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農藥科學使用技術
- 紀明山主編
- 2803字
- 2020-05-08 09:44:13
五、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通道阻斷劑
(1)作用機理 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nAChR)屬于神經遞質門控離子通道蛋白,在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傳導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執行著神經化學信號到肌肉運動的跨膜傳遞功能,屬于半胱氨酸環配體門控離子通道超家族。nAChR是由5個亞單位以多種不同的形式組成的五聚體寡蛋白,在中樞神經系統、肌肉和外周神經系統中廣泛表達。作用于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與受體結合后,抑制和阻滯神經細胞接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正常的神經沖動傳遞,使昆蟲麻痹死亡。
(2)化學結構類型 沙蠶毒素類。
(3)通性 強酸強堿條件下不穩定;對環境影響小,施用后在自然界容易分解,不存在殘留毒性;目前產生抗性的昆蟲包括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和小菜蛾等水稻害蟲和蔬菜害蟲,不易產生交互抗性;能被作物的葉、根等吸收和傳導;對人畜、鳥類、魚類及水生動物的毒性均在低毒和中等毒范圍內,使用安全,但對家蠶毒性很強,且殘毒期長。
61.殺蟲雙(bisultap)
其他名稱 蟲無雙、抗蟲畏
主要制劑 3.6%顆粒劑,18%、20%、22%、29%水劑,3.6%大粒劑。
毒性 鼠急性經口LD50為996mg/kg。
作用特點 本品是一種沙蠶毒素類仿生殺蟲劑,殺蟲譜廣,具有較強的觸殺和胃毒作用,并有較強的內吸作用,能被作物的葉、根等吸收和傳導。它是一種神經毒劑,能使昆蟲的神經對于外界的刺激不產生反應,因而昆蟲中毒后不產生興奮現象,只表現癱瘓麻痹狀態,直至死亡。
防治對象 用于防治水稻螟蟲、葉蟬、菜青蟲、梨星毛蟲、柑橘潛葉蛾等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纓翅目等多種咀嚼式口器害蟲,對葉面害蟲和鉆蛀性害蟲有效。
使用方法
(1)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 在幼蟲3齡期、田間出現零星白葉時施藥,每畝用18%殺蟲雙水劑220~250mL對水噴霧。安全間隔期14d,每季最多使用1次。
(2)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防治一代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期后7d施藥。大發生或發生期長的年份可施藥2次,第一次在卵孵化盛期后5d,第二次在第一次施藥后10~15d。防治二代二化螟和二、三代三化螟,可于卵孵化盛期后3~5d施藥。每畝用18%殺蟲雙水劑200~250mL對水噴霧。安全間隔期為14d,每季最多使用1次。
(3)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和菜青蟲 在幼蟲3齡期前施藥,每畝用18%殺蟲雙水劑220~250mL對水噴霧。安全間隔期14d,每季最多使用1次。
(4)防治甘蔗條螟 在甘蔗苗期條螟卵盛孵時施藥,每畝用18%殺蟲雙水劑220~250mL對水噴霧,間隔7d再施一次,同時可兼治甘蔗薊馬。
注意事項
(1)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輪換使用。
(2)對家蠶高毒,蠶室和桑園附近禁(慎)用;對魚中毒,遠離河塘等水域施藥,禁止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藥器具,施藥后的田水不得直接排放入河塘等水域。
(3)白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幼苗在夏季高溫下對殺蟲雙反應敏感,易產生藥害,慎用。
62.殺蟲單(monosultap)
主要制劑 50%、80%、90%、95%殺蟲單可溶粉劑。
毒性 鼠急性經口LD50為996mg/kg;魚急性LC50>9.2mg/L(96h)。
作用特點 沙蠶毒素類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迅速轉化為沙蠶毒素或二氫沙蠶毒素。為乙酰膽堿競爭性抑制劑,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吸作用。
防治對象 適用作物為水稻、甘蔗、蔬菜、果樹、玉米等,防治對象為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菜青蟲、甘蔗螟、玉米螟等。
使用方法 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防治枯心,可在卵孵化高峰后6~9h時用藥;防治白穗,在卵孵化盛期內水稻破口時用藥。防治稻縱卷葉螟可在螟卵孵化高峰期用藥,每畝用90%殺蟲單可溶粉劑50~60g對水噴霧。安全間隔期不少于30d,每季最多使用2次。
注意事項
(1)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輪換使用。
(2)本品不能與強酸強堿物質混合使用。
(3)本品對蜜蜂、家蠶有毒,施藥期間應避免對周圍蜂群的影響,開花植物花期、蠶室和桑園附近禁用。對魚類等水生生物有毒,應遠離水產養殖區施藥,禁止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藥器具。
(4)對棉花、煙草和某些豆類易產生藥害,馬鈴薯也較敏感,施藥時應避免藥液飄移到上述作物上。
63.殺螟丹(cartap)
其他名稱 巴丹、派丹、卡普塔、沙蠶
主要制劑 50%、95%、98%可溶粉劑。
毒性 鼠急性經口LD50為325mg/kg;魚急性LC50為1.6mg/L(96h)。
作用特點 沙蠶毒素的衍生物,其毒理機制是作用于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與受體結合后,抑制和阻滯神經細胞接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正常的神經沖動傳遞,使昆蟲麻痹而死。這與一般有機氯、有機磷、擬除蟲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的作用機制不同,因而不易產生交互抗性。胃毒作用強,同時具有觸殺和一定的拒食和殺卵作用。對害蟲擊倒較快,但常有復蘇現象,使用時應注意。有較長的殘效期,殺蟲譜廣,對捕食性螨類影響小。
防治對象 可用于防治水稻、茶樹、甘蔗、柑橘、蔬菜、玉米、馬鈴薯等作物上的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雙翅目等多種害蟲和線蟲,如蝗蟲、潛葉蛾、茶小綠葉蟬、稻飛虱、葉蟬、稻癭蚊、小菜蛾、菜青蟲、跳甲、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馬鈴薯塊莖蛾等多種害蟲,對捕食性螨類影響小。
使用方法
(1)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 在二化螟和三化螟卵孵化高峰前1~2d施藥,每畝用50%殺螟丹可溶粉劑75~150g對水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重點在水稻穗期,在幼蟲1~2齡高峰期施藥,一般年份用藥1次,大發生年份可用藥2次,每畝用50%殺螟丹可溶粉劑80~100g對水噴霧。安全間隔期為2d,每季最多使用3次。最高殘留限量0.1mg/kg。
(2)防治茶樹茶小綠葉蟬 每畝用50%殺螟丹可溶粉劑750~1000倍液整株噴霧。安全間隔期為7d,每季最多使用2次。最高殘留限量為20mg/kg。
注意事項
(1)對魚、蜜蜂和家蠶有毒,用藥時應遠離飼養場所,并避免污染水源。
(2)水稻揚花期或作物被雨露淋濕時不宜施藥,若噴藥濃度高對水稻也會有藥害。
64.殺蟲環(thiocyclam)
其他名稱 易衛殺、硫環殺、殺螟環、甲硫環、蟲噻烷。
主要制劑 50%可溶粉劑
毒性 鼠急性經口LD50為370mg/kg;魚急性LC50為0.04mg/L(96h)。
作用特點 沙蠶毒素類殺蟲劑,作用機制是占領乙酰膽堿受體,阻斷神經突觸傳導,害蟲中毒后表現麻痹直至死亡。具有胃毒、觸殺、內吸和熏蒸作用。
防治對象 可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二化螟、水稻薊馬、葉蟬、稻癭蚊、飛虱、桃蚜、蘋果蚜、蘋果紅蜘蛛、梨星毛蟲、柑橘潛葉蛾、蔬菜害蟲等。
使用方法
(1)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 防治一代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后7d施藥。大發生或發生期長的年份可施藥2次,第一次在卵孵化盛期后5d,第2次在第1次施藥后10~15d。防治二代二化螟和二、三代三化螟,可于卵孵化盛期后3~5d施藥,大發生時隔10d后再施1次。每畝用50%殺蟲環可溶粉劑50~100g對水潑澆、噴粗霧或撒毒土均可。安全間隔期為15d,每季最多使用3次,最高殘留限量為0.1mg/kg。
(2)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 在幼蟲三齡期、田間出現零星白葉時施藥,每畝用50%殺蟲環可溶粉劑50~100g對水潑澆、噴霧或撒毒土均可。安全間隔期15d,每季最多使用3次。最高殘留限量為0.1mg/kg。
注意事項
(1)對蠶毒性大,殘效期長,且有一定的熏殺能力,在栽桑養蠶地區應注意施藥方法,慎重使用。
(2)豆類、棉花對殺蟲環敏感,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