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豬年出欄22頭技術要點
- 劉德旺
- 734字
- 2020-05-07 10:47:47
前言
養豬同行經常在一起討論一個話題,是我國與國外的差距,國外發達國家每頭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已經接近30頭,而我國每頭母豬提供的出欄數僅有可憐的15頭左右。有人會說發達國家是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而我國是母豬提供的出欄豬數,二者是有一定差別的。但這也正是我國養豬與發達國家養豬的差距,因為他們的仔豬斷奶后很少死亡,斷奶仔豬數與出欄數的差別并不大;而我國則差別太大了,因為保育和育肥階段的死亡數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所以,寫作本書的出發點不是斷奶仔豬數,而是更符合我國實際的出欄數。
為什么我國養豬出欄數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種豬培養到產房管理,從保育到育肥,每個階段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本書的寫作思路,是如何在現在條件下提高養豬生產成績,不更換豬種,不添加設施,只是依靠技術、管理來實現每頭母豬年出欄22頭豬的目的。
本書的對象,是生產條件一般的規模豬場;對于已經引進繁殖能力強的品種或品系和設施條件優越的豬場來說,目標應該遠遠高于22頭豬。
鑒于我國養豬現狀,把一切工作做到完美是不現實的,但每個階段都有重點,只要抓住重點,仍然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豬場的重點有三個,一是管理,二是種豬,三是防疫,抓好這三點,可以保證生產是穩定的;而技術也有重點,繁殖技術是最重要的,因為如果一頭母豬一年能產到30頭仔豬,那死亡率達到30%,仍然可以達到出欄20頭的目標。對于飼養與疾病防控哪個更重要,筆者認為飼養更重要,因為豬養好了,抵抗力強,一些防控措施才會有效;否則豬養不好,抵抗力差,單純靠疫苗和藥品是保證不了豬群健康的。
本書是筆者依據多年來對養豬生產的體會而寫,多是在生產上實施的一些具體技術操作,難免一些觀點不一定被所有人接受。歡迎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提高我國養豬水平共同努力!
劉德旺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