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國際標準化理論發展

標準化作為一門學科,具有相應的理論體系和傳承。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圓)”的觀點,至今仍被作為揭示標準化本質特征的至理名言。標準化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是有組織、有目的的實踐。伴隨著標準化活動的實踐深化,產生的是理論思維。否則,標準化活動這種實踐活動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理論化的高級階段。1934年約翰·蓋拉德發表的《工業標準化——原理與應用》一書,論述了標準化的諸多理論和實踐內容,是一部比較系統的標準化理論著作。但此后,標準化的理論成果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標準化實踐本身的一些特點,使它的理論研究比較困難;另一方面是由于現代標準化主要是在資本主義企業中發展起來的。資方初期所關心的是標準化的應用效果,缺乏支持企業里的標準化工作者去從事理論研究的熱情和動力。這種狀況在世界上延續了很長時間。此后,一些國家逐漸的認識到標準化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陸續成立了國家標準化組織。這些最早的標準化組織的性質多為民間團體,成立伊始均忙于頒布國家標準和協調各協會團體的標準,仍然未重視對標準化理論的研究工作,致使許多標準化工作者的寶貴經驗未能隨著實踐過程上升為理論。標準化活動長期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以至于使一些人認為標準化只是一門應用技術,沒有什么理論可言。這種狀況不僅使標準化活動的成效不顯著,也是社會上對標準化的意義和作用長期不理解的原因之一,而且有可能成為標準化進一步向前發展的潛在障礙。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52年成立了標準化原理研究常設委員會(STACO),它的首要職責是在標準化原理、方法和技術方面充當ISO理事會的顧問,在考慮標準化經濟問題的同時,使ISO的標準化活動取得最佳效果。在其他一些國家里也設立了相應的機構,這對標準化理論的研究工作起了相當的推動作用。1958年日本設立了標準化原理委員會(JSA/STACO),開展了標準利用狀況的調查,以及標準化經濟效果的計算方法和術語標準化的研究工作。1959年,宮城精吉提出了標準化的兩個基本原理(經濟性的基本原理和對策規則的基本原理)及一系列分原理。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開始注意這方面的研究,有的國家設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并在高等學校里開設了標準化課程。STACO和各國的標準化專家對標準化概念、原理、方法、經濟效果的測定及其他理論問題的研究日漸活躍。尤其是出現了一些有關標準化原理的專著,這一時期比較有影響的是20世紀70年代初出版的桑德斯和松浦四郎的著作。

一、桑德斯的標準化理論

國際標準化組織1972年出版了桑德斯(T.R.B Sanders)所著《標準化的目的與原理》這一標準化基礎書,他在書中提出了以下的七條原理。

(1)標準化從本質上來看,是社會有意識地努力達到簡化的行為,也就是需要把某種事物的數量減少。標準化不僅以減少目前的復雜性,而且也以預防將來產生不必要的復雜化為目的。如果把社會進步置于不顧,就存在著導致復雜的多樣化傾向。因此,為了追求更高效率的生活,必須有意識地努力防止生活用品不必要的多樣化。這一努力必須得到所有有關方面的相互協作才能獲得成功。

(2)標準化不僅是經濟活動,而且是社會活動。應該通過所有有關者的互相協作來推動工作。標準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全體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僅限于制定標準的標準化工作是毫無意義的,標準只有在社會上得到廣泛接受,并予以實施,才能取得效果。從這一點來說,只有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在各自的范圍內得到應用,才與標準化本來的目的相一致。

(3)出版了標準,如果并不實施,就沒有任何價值。在實施標準的時候,為了多數的利益而犧牲少數利益的情況是常有的。因此,在不同的情況和條件下,為了取得最廣泛的社會效益,需要具有顧全大局的寬闊胸懷。

(4)在制定標準時,最基本的活動是選擇以及將其固定。新技術的進步,在萌芽階段發展是非常緩慢的,而在開發階段一般是通過不斷的試驗和改進而獲得高速進展。制定標準時要慎重地從中選擇對象和時機,一般認為在開發階段結束時制定標準為宜。標準是作為制度予以實施的,如果朝令夕改,只能造成混亂而毫無益處。所以,標準應該在某一時期固定不變,以利實施。

(5)標準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復審。必要時,還應進行修訂。修訂的間隔時間根據每個標準的情況而定。技術進步經過開發和穩步發展階段后,又會有新的改進和變化,這是必須考慮到的。所以,已經制定好的標準,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復審,并根據需要進行修訂。標準修訂的間隔期不能過短,但也不能過長。

(6)在標準中規定產品性能或其他特性時,為了判斷該物品是否同規定相符,必須規定進行試驗的方法。為了保護消費者和公共社會的利益,制定產品標準時,如果對產品性能和其他特性寫得含混不清,就很難弄清楚產品的特性。因此,標準中必須對有關的性能規定出能測定或能計量的數值。必要時,還應規定明確的試驗方法和必要的試驗裝置。需要抽樣時,應規定抽樣方法以及樣本的大小和抽樣次數等。

(7)關于國家標準以法律形式強制實施的必要性,應根據該標準的性質、社會工業化的程度、現行的法律和客觀形勢等情況,慎重地考慮。

桑德斯的上述原理,基本上是圍繞著標準化的目的、作用和從制定、修訂到實施的標準化過程展開的,這是對以往的標準化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第1條原理中明確地提出了標準化的目的是減少社會日益增長的復雜性,這是對標準化作用的深刻概括,對后來的標準化理論建設有重要的意義。

二、松浦四郎的標準化理論

日本政法大學教授松浦四郎從1961年起即作為ISO/STACO的成員,并且也是日本規格協會標準化原理委員會JSA/STACO的創始成員,他在1972年出版了《工業標準化原理》一書,全面地闡述了他的理論觀點。松浦四郎認為,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知識和事物增加的趨勢,同宇宙中熵的增加的自然趨勢極為相似。人類為了得到效率更高的生活,免除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增長,不得不有意識地減少不必要的多樣化(這是人類天然的控制本能)。他認為:有意識地努力簡化就是標準化的開端。標準化活動就是使事物從無序恢復到有序狀態而做出的努力,為反對我們生活中熵的增加而做出的努力。松浦四郎對于簡化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為根據,提出了19條原理。

(1)標準化本質上是一種簡化,這是社會自覺努力的結果。

(2)簡化就是減少某些事物的數量。

(3)標準化不僅能簡化目前的復雜性,而且能預防將來產生不必要的復雜性。

(4)“標準化是一項社會活動,各有關方面應相互協作來推動它。”松浦四郎認為,通常情況下商品品種過多或過少都不好,需要有一些合理的品種。因此,在進行簡化時必須考慮為實現標準化的目的,應在多大程度上并如何減少數量,這就需要對簡化的效果進行評價,為此提出原理(5)。

(5)“當簡化有效果時它就是好的。”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始終存在著增加事物數量的趨勢,而標準化恰是反抗這種自然趨勢的行動過程,它必然要遇到阻力,社會習慣勢力便是一種不可低估的阻力。對此,他提出了“習慣的阻力系數”的概念和第(6)條原理。

(6)“標準化活動是克服過去形成的社會習慣的一種運動。”由于標準化的主題和內容很多,從事標準化的人力、物力有限,我們必須研究最有效地開展標準化活動的方法,為此提出原理(7)。

(7)“必須根據不同觀點,仔細地選定標準化主題和內容。優先順序應從具體情況出發來考慮。”各國的標準化工作者都認為,標準化的目的是實現最佳的全面經濟。這在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里都是可以做到的,但在國際間,每個國家總想從它同意的國際標準中得到某些利益,不會為其他國家的利益而犧牲本國的利益,但如果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從長遠來看無論對出口國還是進口國都不能實現全面經濟。根據這一認識,又提出下述一系列原理。

(8)對“全面經濟”的含義,由于立場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

(9)必須從長遠觀點來評價全面經濟。

(10)當生產者的利益同消費者的利益發生矛盾時,應該首先照顧后者,簡單的理由是生產商品的目的在于消費或使用。

(11)使用簡便,最重要的一條是“互換性”。

(12)“互換性不僅適用于物質的東西而且也適用于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在制定標準和貫徹標準方面提出了下述原理。

(13)制定標準的活動基本上就是選擇,然后保持穩定。

(14)標準必須定期評審,必要時修訂。修訂時間間隔視具體情況而定。

(15)“制定標準的方法,應以全體一致同意為基礎。”關于標準是否需要強制實施的問題,他認為主要應取決于社會工業化的水平和標準本身的性質。如果社會已經高度工業化,法律規定強制實施標準就不切實際,主要應通過各方面合作,為了得到合作,強有力的宣傳是必要的。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由于尚處在積累工業實踐經驗階段,缺乏牢固的基礎,采用某些立法措施和做出某些強制規定,對于實現本國的工業化計劃,在初期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根據這些觀點又提出如下兩個原理。

(16)采取法律形式強制實施標準的必要性,必須考慮標準的性質和社會工業化的水平,審慎從事。

(17)“對于有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標準,通過法律強制實施是必要的。”松浦四郎致力于標準化經濟效果的研究工作,在大量統計數據的基礎上,給出了計算標準化經濟效果的公式和品種簡化同成本降低之間關系的經驗公式和經驗曲線,并提出了如下原理。

(18)用精確的數值,定量地評價經濟效果,僅僅對于使用范圍狹窄的具體產品才有可能。

(19)“在許多標準化項目中確定優先順序,實際上是評價的第一步。”

松浦四郎的上述理論觀點后來又反映在1985年日本規格協會出版的《企業標準化手冊》里。這時他把人類為防止事物的復雜化,為阻止有害于社會的熵的增加,使社會生活從無序向有序轉化而進行的標準化活動,看成是人們為創造負熵所做的努力。他把這些思想稱為標準化的原理。從這個基本原理出發導出了一系列標準化原則。

松浦四郎對標準化理論的杰出貢獻是他把熵的概念引進了標準化,用來解釋標準化的社會功能,并把標準化概括為創造負熵使社會生活從無序向有序轉化的一種活動,從而為應用系統理論建立標準化的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宝清县| 光山县| 昌宁县| 安徽省| 松原市| 珠海市| 日喀则市| 建德市| 安顺市| 武强县| 麻阳| 丹阳市| 兴宁市| 苗栗市| 读书| 商城县| 五家渠市| 海原县| 玉屏| 太谷县| 宣城市| 邓州市| 长春市| 乌拉特中旗| 荥阳市| 泰宁县| 东辽县| 宁城县| 石棉县| 响水县| 张家港市| 渭南市| 安顺市| 五莲县| 延川县| 方正县| 舟曲县| 池州市| 甘德县|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