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8)
- 張京成
- 1552字
- 2020-04-07 10:38:38
一、國家政策推動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構成了當代中國創意產業發展的突出優勢。2017年,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等重大文化政策,催生了一系列彰顯文化自信的創意產業熱點。
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系統部署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延續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意見》分四個方面內容共18條,從理論和實踐層面講明了為什么傳承發展、傳承發展什么、怎樣傳承發展的問題。第一方面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第二方面概括了傳承發展的主要內容,目的是明確精華要義,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第三方面從7個重點領域闡述傳承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措施、重點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第四方面從組織領導、政策保障、法治環境、社會參與的角度提出了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方式和條件。其次,《意見》指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對于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而言,堅持“兩創”方針,就必須把握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今時代的關系,主要看能不能解決新時代中國的問題,能不能回應新時代的需求和挑戰,能不能轉化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財富。這要求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之成為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會發展的文化,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文化。
2017年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是宣傳文化領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專項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成為指導“十三五”時期中國創意產業發展改革的重要綱領和遵循。《綱要》全文一萬余字,除序言外,共分為十三個部分,囊括22個專欄,通篇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立足我國文化發展改革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找準薄弱環節,加強制度設計和創新,努力推動各項工作適應新形勢、形成新機制、實現新進展。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第二至第十二部分對11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部署,依次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同時開列了一系列專欄和項目,基本涵蓋了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第十三部分為組織實施,對各地各有關部門抓好規劃落實提出了明確要求。這為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