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生的兩種苦

周國平說過: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二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在快樂學的觀點中,人生還有兩種苦,一種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另一種叫“品自己不喜歡的果”。前者比如懶人不得不干活兒,后者比如饞人沒肉吃,或者不忍自己及親人蒙羞和蒙難。

能克服第一種苦的快樂是積極進取的快樂,所謂“痛并快樂著”;能克服第二種苦的快樂是消極退讓的快樂,所謂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說到這里,又回到成功學和快樂學的差別,在成功學那里,“積極進取”相對于“消極退讓”,似乎前者是一個褒義詞,后者則是貶義詞,一個走向成功,一個走向失敗。而在快樂學中,只能說一個偏硬且光鮮艷麗,一個偏軟且暗淡素雅,各有千秋。

先看“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成功學中有個著名的“舒適圈”的理論,告訴人們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按照快樂學的簡單邏輯,走出舒適圈就意味著讓自己受苦,但為什么成功學卻鼓勵人們去做呢?邏輯也很簡單,因為一直待在舒適圈意味著平庸甚至失敗。而直覺告訴我們,好像平庸者尤其失敗者很難同時做一個快樂者。

所以關鍵在于“愿意”兩個字。只要我們愿意走出舒適圈,愿意讓自己主動受點苦,我們就是快樂的,信念在支撐著我們的快樂,盡管此時身體或者心里依舊不喜歡。所以,積極進取的快樂就是走出“舒適圈”和迎接挑戰。

本書的很大篇幅,即圍繞著這種信念,圍繞著積極進取來研究快樂。

再看“品自己不喜歡的果”。當人生到了不得不品苦果的時候,就只能愉快地接受了。此時唯一讓你感到心理平衡一點的是:現實世界的果子,盡如人意的不多,大多都是苦果,你無可選擇,只能一一接受它。如佛家所言,人生來就是受苦的。

人生的悲慘之處往往是這樣的,先是歷經艱難,而后卻又品嘗苦果,“出力”卻未必“討好”。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歷經艱難和“出力”的時候及時行樂

由此還引出了一種令人擔憂的社會現象。

如果一生或者半生的艱難辛苦,換來的依舊是“苦果”。這樣的情景被下一代的孩子們看在眼里,也就不難理解當今的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很會“活在當下”:即便逼著自己做了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兒,也不一定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還不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然后聽天由命,或者告訴自己“沒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他們寧愿到時候自己品嘗苦果,也不愿意難為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兒。

可怕的“不快樂的成功者”現象,會影響年輕人的快樂觀,他們就有理由和動機拒絕成功,拒絕為成功而付出艱辛。最終的結果是危險的,在消極地獲得快樂的同時,導致人生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小,生命的色彩越來越暗淡,心靈越來越空虛。很多沉迷游戲的少年,他們在游戲中尋找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感,跟錯誤的快樂觀不無關系,是“不快樂的成功者”現象影響了他們快樂觀的天平。

當今,年輕人對艱苦奮斗的反感,一定程度上也來自于“不快樂的成功者”現象。所以,這一代人的快樂會影響下一代人的成功,父母的快樂會影響孩子的成功

“用快樂的方式灌溉的種子會成長得更茁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墨竹工卡县| 缙云县| 墨竹工卡县| 仁化县| 库车县| 万全县| 土默特右旗| 舒兰市| 五大连池市| 开化县| 五寨县| 仙桃市| 四川省| 东源县| 宜阳县| 长汀县| 梅河口市| 罗山县| 阜宁县| 博客| 涿州市| 常熟市| 杨浦区| 山东| 青阳县| 中江县| 松江区| 大方县| 扬州市| 乐昌市| 札达县| 莲花县| 晋城| 裕民县| 塔河县| 株洲县| 华坪县| 健康| 永宁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