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能發電裝置設計與制造
- 劉延俊
- 801字
- 2020-05-29 15:18:05
1.2.4 鹽差能的開發利用情況
鹽差發電是美國人在1939年首先提出來的。自20世紀60年代,特別是7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許多發達工業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和挪威等對海洋能利用都非常重視,投入了相當多的財力和人力進行研究。鹽差能的探索相對要晚一些,規模也不大,海洋開發環境嚴酷,投資大,存在風浪海流等動力不確定因素,入海口又有水流沖擊和臺風影響,同時海水腐蝕、泥沙淤積,以及水生物附著等問題也有待考慮。
鹽差能主要存在于河海交匯處,也就是江河入海口處,目前我國對于鹽差能的開發尚未形成產業化。我國地域廣闊,河流眾多,鹽差能的蘊藏量十分豐富。據統計,全國每年江河流入海中的水流量約1.6×1012m3,其中23個主要河流的水流量共計達1.4×1012m3,僅長江的水流量就達9.1×1011m3,占23個主要河流水流量的近65%。中國沿海的鹽差能蘊藏量高達3.58×1015kJ,理論上的發電功率達1.14×108kW。此外,中國鹽差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的近海河口區,尤其以長江及長江以南的近海河口蘊藏量最為豐富,該地區的鹽差能蘊藏量約占全國的92%,其中長江的理論儲藏量為2214×1012kJ,理論功率為70220MW,約占全國的61.6%,珠江的理論儲藏量為694.9×1012kJ,理論功率為22030MW,約占全國的19.3%;就省市而言,位于長江口的上海市鹽差能儲量最大,其次是廣東、福建、浙江;就海區而言,東海最大,理論蘊藏量達10520.4×1012kJ,理論功率達81051MW,占全國的71%,其次是南海、渤海、黃海。同時,我國青海省等地還有不少內陸鹽湖存在可以被利用的鹽差能。
從全球情況來看,鹽差發電的研究都還處于不成熟的規模較小的實驗室研究階段,目前世界上只有以色列建了一座1.5kW的鹽差能發電實驗裝置,實用性鹽差能發電站還未問世,但隨著對能源越來越迫切的需求和各國政府及科研力量的重視,鹽差發電的研究將越來越深入,鹽差能及其他海洋能的開發利用必將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有專家預測,在2020年后,全球海洋能源的利用率將是目前的數百倍,科學家相信,21世紀人類將步入開發海洋能源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