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紅樓記憶
  • 葛小峰
  • 7340字
  • 2020-04-07 10:14:40

第五部分 我看探春

【第一篇:由第五十六回看探春】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這回中重點描寫的人物便是探春了。《紅樓夢》的賈氏四春,都是榮寧二府的正牌小姐,其中三姑娘賈探春是全書著筆最多的一春。探春無疑是作者很鐘愛的一個人物。

探春是賈政和趙姨娘所生,是寶玉和元春同父異母的妹妹、賈環的胞姐。她的初次出場,是迎接黛玉之時。在黛玉眼中,她“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她的容貌、氣質在三姐妹中可謂出類拔萃。

不光是外貌,她的性情也是讓人十分喜愛與敬佩的。從她的詩詞喜好中可以看出她的性情。她發起了大觀園第一個詩社——海棠詩社。而由海棠詩社起,大觀園結了一次又一次頗有情趣的詩社,眾姊妹輪流作東,大展詩才,薛林輪流爭魁,每個人都展現出不同的作詩水平。探春在大觀園眾兒女中詩才僅居中下等,而她更推崇寶釵“含蓄渾厚”的詩風,從她們詩中細致的感觸和思維看,很多方面探春和寶釵心意相通,她們正統的思想以及審美情趣是較為一致的。

她這份大氣的品性,在其他方面也有所顯現。探春在大觀園的居所秋爽齋,全然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香閨,它透著爽朗的大氣,齋如其人。屋里墻上文墨書香四溢的書畫作品,既體現了她對書畫藝術的雅好和品位,又顯現出這位女公子鄙薄脂粉氣的巾幗雄才。

像其他姑娘一樣,探春也有自己的收藏趣味。除了字畫,她還喜歡民間手工藝品,她曾托寶玉逛廟市時,為她代買“好字畫,好輕巧玩意兒”,而且還要“樸而不俗,直而不拙”,由此可見探春對民間工藝不俗的鑒賞力和高雅的情趣,從而顯示出她深厚的文化底蘊。

探春還是個極具精明才干的姑娘。事實上,若論琴棋書畫、作詩聯句的才華,探春確實難與黛玉寶釵等人比肩;但論講理和辦事的精明才干,大觀園的眾姊妹都難以望其項背。

管家理事第一人乃王熙鳳,所謂“都知愛慕此生才”。另一個具有管家才華的便是探春,所謂“才自精明志自高”。在第五十六回中,鳳姐生病,探春代行職權。作者通過跌宕起伏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聲有色地抒寫了探春的性格與才智,極富個性地表現出她多謀善斷、自律自尊、凜不可犯的性格特征。理家過程中發生了許多環環相扣的事件:婆子們的刁難、趙姨娘陰微卑賤的攪局、探春興利除弊的建議、平兒在執事管家面前的評價……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

看看探春的語言:“你辦事辦老了的,還不記得,倒來難我們,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現查去?若有這道理,鳳姐姐還不算厲害,也算是寬厚了。還不快找來了我瞧!”這語氣、氣勢,一點也不輸給王熙鳳。極為難得的是,她小小年紀,就有這樣得頭腦和氣魄。這場景讓人想起了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時候,二人真的是不相上下。

“依我說,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靜些養神罷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生事,幾次寒心。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我亂說的。太太滿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我重,才叫我照管家務。還沒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到先來作踐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為難,不叫我管,那才是正經沒臉呢!連姨娘也真沒臉了!”當生母趙姨娘來搗亂時,探春氣得罵了這樣一段話。這段話體現了三件事。第一,就是探春身為庶出的自卑,這件事后文再分析。第二,就是她的遠大志強。若她是個男人,一定早出去闖蕩了,以她的精明才干,一定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所成就。可惜她生為女兒,無可改變,她的遠大志向只能在這榮國府里被淹沒。第三,她是個性格剛烈的姑娘。剛烈到什么程度?生母無理取鬧,她敢罵。不僅如此,她剛烈到鳳姐都有些怕她。第五十六回中也有提及,鳳姐說自己都要讓探春三分。在后面抄檢大觀園時,探春生氣,把鳳姐帶領的抄撿一行人都罵了一通。不管對方是誰,只要惹惱了她,她必然是敢罵的。好一個探春!

另外,她也有一些政治頭腦。最難得的是,她對自己家族所面臨的風雨飄搖的末世危機有清醒的認識。賈府上下,知道賈府實際上已經比較困難的人很多,例如賈母、鳳姐、黛玉、寶釵等。這些人中只有探春有一份危機感。但她的最大悲哀是,雖然看到了自己貴族之家正在經歷著“自殺自滅”的衰敗,卻無法拯救它。此回她在掌權管家的時候,做了一些改革,但她的改革不過是杯水車薪,又豈能挽救賈府即將深陷的危機!

說到探春,不得不提的是她的身份給她帶來的自卑感。如此心高志遠、才華橫溢、氣傲驕矜的探春,內心卻隱藏著連她自己都不愿意承認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源于她自己無法改變的“庶出”身份。其實,我們從她為人處事的敏感中可以覺察到,“庶出”是壓在她心頭的一座山,深深影響著她的性格和人生。趙姨娘指使彩云偷了茯苓霜和茉莉粉,彩云想要認罪,卻被眾人止住。眾人都很體諒三姑娘,怕她為此事面子上過不去,只好讓寶玉擔了這事。可見探春因庶出自卑這件事,眾人皆知。只是沒人敢在明處提而已。

在封建貴族社會中,等級森嚴,嫡庶觀念深入骨髓。有一句古話:“妻妾不分則家里亂,嫡庶無別則宗族亂。”所謂“男尊女卑”,探春身為女性已經很不幸了,更何況是庶出?第五十六回里,鳳姐在聽平兒講探春理家的作為,連夸三個“好”后,卻嘆道:“只可惜她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在榮國府上下人們的心中,“庶出”是探春的薄命處、致命傷。再加上自己的生母趙姨娘是一個活得毫無尊嚴的女人,常常惹是生非,最后導致下人也看不起她,她的親兄弟賈環也是低下卑微不爭氣。這就注定了探春要比別的姐妹多一重心思,多一份屈辱。她活得必然沒有別的姐妹那樣舒服。這真讓人感到悲傷。

再看看她最后的結局。《紅樓夢》中,探春的命運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還記得她在寶玉生日上做游戲抽取的花名簽,“瑤池仙品”。探春得了“貴婿”,一去不歸。在傳統觀念中,背井離鄉是人生的悲劇之一,所以,探春是薄命的。她的婚姻像元春和其他姊妹一樣,都是服從于封建貴族家庭利益和需要的犧牲品。

綜上所述,賈探春是曹雪芹用濃墨重彩塑造出的一個形象豐滿、性格復雜的重要人物。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高弘潔)

【第二篇:舊春光】

“春光還是舊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惆悵惜花人不見,歌一闋,淚千行。”(秦觀《江城子》)

說起探春,大家只覺得她厲害。她是“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戳手。探春的出身與迎春不相上下,迎春認命,而她不認命。她為什么那么潑辣有為、凡事都要爭?她為什么不氣定神閑、悠著點?她有硬傷,“可惜不是太太養的”是她的傷疤,她的親母是父親的妾,而且不是一個厲害的角色——“耳朵又軟,心里又沒個算計”。探春那么努力地表現就是要盡力抹去庶出的胎記,但是她的親母卻不如她所愿,逼得她神經過敏、反應過激。很多時候她的自卑溢于言表——“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里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探春有一雙慧眼,看到家族覆滅在即,她要改革,要力挽狂瀾,無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探春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她的出身不堪,自己卻有一顆不甘的心,掙扎著要飛出去。只想向前,不許回頭,恥談出身,不是淡薄的“虛榮”二字可以概括,亦不是薄情寡義。“誰不虛榮?”天生的貴族不虛榮,不僅沒有受過物質短缺的苦,更加沒有機會知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所以心如赤子、面目清澄。可惜命運天注定,如探春,她難道不想這樣?不想自己的母親是正妻夫人?

可惜探春,一生經營,只留得花落家敗,只留得孤獨寂寞。

或許,春光還是舊春光,桃花、李花依舊香氣襲人,淺白深紅,千姿百態,只可惜,悵惜那花下之人不見了蹤跡,只留得落紅滿地。

(汪欣然)

【第三篇:看探春】

《紅樓夢》眾多人物中,探春是濃墨重彩的人物之一。她身上散發的宜人清香、管理才能與鳳姐頗為不同,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相貌、氣質上看,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鵝蛋臉龐,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沒有王熙鳳狠毒嚴肅的形象,顯得緩和溫婉,但其中的干練、氣度是不減的。和其他姐妹相比較,她舉止大方,胸襟闊朗,沒有迎春的懦弱,沒有惜春的孤僻,不像湘云大大咧咧,她就是一個大氣、具有男子氣概的女性。

探春闊朗的氣質也被帶到了閨房布置上。三間屋子連為一體,房中當地放一張桂梨大理石案子,大案上磊著名人法帖,筆墨紙硯一應俱全。墻上掛的是《煙雨圖》和顏魯公墨跡,不似其他姐妹房里的精致細巧,探春房里是簡潔大方而處處透著書香氣。

從文才上看,探春雖比不得寶釵、黛玉,但“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也出自她之手,時常也能信手拈來一首《簪菊》《殘菊》。熱熱鬧鬧的詩社活動讓姐妹們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詩社的發起人探春,讓人不得不認同她出色的組織能力、新奇的點子和雅趣的情調。

操持一個大家庭是需要魄力的,特別是對于一個女子更是不易。首先對待丫頭,探春的管教從來非常嚴格,大觀園的姊妹們,真沒有一個不敬佩她。樹立了威信,就是探春施展才華的時候了。大觀園中的改革,不僅規范了下人的行為,連主子的利益她也敢觸動。各種弊病一旦顯露,除非她不知道,一旦讓她知曉,必定要出手管理。這里真要佩服一個弱女子的精明和膽識。

賈探春,身為女子卻沒有一味地悲天憫人,性格像個男子,卻始終掙脫不了婦女命運的樊籬。她有極強的理財治家能力,卻總不能盡情發揮;她有宏圖大志,但終究擺脫不了封建社會倫理的桎梏。賈探春,敢于在封建的深淵里掙扎,企圖為賈府做出改變,然個人才華再大也無奈家族衰亡。無論如何,這個形象蘊含了作者對封建沒落家族改革中興的期望。

(薛 晴)

【第四篇:我愛探春】

探春可算是《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了,幾乎能和黛玉相比。

第一次看時,對探春這個人沒怎么留意,直到讀到抄檢大觀園時,才驀然一震,多么霸氣的女孩子!

所以再看時我也很注意留意她的行為和言語,漸漸發現她是一個十分有特點也十分厲害的人。

先說說判詞吧。

“后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這首也是我最早背下來的判詞之一。我很喜歡“才自精明志自高”和“千里東風一夢遙”這兩句,一句是性格,一句是結局。

“才自精明志自高”這句,讓我一下想起了黛玉初進賈府時看到的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好一個見之忘俗!多傳神,讓人過目不忘,如見其人。其實黛玉初進賈府時眼中的三春,我也只記住了“觀之可親”,“見之忘俗”和“形容尚小”而已。而我唯對“見之忘俗”念念不忘,再與“才自精明志自高”放在一起,—探春便已躍然于腦海中了。

探春的才華,大約是在鳳姐生病時顯露的。我之前對她的忽視,大概是因為她不怎么作詩,她的光芒也被黛玉和寶釵掩蓋了,她的“才”自然不在作詩上,她的才在于管理,在于領導。

管理自不必多說,鳳姐病倒時,賈府的大小事物也只靠她了。李紈太和善,也不會管事;寶釵則不是賈府的人,不好管。所以有探春在真是賈府的一大幸事。她的精明犀利和好強絕不差于鳳姐,而她卻沒有鳳姐那么毒,那么以自我為中心,那么不擇手段。更重要的是,她讀書,她識字,見識和眼界就比鳳姐寬多了。這也是在我心中她更勝鳳姐一籌的原因。

而領導才能則是探春帶給我最大震撼的地方了。抄檢大觀園那一回,探春所為實在是意料不到的精彩。那次帶給我的感覺,是探春很有一種領導者的氣度和風范。她愿意在遇事時站在眾丫鬟面前,愿意替下屬承擔那些不信任,因為她自己選擇信任和維護。我時常會想,若探春是今天某一集團的領導者,她的下屬一定很忠誠,她的團隊一定很團結,很有戰斗力。

而我和探春很不同。我覺得自己高興的時候性格有點兒像湘云,而遇事時,雖然不大愿意承認,但我覺得還是更像李紈一些,不是說慈悲或是和善,而是自己沒有多大的掌控力,也不愿生事。若我去管事,那些婆子怎么樣我可能也不太在意,絕不會選擇像探春一樣給一個下馬威。若我遇到抄檢大觀園的事,我肯定根本就沒想過像探春所做那樣霸氣的維護和反抗,我可能會覺得這沒有什么,只要我房里的人是清白的就行,查過就過去了,反抗也沒什么意思,也沒用。當然我若被逼急了還是會爆發的,畢竟我不是迎春那樣的木頭,但我不會去先壓制別人,也不可能做第一個站出來的人。我永遠不可能是領導者。

所以這大概就是我喜歡探春的理由吧。她擁有太多我所沒有的美好的東西。

(張嘉禾)

【第五篇:我看探春】

探春判詞的配畫是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一名女子在哭泣,這就是寫后來探春遠嫁的悲劇結局。風箏其實就在比喻探春,有些像斷了線的風箏。在古代,嫁到遠處實屬一大悲劇。

首先看探春的性格,探春有趙姨娘這樣一個媽,但她并不以出身和母親怎樣就覺得怎樣。這一點對于那樣的一名女子來講是非常難得的。再者,她其實大概也就十一二歲,但在她替王熙鳳挑大梁時,非常能治家。回到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很有才,雖然她沒有在詩社中奪魁,但是說幾句還是挺有名的,比如:“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她同樣有遠大的志向,所以探春可謂一奇女子,我最喜歡的角色也是探春。“清明涕送江邊望”指她遠嫁的結局。

另外,我想探討一下判詞這個東西。其實現在包括古代都有“命運”這一說法,這判詞很像算命,或者去廟里求簽的,但是寶玉看了看不懂。如果把你的命運給你,你也看不懂,你要它也沒什么用,因為你對將來完全是一片未知,事情完全沒有發生,你必定看不懂,就算算得特別準,那也沒用。

現在知道結局,知道判詞寫的是誰,探春、迎春同樣嫁出去,但結果不同,就因為性格吧。探春是個厲害角色,迎春是個木呆子,探春必定沒人敢欺負她,迎春肯定受折磨。我最近重新看到這一回時,感悟到:作者其實沒有寫悲劇,寫的是每個人去完成自己的宿命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比結局更加重要的,也是更吸引人的。

當然,這還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讀,一遍又一遍地思考。

(秦 陽)

【第六篇:我看探春】

賈探春和王熙鳳有很多相似的點,一樣的精明,有才干,有手腕,但就是王熙鳳這樣一個雷厲風行、笑里藏刀的人,面對探春也不自覺讓她三分,并曾評價她:“我們家姑娘們就算她是個頂尖。”作者在第三回,通過黛玉之眼描繪她:“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才自精明志自高

作者曹雪芹在四十回中對她的閨房有這樣一番描述:“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初窺此文,便感受到一種高雅疏朗的情調,不同于林黛玉的纖弱,這表現了她非凡的胸襟。如果單論詩詞水平,探春可能遠比不上黛玉、寶釵,但詩社的發起人卻是探春。更能體現她才干的地方是在王熙鳳生病后,她包攬了賈府內外事務,即使對待自己的母親也不徇私情,因此,在她掌事期間,賈府上下無不對她十分尊敬、佩服。平兒向鳳姐匯報后,鳳姐連夸:“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她不錯。”她自己也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她與其他一眾紅樓女子的區別大概就在這里了,她有志向,有抱負。

生于末世運偏消

如果讓我改一改這句話,我就會把末世改為“庶位”,探春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奇女子,然而她在府中的地位卻有些尷尬。一方面,她是主子、姑娘,享有一切特權;另一方面,她是“庶出”,為姨娘所生,為世俗所輕。特別是她的生母趙姨娘在府中經常為人所不齒,而且她還有一個丫鬟奴才都看不起的弟弟賈環,這一切都讓她感到難堪。對于這種現實,她比誰都清楚,她知道“庶出”對她意味著什么,這會深深影響她的家庭地位和婚姻生活,故她極為親近賈母和王夫人,對寶玉親切地稱為“二哥哥”,并時不時為他做些小手工,對自己胞弟卻極盡鄙視,盡管她也曾說“不管什么偏的庶的”,但這是一種欲蓋彌彰,她自己恰恰是最在乎的。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遠嫁他鄉,在古代,或許對于任何一位女子來說都意味著音訊杳然、生死兩別。“奴去也,莫牽連”,探春這樣賈府中“頂尖兒”人物的離去,意味著賈府的衰敗已是不可避免。好在她走在賈府覆滅之前,沒有親眼目睹到這個龐然大物倒塌的過程,她最終的命運,正如浩浩的江水,一夢之間渺不可知。

(譚景侖)

【第七篇:我看探春】

賈探春,位居“原應嘆息”中的第三位,是賈府中最精明能干的人,就連不可一世的王熙鳳都要懼她三分。雖然她的綽號是“玫瑰花”,但是她卻并不只是為了好看而生,與她接觸的人如有不慎,仍會被其“尖刺”扎傷。在她嬌艷的外表下面,藏著一顆自強的心。可正是這樣一個美麗又能干的女子,最終的命運卻是遠嫁他鄉。雖保住了性命,但是估計心上的傷痕很難愈合。

探春的判詞附有一幅畫,畫中是兩個人在放風箏。有一片汪洋、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做掩面而泣狀。這正暗示了探春最終漂洋過海,像風箏斷線一樣游蕩漂泊,與故鄉永訣。探春的遠嫁,似乎因為她是偏房趙姨娘所生,是庶出,地位很低,即使再有能力也不會有好的未來。想必她也察覺到了,所以她自己也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的一番道理。”不曾想,她的愿望竟然是以另一種方式實現的。探春的遠嫁,表面上看是體面的,但實際上她卻是政治斗爭中的一個犧牲品。為了平息政治斗爭,探春作為一個“籌碼”被交換,以換取某種平衡。這也就是為什么要由兩個人來放風箏,而非一個人了。在探春的燈謎中,她也曾寫道“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這也正好表明探春對于自己命運無法做主,只能辭親遠嫁,自此無法再見。就像那斷線的風箏,在唯一的依靠都被斬斷后所奏出的,絕望、哀傷的離歌。

驀地,想起曾經的一句話:“流放,已是最大的仁慈。”在我看來,探春的遠嫁可以視為一種流放,無期的、永久的流放。在那樣動蕩的情勢下,本就地位不高的她,所能得到的最理想的命運也便是這個了吧。生不逢時的她,縱有萬般不愿,也只能穿著大紅的盛裝,在凄美的樂聲中,淚如雨下,一去不返。探春作為那個年代里最杰出的女性,終究逃不過政治的侵襲。縱有再大的理想與抱負,也終究擺脫不了道德與倫理的桎梏,實在令人嘆息。

(王可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嘉鱼县| 手机| 尼玛县| 聂拉木县| 阳春市| 昌图县| 贵阳市| 松阳县| 海丰县| 边坝县| 广灵县| 泰州市| 大冶市| 增城市| 蒲城县| 桂平市| 铜鼓县| 金寨县| 慈利县| 延津县| 靖州| 五峰| 西和县| 永德县| 马龙县| 郸城县| 修文县| 冷水江市| 巴南区| 怀集县| 榆树市| 政和县| 宿松县| 丰镇市| 仁布县| 新田县| 钟祥市| 唐河县| 栾城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