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在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推進專業建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作者名: 肖偉平 張繼濤主編本章字數: 3187字更新時間: 2020-05-07 10:13:10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特別是住宅房地產、商業地產、軌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等行業的飛速發展,中國電梯生產量平均每年遞增率近20%,目前中國內地的電梯整機生產量和在用電梯數量都已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了電梯領域的世界工廠和制造中心,形成了從電梯產品研發、制造、營銷、工程安裝、監督檢測、維修保養、零部件供應等的全產業鏈。
廣東省是中國的經濟大省、強省,高層大型商業建筑樓宇、民用建筑、軌道交通、機場等發展速度、規模更是居于全國前列,形成了龐大的電梯使用市場。廣東的電梯行業發展勢頭迅猛,擁有大量的電梯研發生產、安裝維保企業,世界上所有知名電梯企業均在廣東設有合資或獨資的分部,近年來一大批民族品牌電梯企業不斷興起,故廣東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電梯生產基地和保有區域,因而形成了巨大的電梯專業人才需求市場。
作為珠三角中心的中山市電梯產業始于1986年中山市電梯廠有限公司的成立。2005年11月,經廣東省科技廳批準,中山市南區獲得了“廣東省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稱號,基地規劃占地面積5000畝(1畝=666.67平方米)。經過這20年的發展,中山市電梯產業基地已經集聚了蒂森克虜伯電梯、蒂森克虜伯扶梯、廣東菱電電梯、中山廣日電梯、中山東日電梯等30多家電梯整機與零部件生產、電梯安裝調試與電梯維修保養企業,形成了以蒂森克虜伯電梯和三菱電梯(廣東菱電)為龍頭的電梯產業鏈,覆蓋了電梯研發、生產制造、安裝維保、營銷服務、人才培訓等行業范疇。
電梯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賴于專業技術人才的支撐,因此形成了對電梯作業人員的旺盛需求,不僅電梯的生產制造過程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術技能從業人員,而且作為國家納入特種設備管理的設施,電梯安裝調試、維修保養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高素質、有從業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把關。
“十一五”期間,2006年為了適應中山市及周邊區域電梯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根據中山市“一鎮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布局特點,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一鎮一品一專業”的專業設置思路,并在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電梯制造與維護技術專業方向,開始為地方電梯產業、行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2007年本專業成立了以中國電梯協會理事長、國家電梯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依托單位——中國建筑科學院機械化研究分院院長李守林為主任和以《中國電梯》雜志社李增健主編為副主任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08年中山市政府南區辦事處在國家電梯特色產業基地科技園區,為本專業提供了5萬多平方米場地共同建成了電梯專業實訓基地。2009年本專業成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建成了“全國電梯行業首批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成為國家電梯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和培訓教材編寫的副組長單位。2010年中山市南區被國家科技部確立為國內唯一的“國家火炬計劃電梯特色產業基地”,以此為依托,以前期電梯專業方向辦學經驗為基礎,在中國電梯行業協會和國家電梯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依托單位——中國建筑科學院機械化研究分院、中山市電梯行業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電梯維護與管理專業獲得審批,成為全國首開的電梯類專業,實現了專業與產業的有效對接,并于當年本專業被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單位,獲得了200萬元的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大力提升了專業辦學條件。
“十二五”期間,本專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2年本專業被確立為廣東第一批省級高職教育重點建設專業(粵教高函〔2012〕115 號);2013年本專業被確立為廣東省第三批高職院校示范性建設專業(粵教高函﹝2013﹞139號);2014年電梯專業成為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立項建設單位(粵教高函〔2014〕72 號);2015年電梯專業成為廣東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立項建設單位(粵教高函〔2015〕24 號)和廣東省電梯專業教學標準研制立項單位(粵教高函〔2015〕96 號)。
“十三五”開局,2016年初,本專業被確立為廣東省首批一類品牌建設專業;2016年7月,本專業被確立為廣東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立項建設單位;2016年9月,本專業順利通過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的立項申請。
在近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本專業始終能夠圍繞電梯產業行業發展變化,結合電梯專業建設需要,不斷推進電梯行業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對電梯產業結構及其人才需求特點的分析和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的走訪調研發現,作為人才的需求側,電梯整梯和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人才缺口較小,且作業人員一般可由機電類專業人員勝任,人才缺口最大的是電梯安裝維保企業,電梯安裝調試和維護保養行業人才的短缺遠超電梯生產制造及電梯營銷與管理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這就迫使作為電梯行業人才供給側的高職院校電梯專業來說,需要進行專業定位、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等方面的及時調整,通過“雙平臺”——“電梯行業人才培養政、校、企、行協作聯盟平臺”、“電梯學院產、教、學、研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成立理事會形式的“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南區電梯學院”,組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中山南區電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從而實現體現辦學體制機制的創新。在推進“省重點”、“省示范”、“省品牌”、“省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本專業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知規律,敢于實踐,大膽探索,不斷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笆晃濉逼陂g,由依靠校企合作實施傳統的“2.5+0.5”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升級為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十二五”期間,由在“省重點專業”建設過程中實施“3對接、3學段”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升級為在“省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過程中實施“多學段、多循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十三五”開始,通過自主招生方式,在“省一類品牌專業”、“省一流高職院?!敝攸c專業建設過程中開展具有電梯行業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通過實施“項目式”、“場景式”、“仿真式”教學,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通過“2+1”或“1+2”辦學模式改革,為其他中、高職院校提供電梯專業人才培養服務。通過大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增強了電梯行業影響力,展現了“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目前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電梯維護與管理專業基本上形成了“平臺帶動、多方聯動、機制驅動”的辦學模式,逐漸發展成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于一體,能夠滿足電梯安裝與調試、電梯維護與保養領域對高素質、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特色鮮明、國內一流、行業知名的人才培養基地。
本書是在對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電梯維護與管理專業近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實踐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成果等方面進行全面認真總結的基礎上寫成的,主要闡述如何通過推進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通過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順勢調整,辦學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手段改革,辦學模式逐步拓寬,大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與社會服務,來推動專業建設和發展水平逐步轉型升級,實現人才培養效果和質量不斷提升,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本專業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對同類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參與者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書由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肖偉平、張繼濤擔任主編,張書、賀德明、陳秀和擔任副主編,殷勤、潘斌、呂曉娟、屈省源等參編。全書由肖偉平統籌規劃,張繼濤統稿,歐陽育良審稿。
同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得到了中國電梯協會理事長李守林、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機械化研究分院電梯室副主任恩旺、中山市南區政府經信局局長張才和、中山市電梯行業協會會長李宗鉆、中山市非凡教育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慶華、中山市廣日電梯工程公司副總經理馮斌、廣東菱電電梯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黃英、蒂森扶梯登機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陳凌云、佛山住友富士電梯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陳舜武等政府、行業、企業領導專家的指導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