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臺基的設計

一、臺基的定義

臺基是承托建筑物荷載的地下基礎部分以及高出室外地坪以上,臺明內部的結構部分,其構造是以石或磚包面的夯土平臺,地下部分亦稱埋深或埋頭。

二、臺基的組成

臺基的構造依其使用部位分為柱下結構、柱間結構、臺幫結構三大部分,在此之外的空隙部分填土夯實。

(一)磉墩

磉墩(圖2-2)是支承柱頂石的獨立基礎砌體,是主要的建筑結構之承重結構。金柱下的叫“金磉墩”,檐柱下的叫“檐磉墩”。

圖2-2 磉墩

如果兩個或四個磉墩相鄰很近(如金柱和檐柱下筑磉墩),常連成一體,叫“連二磉墩”或“連四磉墩”。與連磉墩相區別的是“單磉墩”。磉墩常用磚砌體作為承力基座,在我國南方地區的磉墩,是在底部鋪設碎石,并夯實作為墊層,稱為“領夯石”,在領夯石上再砌筑片石或磚墩,稱為“疊石”,按所鋪設層次多少(即磉墩之高低),分為“一領一疊石”、“一領二疊石”(圖2-3)、“一領三疊石”。

圖2-3 一領二疊石

“磉墩”其大小,宋制沒有明確規定,一般以包住柱頂石為原則。清《工程做法則例》卷四十三述,大式建筑“凡碼單磉墩,以柱頂石見方尺寸定見方,如柱徑八寸四分,得柱頂石見方一尺六寸八分,四圍各出金邊二寸,得見方二尺八分。金柱頂下照檐柱頂加二寸。高隨臺基除柱頂石之厚,外加地皮以下埋頭尺寸”。其意是說,凡砌單磉墩,均按柱頂石直徑做成方形,如柱徑0.84尺1,則柱頂石直徑1.68尺,四周各加0.2尺,得磉墩見方尺寸2.08尺。金柱下的磉墩按檐柱下磉墩加2寸。磉墩高隨臺基高除柱頂石厚外,另加地下埋頭尺寸。

清《工程做法則例》卷四十六述,小式建筑“凡碼單磉墩,以柱頂石尺寸定見方,如柱徑五寸,得柱頂石見方八寸,再四圍各出金邊一寸五分,得單磉墩見方一尺一寸。金柱下單磉墩照檐柱磉墩亦加金邊一寸五分。高隨臺基除柱頂石之厚,外加地皮以下之埋頭尺寸”。即若檐柱徑0.5尺,則柱頂石按0.8尺,加金邊0.15尺,得磉墩見方尺寸1.10尺。金柱磉墩按檐柱磉墩再加0.15尺,得1.40尺。磉墩下部的碎石和疊石,相當于現代建筑的基礎墊層,其平面尺寸同磉墩,高度根據地質情況可分別選擇“一領一疊石”“一領二疊石”或“一領三疊石”。

(二)柱間攔土結構

磉墩之間砌筑的墻體即為“攔土”(圖2-2)。房屋構架以各柱為承重構件,在柱之間一般沒有大的承重,只需用磚砌體將柱頂石下的磉墩連起來,并起到支戧作用。磉墩和攔土各為獨立的砌體,以通縫相接,但也有少數小式建筑的基礎將磉墩和攔土連在一起,一次砌成,這種做法叫做“跑馬柱頂”。攔土規格尺度,宋制沒有規定,清《工程做法則例》卷四十三述“凡攔土,按進深、面闊得長,如五檁除山檐柱單磉墩分位定長短,如有金柱,隨面闊之寬,除磉墩分位定掐擋。高隨臺基,除墁地磚分位,外加埋頭尺寸。如檐磉墩小,金磉墩大,寬隨金磉墩”。即攔土長分別按進深面闊尺寸,除去磉墩后確定。如五檁建筑,按除去山檐柱磉墩后即得攔土長,如其中還遇有金柱,再除去其磉墩后即為其凈長。攔土高按臺基高減去地面磚厚,另加埋頭尺寸。磉墩厚一般同攔土,如遇檐柱磉墩小,金柱磉墩大時,攔土厚按金柱磉墩。

(三)臺幫背里結構

臺明周邊的圍護,一般有兩層,里層的磚砌體,稱為“背里”,填充在臺幫與磉墩、攔土之間,與陡板石共同組成臺幫,如圖2-4所示?!氨忱铩睂儆凇敖饎倝Α钡姆懂?,“背里”和“金剛墻”都是指某砌體外觀面之后的磚砌體,但“背里”一般是專對房屋外墻背后的砌磚而言,稱為“背里磚”。而“金剛墻”是通指各種砌體背后作為加固強度的隱藏墻體。環繞臺明臺幫內四周的攔土(不包括柱間攔土),一般稱為“背里磚”。背里磚的厚度沒有嚴格規定,取決于臺幫、磉墩、攔土、階條石以及土襯石之間的尺寸,一般多為1~3倍磚厚。

圖2-4 臺幫結構

(四)古建筑的地基基礎的處理

1.宋制基礎處理

《營造法式》卷三述“凡開基址須相視地脈虛實,其深不過一丈,淺止于四尺或五尺,并用碎磚瓦石扎等,每土三分內添碎磚瓦等一分”。即選擇房屋地基,應了解地質的虛實情況,開挖基礎,最深不超過一丈,最淺四五尺,并用3份土,1份磚瓦石的混合物做墊層。

其具體做法《營造法式》中述“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兩擔,隔層用碎磚瓦及石扎等亦兩擔。每次布土厚五寸,先打六杵,次打四杵,次打二杵,以上各打平土頭。然后隨用杵碾躡,令平,再攢杵扇補,重細碾躡。每布土厚五寸,筑實厚三寸,每布碎磚瓦石扎等厚三寸,筑實厚一寸五分”。即筑基礎所用土和隔層碎磚瓦石,每平方尺各為2擔(即十斗)。鋪土厚5寸,分三次用木杵(即圓木夯)筑打6遍、4遍、2遍,然后用木碾子壓平。對漏空處補打,再碾平。要求每層布土厚5寸,夯實為3寸。每層布碎磚瓦石厚3寸,夯實為1.5寸。

2.清制基礎處理

清制開挖基礎,基槽挖深稱為“刨槽”,槽寬稱為“壓槽”。《工程做法則例》卷四十七,對夯筑灰土述“凡夯筑灰土,每步虛土七寸,夯實五寸。素土每步虛土一尺,夯實七寸”。對刨槽述“凡刨槽以步數定深,如夯筑灰土一步,得深五寸,外加埋頭尺寸,如埋頭六寸,應刨深一尺一寸,素土應刨深一尺三寸”。即基槽挖深=每層灰土厚+埋頭高;素土刨深=灰土7寸+埋頭6寸=1.3尺。

對壓槽述“凡壓槽,如墻厚一尺以內者,里外各出五寸。一尺五寸以內者,里外各出八寸。二尺以內者,里外各出一尺。其余里外各出一尺二寸。如通面闊三丈,即長三丈,外加兩山墻外出尺寸,如山墻外出一尺,再加壓槽各寬一尺,得通長三丈四尺”。即:基槽寬=通面闊(通進深)+墻厚+壓槽寬(墻厚1尺,槽里外寬0.5尺;墻厚1.5尺,槽里外寬0.8尺;墻厚2尺,槽里外寬1尺;其余里外寬出1.2尺)。

3.夯筑素土

夯筑素土就是用純土不摻灰,夯筑5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卷四十七述“凡夯筑素土,每槽用夯五把,頭夯充開海窩寬六寸,每窩筑打四夯頭。二夯筑銀錠,亦筑打四夯頭,其余皆隨充溝。每槽寬一丈,充剁大埂小埂十七道。第二次與頭次相同。每三遍取平,落水,撒碴子,雁別翅筑打四夯頭一遍,后起高硪一遍,至頂步平串硪一遍”。即素土只需夯筑5遍(即頭夯充開海窩、二夯筑銀錠、二夯取平、四夯雁別翅、五夯起高硪)。海窩間距為6寸,每夯4次即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黄龙县| 永新县| 湟源县| 定安县| 仲巴县| 鸡泽县| 朝阳区| 法库县| 太谷县| 台江县| 双桥区| 桦川县| 和田县| 丰县| 新营市| 枝江市| 乌鲁木齐县| 洪洞县| 衡山县| 河西区| 岳西县| 康定县| 平湖市| 凤庆县| 霍林郭勒市| 呼伦贝尔市| 安岳县| 宜君县| 云梦县| 泸水县| 屯门区| 渭源县| 托克逊县| 乌拉特中旗| 新安县| 双流县| 宁明县| 奉节县| 丹寨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