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2018)
-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
- 4095字
- 2020-04-07 10:40:47
六、業務轉型步伐堅定,回歸本源成為焦點
2017年信托資產規模雖然穩步上升,但不同類型信托資產規模結構展現出新的變化特征,表明信托公司在主動管理能力、回歸本源業務、業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加快業務轉型。
(一)主動投資管理能力提升助推信托業務轉型
2017年,各類金融機構間競爭日趨加劇,這一趨勢在泛資管領域尤為明顯。與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機構相比,信托公司并不具備比較優勢,在競爭中被動管理類信托業務的報酬率正被持續壓縮。另一方面,行業監管新規也要求信托業不能依靠通道類業務盲目擴張,要提高資產的主動管理能力。與此同時,從行業發展視角看,信托公司也要提高主動管理能力,以豐富和差異化的項目資源幫助投資者進行財富管理。主動管理能力強的信托公司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提高盈利能力。
2017年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信托業逐步加快向投資類業務轉型步伐。前三季度,投資類信托余額環比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47%上升至第三季度的3.11%,環比增速持續走強;而融資類信托余額則由第一季度的5.91%下降至-0.69%,環比增速持續走弱,甚至在第三季度出現負增長。投資類信托余額和融資類信托余額環比增速在2017年的反向變化,說明信托公司在結構調整、去杠桿、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開始由受托人發起逐步向由委托人發起轉型,通過培育自身的主動投資管理能力拓展主動管理類業務。
(二)本源業務成為轉型的焦點
2017年第三季度,信托公司信托業務收入占經營收入比重(后文簡稱“信托業務收入占比”)為70.06%,雖然較第二季度有所回落,但對比2015年和2016年全年核算的信托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58.61%和67.16%),2017年信托公司信托業務收入超過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成為行業主要利潤點。
信托業務收入占比的大幅增加為信托回歸本源業務提供了基礎和保障,而信托的本源業務就是堅持以信托本業為主體,聚焦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受托服務三大領域。其中,財產權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業務成為2017年信托業務轉型的焦點。
1.財產權信托
財產權信托是一種非資金形態的信托,信托業協會2017年12月26日發布《行業發展報告:業務篇之財產權信托》明確財產權信托是信托本源業務之一。《信托公司管理辦法》采用列舉的方式對財產權進行定義,因此財產權信托分為動產信托、不動產信托、有價證券信托以及其他財產或財產權信托四種類型。目前,財產權信托的具體業務類型包括私募資產證券化業務、土地流轉信托業務及家族信托中的房屋/股權代持業務等。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管理財產信托余額3.76萬億元,管理財產權信托規模環比上升7.09%,高于同期信托資產規模環比增速1.62個百分點;管理財產權信托規模占信托資產總額的15.42%,同比提高3.56個百分點。如圖1-18所示,管理財產權信托資產規模自2016年第四季度跳躍式增加后,2017年各季度環比增速均超過信托資產,業務規模占比在2017年持續上升。

圖1-18 管理財產權信托規模環比增速(2016Q1—2017Q3)
對于財產權信托的發展,信托業要保持審慎的態度,對于此類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不能盲目樂觀。一方面,財產權信托能夠帶動市場流動性,有利于財產權的非標轉標,成為信托公司業務創新越發重要的著力點。雖然財產權信托業務在近幾年保持了較快的增速,但與其他類信托業務相比總體規模占比依舊偏小,還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在開展財產權信托業務的同時,要避免財產管理通道化,尤其在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中注重利用主動管理能力提高產品設計中的話語權和附加值。
2.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成為2017年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的又一個發力點。《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后文簡稱《財富報告》)披露,預計到2017年底,高凈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58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9萬億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1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士數量達到187萬人(較2016年增加29萬人)。但《財富報告》同時披露,2017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境外配置比例將近30%,境外配置資產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分散風險和尋找投資機會。另外,調查超過50%的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傳承主要需求是家族財富保障與財富傳承和家族資產配置管理。
與其他金融資產相比,信托資產具有獨立性和隔離風險的比較優勢,信托制度優勢使信托業務不僅具有財產管理功能,還具有財產轉移和服務功能。近年來,信托公司紛紛結合自身特點開展財富管理業務,推動財富管理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聚焦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加快家族信托業務布局。
一方面,傳統的家族信托發展動力依然強勁。2017年上半年,除已經深耕細作家族信托領域多年的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外貿信托之外,中原信托、中航信托、大業信托、華潤信托分別推出“恒業系列”家族信托、迷你家族信托、“傳承系列”家族信托、“潤澤世家”家族信托。
另一方面,保險金類家族信托(即“保險金信托”)悄然興起。保險金信托指以保險金或保單受益權作為信托財產,由委托人和信托機構簽訂信托合同,當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或給付條件時,保險公司將保險金交付于受托人,由受托人依信托合同約定的方式管理、運用信托財產,并于信托期間終止時,將信托資產及運作收益交付信托受益人。與傳統家族信托相比,保險金信托使家族信托走進中等收入家庭,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2017年,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得到進一步發展。家族信托模式更為多樣,既有傳統的定制型、套餐型等產品,又有聯合家族辦公室等多元化模式。家族信托業務能力建設也更為深入,部分信托公司與銀行系統對接,并根據實際需要研發上線專屬的家族信托信息服務系統,大大提升了家族信托的服務水平。
隨著《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的披露以及家族信托產品進入門檻的降低,2017年家族信托的潛在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較為樂觀,但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管理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信托公司開展家族信托業務中的分散風險和捕捉投資機會的要求也十分鮮明。可見,綜合資產管理能力突出、業務涉足領域全面的信托公司將在開展家族信托業務的過程中搶得先機。
3.慈善信托
隨著《慈善法》和《慈善信托管理辦法》的頒布,開展慈善信托成為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的新亮點。截至2017年底,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共有56條慈善信托的備案信息,財產總規模共8.83億元。其中,2017年慈善信托備案34項,比2016年多12項;2017年慈善信托管理資產規模為6.84億元,幾乎為2016年備案信托資產規模的3.5倍。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較2016年相比均有大規模上升。信托業在強監管模式成為新常態后,慈善信托成為新的業務轉型方向。
具體來看,2017年備案慈善信托的機構包括:昆侖信托、中航信托、百瑞信托、大業信托、紫金信托、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新華信托、金谷信托、四川信托、中江信托、天津信托、長安信托、華能信托、國投泰康信托、北京國際信托、中信信托、萬向信托、山東信托、國元信托、中鐵信托、陜國投信托等21家信托公司和瑞華慈善基金會。其中,百瑞信托、昆侖信托、中航信托備案數量最多,均為3項;中信信托、中航信托、國元信托為受托人的慈善信托資產規模位居前三,分別為49200萬元、10000萬元、1300萬元。
另外,2017年1—12月,慈善信托備案數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按季度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同時,慈善信托平均財產規模則展現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特征。如表1-15所示。
表1-15 2017年慈善信托備案情況

資料來源: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經總結整理得到。
(三)資產證券化模式深層創新,線下線上相互融合
宏觀層面,信托業務的轉型體現為信托資金來源和用途的結構性變化,包括回歸本源業務、縮減通道業務、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等等;除此之外,信托業務在微觀層面也存在轉型,主要體現為產品設計、承銷、流通等過程中的新技術的應用,而資產證券化正是這些新技術中的一種。
資產證券化有利于盤活項目存量資產,拓寬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能夠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本。2017年,信托業更加注重提高信托產品流動性和標準化設計,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開始試水資產證券化業務,主要包括銀行貸款證券化(CLO)、企業資產支持證券(ABS)、交易商協會資產支持票據(ABN)三個領域。
首先,在CLO領域,2017年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共發行134款產品。其中,華潤深國投信托(發行23項)、中信信托(發行18項)和上海信托(發行18項)發行數量位居前三位。23家信托公司共發行產品總額為5977.3億元,較2016年增加2109.4億元。自2012年以來,CLO發行的總額和數量經歷了先緩慢增長再迅速爆發的趨勢,其中2014年為轉折點,2017年這一增長趨勢進一步被放大。如圖1-19所示。

圖1-19 信托公司發行銀行CLO產品規模(2012—2017年)
資料來源:Wind資訊,經整理得到。
其次,在ABS領域,2017年以信托受益權為基礎資產共發行企業ABS產品67款,與2016年基本持平;產品發行總額1658.95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26.8%。據Wind資訊披露,具體2017年各月份新發行產品數量和規模波動較大,其中發行數量展現周期特征(3月、7月、11月發行產品數量較多),規模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如圖1-20所示。

圖1-20 信托受益權ABS發行情況(2017M1—2017M12)
資料來源:Wind資訊,經整理得到。
最后,在ABN領域,2017年信托公司作為發行人共發行33款產品。其中,2017年新發行產品27款。發行產品總額為573.67億元,較2016年底同比增加422.09億元。截至2017年,信托公司發行交易商協會ABN產品的數量最多的前兩位是華潤信托(7款產品)和云南信托(4款產品)。同時,發行總額也位居前兩位,分別為84.85億元和81.53億元。如表1-16所示。
表1-16 信托公司發行ABN產品數量及規模分布

續表

資料來源:Wind資訊,經整理得到。
另外,伴隨互聯網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和發展規模的逐漸壯大,不少信托公司開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布局線上業務。
2017年9月,平安信托開始用人工智能手段對其客戶進行分層。通過資金量、投資風險偏好、資金來源以及不同的服務場景對客戶進行具體分類。同時,利用金融平臺的大數據體系,對其客戶的當前價值和未來的潛在價值進行評估,并據此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產品。另外,在渠道方面,平安財富寶APP的應用使平安信托為客戶提供24小時線上實時服務,實現O2O線上、線下服務無縫銜接。
2017年11月,中信信托發布了財富管理專屬APP“中信信托?傳家寶”,用于獲取客戶信息、辦理標準版保險金信托業務、生成電子合同、推送信息,有效改善現行服務模式中面臨的問題,減少人工操作環節,提升業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