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瀟湘館

【第一篇:瀟湘館】
賈政一行人辭了沁芳亭后,出庭過池,只見數楹修舍,有千百翠竹遮映,讓眾人都稱“好個住所”。這是書中瀟湘館在眾人眼中出現的場景,可見瀟湘館的布局是十分清雅的。后又講到“后院有大株梨花并芭蕉”,梨花為白,芭蕉為綠,總結來應為“素”字。又得一泉從后院墻下出,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又為一字“雅”。
大觀園整體本為山子野先生所設計、曹雪芹改造,所以我猜測瀟湘館可能是為山子野先生給這些富貴人家尋的一塊清雅之所。而后林黛玉居于此,卻也十分符合其性情。
蘇東坡有云:“室無竹則俗。”瀟湘館大片的竹子正好襯托了林黛玉的脫俗。同時林黛玉的身世遭遇讓她成為一個易感傷的人,若園內皆為牡丹、海棠等鮮艷活潑的花也十分別扭,所以梨花與芭蕉最妥。后文中元妃省親時,黛玉替寶玉寫的一首“杏簾在望”被評為四首詩中最好,這也可見黛玉的才情。而對于瀟湘館內泉旋竹下而出的景致,賈政也曾說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也不枉虛生一世”。這也符合黛玉的博學多才。瀟湘館景致的特點,從另一角度來看也容易令人觸景生情,“悲情襯景情亦悲”,也就是從另一方面解釋了黛玉眼淚之多的原因。
瀟湘館除景致上的特點之外還有兩大特點。一是小:“小小三間房舍”“又有一下門”“兩間小小退步”可見其的確是非常小。而后文曾提到,瀟湘館的竹子皆為湘妃竹,此竹因其上有斑點若眼淚而得名,十分名貴,且室內的陳設皆是一處一處合成配就的,又見其精。書中黛玉因處于寄人籬下的位置,心思難免就比常人多,這被很多人稱為心眼小。但其先考的身份地位亦不低,因此林黛玉自然也十分的講究。這也從另一方面對映了林黛玉的另一種性情。
綜上,足可見曹雪芹的用心之深。
(周 淼)
【第二篇:瀟湘館楹聯】
有鳳來儀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瀟湘館乃是林黛玉的住所,此處有千百竿翠竹掩映,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曲徑通幽,是大觀園中最清幽雅靜的住所。在選房時,黛玉“心里想著瀟湘館好,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幽靜”。是的,冰冷清高的林妹妹就像竿竿翠竹,性格柔弱的她卻不容他人的輕視,捍衛自己高貴的尊嚴;高潔孤僻的她像刺猬般武裝著自己,令人望而生畏。難怪寶玉的對聯為“烹茶鼎綠煙裊裊,窗下著棋指頭生涼”的意思。雖體現了竹子的茂密幽深,但也確實過于清冷,像冰清玉潔的林妹妹一樣,讓人望而生畏。林黛玉住在這清幽雅靜的住處里,也活在那純潔美好的世界里。然而這卻與世俗世界的污濁和封建世族的黑暗殘酷格格不入。在那樣的時代,高潔的黛玉并不被世俗生活接納,她與寶玉純潔的愛情和現實的婚姻成為敵人。在封建族權認為這一切的美好和甜美對現實毫無用處時,她只能被毀滅。清幽雅靜的瀟湘館中那冰清玉潔的林妹妹,在甜美的愛情被扼殺時,驟然而逝。瀟湘館千竹枯萎,竹葉飄零,黛玉在愛情的毀滅與絕望中,香消玉殞。這里的冷曾經高潔,卻顯得美好。而現在那美好轉瞬即逝,只有這令人心寒的冷,冰冷的孤寂,一個讓人默默哀嘆的“消香館”。
(趙拓)
【第三篇:幽竹掩修舍】
話說賈政要賈寶玉為大觀園中的建筑擬一些楹聯,雖說寶玉不太喜歡學習,但在擬對這方面還是有一些小聰明的。這日他們一行人就來到了剛剛建筑好的大觀園中擬楹聯。
這座建筑是瀟湘館,當時還沒有這個名字,也是日后黛玉住進了之后才定下的。這里只有小小的兩三間房舍,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還有溝渠,周圍還種有竹子。“千百翠竹”映襯著數楹修舍。看過后,寶玉為之擬的楹聯為: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初讀此聯就有一股清亮幽靜的感覺襲面而來。“寶鼎茶閑”句指的是烹茶完而鼎中冒出的煙還是綠色,“幽窗棋罷”句則是在幽靜的環境下棋過后,手指有陣陣涼意生,其中不乏夸張了的味道,但還是交代了這建筑的特色——竹子多。這也是“煙尚綠”的原因。正因窗外千百翠竹,看過去白煙也就成了綠色。竹給人以清幽之感,也解釋了指發涼的原因。而曹雪芹將林妹妹的住處放在這里,表明了她的性格與這里的環境也極為相襯。林黛玉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雅到極致。一座匿在竹林中的小院,當你走進時,身心也會變得清新寧靜。她住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
再回到楹聯本身,對這里的環境,寶玉把握住了以景出境,品茶、下棋也應是林中所做之事,讓人有很強的代入感,確實比其他人的精妙一些。
(陳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