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8)
- 張京成
- 3337字
- 2020-04-07 10:38:39
四、法律保障電影產業航向
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迎來了影響深遠的年度事件。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以下簡稱《電影產業促進法》),對電影創作、電影市場發展、電影技術創新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從電影產業的2017年運行情況看,《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堅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設電影強國的效果初顯。全年票房559.11億元,觀影人次16.2億,同比上年分別增長13.5%和18%,增幅重回兩位數的“快車道”(2)。
(一)創作生產環節
2017年的中國電影創作受到了《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明確規范,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化現實主義創作、更好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電影創作的一體化原則。電影創作方切實提高電影質量水平,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堅守文化立場和藝術理想,大力提倡“樹三講,去三俗”?!峨娪爱a業促進法》還提出了五類國家支持創作和攝制的電影,包括: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題材電影;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展現藝術創新成果、促進藝術進步的電影;推動科學教育事業發展和科學技術普及的電影;其他符合國家支持政策的電影。
2017年,在企業和政府的雙輪驅動下,中國電影產業在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形成了多品種、多類型、多樣化的作品結構,提高國產影片的消費者滿意度,推動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更上層樓,電影創作進一步繁榮。在企業方面,基于《電影產業促進法》的規范和要求,中影集團、上影集團、博納影業等各大國有、民營電影企業調整創作方向、尊重創作規律、繼承優良傳統、保持專業態度、發揚工匠精神,共創作生產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影片年度票房占比53.84%。在92部票房過億元的影片中,國產電影達到51部;眾多優秀影片獲得兩個效益雙豐收,消費者滿意度不斷提升。
在行政管理方面,2017年作為“創作質量促進年”,電影主管部門以“百部重點主旋律電影選題規劃”為引領,依法整合各類資源、簡政放權,推出兩項標志性措施:一是取消《攝制電影許可證》和《攝制電影許可證(單片)》。國產電影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備案公示后,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或全國各?。ㄖ陛犑小⒆灾螀^)新聞出版廣電局發放《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中外合拍影片則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放《電影劇本立項回執單》及相關批復文件。二是《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是電影片準予公映的唯一有效證明,不再單獨發放《電影技術合格證》。在進行電影完成片審查時,只審一個主要發行版,其他發行版本的質量由出品單位、發行單位或其他版權主體負責。
(二)發行放映環節
第一,偷漏瞞報票房行為受到依法懲治。長期以來,中國電影行業飽受偷漏瞞報票房的危害,市場秩序遭到破壞,產業發展受到妨害。2017年,這一痼疾得到《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化解,中國電影產業獲得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市場秩序?!峨娪爱a業促進法》明確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應當如實統計電影銷售收入,提供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不得采取制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2017年成為電影主管部門的“電影市場規范年”,吉林、浙江、江西、北京、山東、河南、寧夏、山西、云南等省市區陸續開展電影市場整治活動,全面查漏補缺,健全完善規章制度、配置配備相關設施。存在偷漏瞞報票房等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受到嚴厲處罰,包括停業整頓、罰款、內部通報警示等。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以及各地電影行業協會、發行放映協會也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加強對會員的監督,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相關工作,與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市場的繁榮與規范?!半娪笆袌鲆幏赌辍睂m椫卫硇袆映尚э@著,各重要檔期票房均有所提升。2017年暑期檔(6—8月)產出票房163.2億元,相比上年的124.2億元提高了約39億元;國慶檔產出票房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2018年春節檔票房57.23億元,較上年增長66.94%。
第二,盜版行為面臨法律與科技聯合防治。針對比“偷漏瞞報票房”危害性更大的盜版行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除了法律的保障,數字水印檢測系統與技術等科技手段在反盜版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半娪鞍鏅啾Wo暨影院反盜錄技術研討會”于2017年10月在京舉行了,提出了如何在全行業加速推廣應用相關技術的合理建議,號召建立“一站式”的影院反盜錄版權保護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
第三,獎勵與限制攜手提升票房真實性。2017年年底,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關于獎勵放映國產影片成績突出影院的通知》,通知中規定只要滿足兩個獎勵條件,且全年放映國產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總收入55%以上,就可以獲得獎勵。占比在66%以上的影院,獲得的獎勵等于100%返還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另外,2018年春節檔,為了避免資本層面的惡意競爭,各大制片方聯手倡議限制“票補”,每張電影票觀眾實際支付價格不得低于19.9元,每部電影票補數量不得超過50萬張,讓電影市場回歸到“內容為王”“品質為王”的良性發展軌道上。
第四,農村電影市場進一步釋放活力。《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國家加大對農村電影放映的扶持力度,由政府出資建立完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服務網絡,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村電影放映,不斷改善農村地區觀看電影條件,統籌保障農村地區群眾觀看電影需求。2017年,農村放映工作在推進片源供給側結構改革、流動轉固定、鄉鎮影院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化范圍、標準化放映、農村電影市場化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農村電影市場已建立數字電影院線319條,數字電影版權方305家,地面衛星接收中心站219個,實際運營的放映設備(2017年參與訂購的設備)46428套。2017年全國農村電影市場訂購達1124萬9032場,較2016年同期增加129萬3603場,漲幅為13%。數字電影交易服務平臺的影片數量達4113部,其中城市票房過億影片177部。
(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促進電影創作的國際化發展也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重要戰略意圖之一。該法強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鼓勵通過互辦電影節展、合作拍攝影片、選送優質國產影片參加境外的電影節(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明確規定國家應該以多種方式對走出去的優秀電影的外語譯制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也應充分利用各自的對外交流渠道和資源,積極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國家同時鼓勵多主體、多形式的境外推廣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和利用社會上的活躍資源,為國產電影的境外推廣發揮積極作用。2017年,中國電影站在國際視角上制作電影、輸出中國的價值觀、充分展現文化自信,邁向國際化步伐的日益加緊,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為傳播中華文化開辟了新渠道。
中外電影合作從最初的探索階段逐步走向成熟,截至2017年底,中國已同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中國電影界與美國好萊塢六大公司先后建立了密切、暢通的合作渠道。合作方式從最初的資本合作,逐步走向創意、人才、資源共享等全方位合作。2017年5月,《路過未來》等反映中國現實題材的藝術影片進入戛納電影節,標志著中國電影更加開放與多樣化,加快了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的步伐。2017年中國有近600人注冊參與戛納電影節的市場相關活動,比2006年增加了15%,成為一支重要力量。VR動畫《拾夢老人》和Free Whale成功入圍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的主競選單元名單,反映了國際電影節對中國工作室和中國動畫制作水平的認可。北美上映的中國國產電影票房TOP10總額為10122.7萬美元?!洞篝~海棠》在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獎;動物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北美上映一周,票房就突破1200萬美元,超過中國本土票房。電影人才培養方面的國際交流活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與美國電影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等機構合作,為青年電影人走出國門、樹立全球視野、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創造了機會,派送國內編劇、導演、動畫電影人、制片人等赴好萊塢學習。同時,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優秀電影劇本孵化計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A計劃”、金磚國家電影人才交流培養計劃等人才扶持計劃頻頻涌現,成果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