死錢變活錢,把小錢變大錢,把少錢變多錢,把有限的銀兩變作無限的資產。
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經說過:“一個對經濟感受好的人,沒有學過,對經濟的看法往往遠比一個飽讀經書的經濟學教授為高。”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什么是經濟學?》一文中說得更是透徹:“任何找尋生計的人都是經濟學家。”的確,經濟學原本是淺顯的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說《紅樓夢》詳細記述了賈府里大大小小的“經濟學家”的事跡,也就說得過去了。
這些“經濟學家”中有影響的代表人物首推王熙鳳和賈母。王熙鳳擅長資本運作,把死錢變活錢,把小錢變大錢,把少錢變多錢,把有限的銀兩變作無限的資產……書中記述她的事跡相當多。她用的是放貸斂財術和典當套現術,小本靠眾籌集資,巨資賴大戶入股,手眼通天,長袖善舞。尤其是王熙鳳資本騰挪的手段和本領,簡直叫人眼花繚亂,筆者在拙著《紅樓夢經濟學》中專辟一節稱她是“資本運作的大鱷”,就連不少活躍在當下資本市場的經濟人也不得不嘆服她的手腕。其實,王熙鳳除了自己名字這三個字會寫,其他所有字眼對她來說都是天書。但她作為“經濟學家”的名頭,卻是沒什么水分的。
還有賈母,她是十足的跨界人物。除了文藝是她的強項,其經濟的宏觀思維恐怕滿府之中無人能及。在賈府出現猝不及防的巨大經濟危機中,是她以四兩撥千斤的巨大內功將之一一化解,最典型的是當賈府被朝廷抄家時,她拿出了自己多年儲備的近兩萬兩銀子分發各房作為“銀根”,為下人們爭得了一條生路。還有,她平時積攢在自己閣樓上的珍玩異物等,不時作為府內財政的應急之需。因此,她除了“經濟學家”的身份外,還應該頂一個“銀行家”的名頭才對。
賈母的兒孫輩里,只有幾位女眷堪稱經濟高手,賈探春是其中的佼佼者。探春把閑置的大觀園進行承包,以承包經營責任制盤活了土地和人力資源,把賈府的土地所有權和家傭們的經營收益權分離,使園林的收益翻倍溢價。她的經濟理論是樸素的“物用原則”,她的分配原則是“計劃單列”“劃小核算單位”,“按資產所有人與實際經營者以適當比例分配收益”。和嫂子王熙鳳、祖母史太君一樣,探春的經濟學也不是空洞理論,而是有扎扎實實的操作實務。
有什么樣的主子就有什么樣的奴仆,賈府的丫鬟、女傭、仆從里,有幾位雖稱不上“經濟學家”,但卻是“經濟學家”們的助手和高參,諸如襲人、小紅這些丫鬟,什么王善保家的、費婆子、夏婆子、來旺家的、秦顯家的這些嬤嬤女傭。賈寶玉的丫頭襲人是節儉型的,凡事都考慮“大本”和“根本”,因而處處謹慎小心,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與主仆的經濟交往上如此,在對寶玉的情感投入中也是如此。不犯什么錯,但永遠也沒什么大的建樹,這是“穩健型的經濟學家”的共同特征。來旺家的,她是王熙鳳的陪房,王熙鳳的經濟事務大都由她經手打理。書中第十六回寫賈璉從江南蘇州回來,正在屋里和妻子王熙鳳說話。這時,來旺家的偏偏過來給熙鳳送利錢銀子,幸虧被機靈的平兒支溜、搪塞過去——因為這種事是一直瞞著賈璉的。來旺家的機靈勁兒和處理經濟事務的能力比府里其他夫人的陪房都要強,可見整日里在“經濟學家”身邊接觸銀兩,涉及買賣,參與交易,耳濡目染,“油鍋里抓銀子”的本領慢慢就學會了。
賈母有句名言:“我知道咱們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因為追求財富,講究體面,所以賈府里才會出現那么多治家理財的“經濟學家”。在前清康、雍、乾三朝過后,封建官紳經濟逐漸式微。賈府雖然仍算是富貴門第,但不論主子還是奴仆整日里卻不得不為生計絞盡腦汁。他們成為“經濟學家”,是因為有生計之憂、求富之患,熙攘的現實是成全他們經濟思維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