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羊流產沙門氏菌病

羊流產沙門氏菌病是由羊流產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子宮炎和流產為主要特征。

【病原】

本病病原為羊流產沙門氏菌,在水、土壤和糞便中能存活幾個月。但不耐熱,一般消毒藥物均能迅速將其殺死。

【流行特點】

本病發生于不同年齡的羊,多見于懷孕的最后兩個月。無明顯的季節性,主要在晚冬、早春季節發生。主要經消化道傳染,病羊和健康羊交配或用病公羊的精液人工授精也可感染。寒冷、擁擠和長途運輸等不良因素均可促進本病的發生。

【癥狀】

流產多見于妊娠的最后2個月。流產前體溫升高到40~41℃,厭食,精神沉郁,腹瀉。病羊陰唇腫脹,流產前1~2天流出帶血黏液(圖1-5-1)。病羊產下的活羔羊比較衰弱,不吃奶,并有腹瀉(圖1-5-2),常于產后1~7天死亡。病羊伴發腸炎、胃腸炎和敗血癥。

圖1-5-1  病羊陰唇腫脹,流產前流出帶血黏液

圖1-5-2  衰弱的羔羊

【病理變化】

流產羊產出死胎或初產羔羊幾天內死亡,呈現敗血癥病變。胎兒皮下組織水腫、充血,肝、脾腫大,胎盤水腫、出血(圖1-5-3)。流產的母羊子宮腫脹,有壞死組織、滲出物和胎盤滯留。

圖1-5-3  胎盤水腫、出血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癥狀和病理變化即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取病母羊的糞便、陰道分泌物、血液和胎兒組織進行細菌分離鑒定。

【防治】

(1)預防加強對羔羊和母羊的飼養管理,保持衛生,減少誘病因素。發生本病后,對流產母羊及時隔離治療;流產的胎兒、胎衣及污染物要燒毀,同時對流產場地和用具全面、徹底地進行消毒;對可能受威脅的羊群,注射相應菌苗預防。

(2)治療病初用抗血清較為有效。如果用藥物治療,應首選氯霉素,其次是新霉素、土霉素和呋喃唑酮等。

① 氯霉素 羔羊每日30~50毫克/千克體重,分3次內服;成羊10~30毫克/千克體重,肌內或靜脈注射,每日2次。

② 硫酸新霉素 5~1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1日2次。

③ 呋喃唑酮(痢特靈)5~1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1日2~3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邻水| 南涧| 仁化县| 九寨沟县| 湖州市| 江北区| 黄浦区| 称多县| 武强县| 铅山县| 射洪县| 英超| 宝应县| 蒙城县| 文昌市| 千阳县| 万山特区| 黔南| 邯郸县| 和林格尔县| 化隆| 鄂伦春自治旗| 内黄县| 和平县| 荥阳市| 六安市| 育儿| 济南市| 青铜峡市| 石泉县| 平江县| 襄樊市| 科技| 垫江县| 远安县| 财经| 隆子县| 西丰县| 喜德县| 旬阳县|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