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無公害經濟作物配方施肥作者名: 宋志偉 楊首樂編著本章字數: 8900字更新時間: 2020-05-07 09:58:15
第二節 經濟作物生產的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是指利用新方法、新工藝生產的,具有復合高效、全營養控釋、環境友好等特點的一類肥料的總稱。主要類型有緩/控釋氮肥、新型磷肥、長效鉀肥、新型水溶肥料、新型復混肥料等。
一、緩控釋肥料
我國最新的行業標準《緩控釋肥料》(HG/T 3931—2007)認為:以各種調節機制使其養分最初釋放延緩,延長植物對其有效養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養分按照設定的釋放率和釋放期緩慢或控制釋放的肥料。其判定標準是25℃靜水中浸泡24小時后未釋放出且在28天的釋放率不超過75%的,但在標明釋放期其釋放能達到80%以上的肥料。
1.緩控釋氮肥
緩控釋氮肥按其化學性質可分為四類:合成緩溶性有機氮肥(如脲甲醛、異丁叉二脲、丁烯叉二脲、草酰胺等)、包膜緩釋肥料(如硫衣尿素、涂層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劑肥料等)、緩溶性無機肥料、天然有機質為基體的各種氨化肥料。這里主要介紹前兩類。
(1)脲甲醛 代號為UF,含脲分子2~6個,白色粒狀或粉末狀的微溶無臭固體,吸濕性很小,含氮量36%~38%。施于土壤后主要靠微生物分解,不易淋失,在適宜條件下最后分解為甲醛和尿素,后者進一步水解成二氧化碳和銨供作物吸收利用。脲甲醛常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在一年生作物上時必須配合施用一些速效氮肥,以避免作物前期因氮素供應不足而生長不良。
(2)丁烯叉二脲 代號為CDU,白色微溶粉末,不具有吸濕性,長期儲存不結塊,含氮量28%~32%。施于土壤后最終分解產物為尿素和β-羥基丁醛,尿素能被作物吸收利用,β-羥基丁醛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成CO2和水,沒有殘毒。丁烯叉二脲適宜酸性土壤施用,特別適合糖料作物、煙草、禾谷類作物。常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在一年生作物上時必須配合施用一些速效氮肥,以避免作物前期因氮素供應不足而生長不良。
(3)異丁叉二脲 代號為IBDU,是尿素與異丁醛反應的縮合物,白色粉末,不吸濕,水溶性很低,含氮量32.18%。異丁叉二脲易分解無殘毒,是水稻的最好氮源。異丁叉二脲適用于牧草、草坪和觀賞作物,不必摻入其他速效氮肥;用于稻、麥、作物時,可摻入一定量的速效氮肥;在日本將異丁叉二脲壓制成34毫米×34毫米×20毫米的磚形“IB磚片”肥料,能持續供應養分3~5年,主要用于林業、城市綠化以及果樹、茶葉等經濟作物。
(4)草酰胺 代號為OA,白色粉末,含氮量31.8%,多以塑料工業的副產品氰酸為原料合成,成本低。施于土壤后礦化作用很快,易導致NH3揮發損失,并可在肥粒處形成碳酸銨,造成局部pH值升高和N的濃度增大,施用時應特別注意。
(5)硫衣尿素 代號為SCU,含氮量34.2%,主要成分為尿素和硫黃,其中尿素約76%、硫黃19%、石蠟3%、煤焦油0.25%、高嶺土1.5%。其氮素釋放機理為微生物分解和滲透壓,溫暖潮濕條件下釋放較快,低溫干旱時較慢。因此冬性作物施用時需補施速效氮肥。硫衣尿素在甘蔗、作物、牧草、林木、草坪等上施用比水溶性氮肥優越。該產品施用方法同尿素。
(6)涂層尿素 是用海藻膠作為涂層液,再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用高壓噴槍將涂層液從造粒塔底部噴至造粒塔上部,使涂層液在尿素的表面形成一層較薄的膜,在尿素表面的余熱條件下,水分被蒸發,生產出涂層黃色尿素。涂層尿素施入土壤后,由于海藻膠的作用,可以延緩脲酶對尿素的酶解速度,延長肥效期,提高氮肥利用率。該產品施用方法同尿素。
2.新型磷肥
新型磷肥是指高濃度或超高濃度的長效磷肥,主要有聚磷酸鹽、磷酸甘油酯、酰胺磷酸、包膜磷酸一銨等。
(1)聚磷酸鹽 聚磷酸鹽的主要成分是焦磷酸、三聚磷酸或環狀磷酸組成,含有效磷(P2O5)76%~85%,是一種超高濃度磷肥,具有較高水溶性。其主要特點是可與金屬離子形成可溶性絡合物,減少磷的固定;制成液體肥料時,加入微量元素后仍呈可溶態;能在土壤中逐步分解為正磷酸鹽,一次足量施用可滿足經濟作物整個生育期的需要;在酸性土壤上施用不宜被鐵、鋁固定,在石灰性土壤中易于分解,有效性高。
聚磷酸鹽是一種白色小顆粒,粒徑1.4~2.8毫米。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與正磷酸鹽相等,在中性和堿性土壤上施用優于正磷酸鹽,但其具有較長的后效,其后效超過正磷酸鹽。
(2)磷酸甘油酯 磷酸甘油酯是一種有機磷化合物,含有效磷(P2O5)41%~46%,溶于水。其主要特點是即使與鈣結合也能保持水溶性,不被土壤固定;施用方便,可以撒施,也可以與灌溉水結合施入土壤;在土壤中被磷酸酶水解為正磷酸鹽后緩慢供作物利用。
(3)酰胺磷酯 酰胺磷酯是一種具有N—P共價鍵的有機氮磷化合物,其主要成分為(C2H5O)2PONH2、[(C2H5O)2N]2 PONH2等。其特點是水解前不易被土壤固定,水解后能不斷供給作物氮、磷、鈣。但其價格昂貴,目前難以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3.長效鉀肥
目前有關長效鉀肥的研究較少。美國生產的偏磷酸鉀(0-60-40)、聚磷酸鉀(0-57-37)是兩種主要的長效鉀肥,二者均不溶于水,而溶于2%的檸檬酸,在土壤中不易被淋失,可以逐步水解,對作物不產生鹽害,其肥效與水溶性鉀的含量及粒徑大小有關,大體上與氯化鉀、硫酸鉀相當或略低。
二、新型水溶肥料
新型水溶性肥料是一種可以溶于水的多元素復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對較高。
1.新型水溶肥料類型
新型水溶肥料是我國目前大量推廣應用的一類新型肥料,多為通過葉面噴施或隨灌溉施入(又叫沖施肥)的一類水溶性肥料。可分為無機營養型、氨基酸型、腐殖酸型和生長調節劑型等。無機營養型包括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
(1)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是由銅、鐵、錳、鋅、硼、鉬微量元素按照所需比例制成的或單一微量元素制成的液體或固體水溶肥料。外觀要求:均勻的液體;均勻、松散的固體。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產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25的要求。
表3-25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技術指標

注:微量元素含量指銅、鐵、錳、鋅、硼、鉬元素含量之和。產品應至少包含一種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0.05%(0.5克/升)的單一微量元素均應計入微量元素含量中。鉬元素含量不高于1.0%(10克/升)(單質含鉬微量元素產品除外)。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是一種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素全水溶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對較高,營養全面用量少見效快的速效肥料。經水溶解或稀釋,用于灌溉施肥、葉面施肥、無土栽培、浸種蘸根等用途的液體或固體肥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標準(NY1107—201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主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兩種類型,每種類型有分固體和液體兩種劑型。產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26、表3-27的要求。
表3-26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技術指標

注:大量元素含量指N、P2O5、K2O含量之和。產品應至少包含兩種大量元素。單一大量元素含量不低于4.0%(40克/升)。中量元素含量指鈣、鎂元素含量之和。產品應至少包含一種中量元素。單一中量元素含量不低于0.1%(1克/升)。
表3-2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技術指標

注:大量元素含量指N、P2O5、K2O含量之和。產品應至少包含兩種大量元素。單一大量元素含量不低于4.0%(40克/升)。微量元素含量指銅、鐵、錳、鋅、硼、鉬元素含量之和。產品應至少包含一種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0.05%(0.5克/升)的單一微量元素均應計入微量元素含量中。鉬元素含量不高于0.5%(5克/升)(單質含鉬微量元素產品除外)。
(3)氨基酸型水溶肥料 是以游離氨基酸為主體的,按適合植物生長所需比例,添加適量鈣、鎂中量元素或銅、鐵、錳、鋅、硼、鉬微量元素而制成的液體或固體水溶肥料。其技術指標見表水溶性氨基酸肥料。
(4)腐殖酸型水溶肥料 是以適合植物生長所需比例的礦物源腐殖酸,添加適量比例的氮、磷、鉀大量元素或銅、鐵、錳、鋅、硼、鉬微量元素而制成的液體或固體水溶肥料。其技術指標見水溶性腐殖酸肥料。
(5)生長調節劑型水溶肥料 是在以上三種水溶肥料基礎上加入生長調節劑和葉面展著劑(如烷基苯磺酸銨、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等)制成的水溶肥料。但農業部從2011年開始禁止水溶肥料標注具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功效。根據通知,農業部將進一步細化水溶肥料登記資料要求,明確水溶肥料生產企業在申請肥料登記時,書面承諾申請登記的水溶肥料產品沒有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成分。肥料登記機關要加強兌水溶肥料產品標簽審核,禁止在水溶肥料標簽上標注具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功效、夸大宣傳產品功能等內容。省級肥料登記機關在兌水溶肥料登記初審時,結合肥料企業考核,重點審查原材料、生產工藝是否有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可能,從源頭上把好關。
(6)糖醇螯合水溶肥料 是以作物對礦質養分的需求特點和規律為依據,可以用糖醇復合體生產出含有鎂、硼、錳、鐵、鋅、銅等微量元素的液體肥料,除了這些礦質養分對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的營養功能外,糖醇物質對于作物的生長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一是補充的微量元素促進作物生長;二是植物在鹽害、干旱、洪澇等逆境脅迫下,糖醇可通過調節細胞滲透性使植物適應逆境生長,提高抗逆性;三是細胞內糖醇的產生,可以提高對活性氧的抗性,避免由于紫外線、干旱、病害、缺氧等原因造成的活性氧損傷。由于糖醇螯合液體肥料產品具有無與倫比的養分高效吸收和運輸的優勢,即使在使用濃度較低的情況下,非常高的養分吸收效率也能完全滿足作物的需求,其增產優質的效果甚至超過同類高濃度葉面肥產品。
(7)含海藻酸型水溶肥料 含海藻酸型水溶肥料的活性物質是從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主要原料是鮮活海藻,一般是大型經濟藻類,如臣藻、海囊藻、昆布等。其生產工藝有化學提取、發酵、低溫物理方式提取等,一般而言,物理方法處理的海藻提取物具有較高的植物活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海藻多糖和多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生長素、赤霉素、類細胞分裂素、多酚化合物及抗生素物質等,可刺激作物體內活性因子的產生和調節內源激素的平衡。主要作用是可刺激根系的發育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顯著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鹽堿、低溫等抗逆能力。
(8)肥藥型水溶肥料 在水溶肥料中,除了營養元素,還會加入一定數量不同種類的農藥和除草劑等。不僅可以促進作物生長發育,還具有防治病蟲害和除草功能。是一類農藥和肥料相結合的肥料,通常可分為除草專用肥、除蟲專用肥、殺菌專用肥等。但作物對營養調節的需求與病蟲害的發生不一定同時,因此在開發和使用藥肥時,應根據作物的生長發育特點,綜合考慮不同作物的耐藥性以及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習性、氣候條件等因素,盡量避免藥害。
(9)木醋液(或竹醋液)水溶肥料 近年來,市場上還出現以木炭或竹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木醋液或竹醋液為原料,添加營養元素而成的水溶肥料。一般是在樹木或竹材燒炭過程中,收集高溫分解產生的氣體,常溫冷卻后得到的液體物質即為原液。木醋液中含有鉀、鈣、鎂、鋅、錳、鐵等礦物質。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竹醋液中含有近300種天然有機化合物,有有機酸類、酚類、醇類、酮類、醛類、酯類及微量的堿性成分等。木醋液和竹醋液最早是在日本應用,使用較廣泛。也有相關的生產標準。在我國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兩者的生產還沒有國家標準,但是相關產品已經投放市場。據試驗研究,木醋液不僅能提高水稻的產量,還可以提高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
(10)稀土型水溶肥料 稀土元素是指化學周期表中鑭系的14個元素和化學性質相似的鈧與釔。農用稀土元素通常是指其中的鑭、鈰、釹、鐠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的輕稀土元素。最常用的是鈰硝酸稀土。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稀土肥料的研究和使用,其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還不夠清楚,現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樹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葉面積、增加干物質重、提高葉綠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條件還不很清楚,一般認為是在作物不缺大中微量元素的條件下才能發揮出效果來。
(11)有益元素類水溶肥料 近年來,部分含有硒、鈷等元素的葉面肥料得以開發和應用。而且施用效果很好。此類元素不是所有植物必需的養分元素,只是為某些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或有益。受其原料毒性及高成本的限制,應用較少。
2.新型水溶肥料的安全施用
新型水溶性肥料不但配方多樣而且使用方法十分靈活,一般有以下三種。
(1)土壤澆灌 通過土壤澆水或者灌溉的時候,先行混合在灌溉水中,這樣可以讓植物根部全面地接觸到肥料,通過根的呼吸作物把化學營養元素運輸到植株的各個組織中。
(2)葉面施肥 把水溶性肥料先行稀釋溶解于水中進行葉面噴施,或者與非堿性農藥一起溶于水中進行葉面噴施,通過葉面氣孔進入植株內部。對于一些幼嫩的植物或者根系不太好的作物出現缺素癥狀時是一個最佳糾正缺素癥的選擇,極大地提高了肥料吸收利用效率,節約植物營養元素在植物內部的運輸過程。
(3)滴灌和無土栽培 在一些沙漠地區或者極度缺水的地方,人們往往用滴灌和無土栽培技術來節約灌溉水并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這時植物所需要的營養可以通過水溶性肥料來獲得,即節約了用水,又節省了勞動力。
3.新型肥料施用注意事項
新型水溶肥料主要用作葉面噴施和浸種,適用于多種作物。浸種時一般用水稀釋100倍,浸種6~8小時,瀝水晾干后即可播種。而葉面噴施應注意以下幾點。
(1)噴施濃度 噴施濃度以既不傷害作物葉面,又可節省肥料,提高功效為目標。一般可參考肥料包裝上推薦濃度。一般每畝噴施40~50千克溶液。
(2)噴施時期 噴施時期多數在苗期、花蕾期和生長盛期。溶液濕潤葉面時間要求能維持0.5~1小時,一般選擇傍晚無風時進行噴施較宜。
(3)噴施部位 應重點噴灑上、中部葉片,尤其是多噴灑葉片反面。若為果樹則應重點噴灑新梢和上部葉片。
(4)增添助劑 為提高肥液在葉片上的黏附力,延長肥液濕潤葉片時間,可在肥料溶液中加入助劑(如中性洗衣粉、肥皂粉等),提高肥料利用率。
(5)混合噴施 為提高噴施效果,可將多種水溶肥料混合或肥料與農藥混合噴施,但應注意營養元素之間的關系、肥料與農藥之間是否有害。
三、新型復混肥料
新型復混肥料是在無機復混肥基礎上添加有機物、微生物、稀土、沸石等填充物而制成的一類復混肥料。
1.有機無機復混肥料
(1)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技術指標 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是以無機原料為基礎,填充物采用烘干雞糞、經過處理的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及草炭、蘑菇渣、氨基酸、腐殖酸等有機物質,然后經造粒、干燥后包裝而成(表3-28)。
表3-28 有機無機復混肥的技術要求

①標明的單一養分含量不低于2.0%,且單一養分測定值與標明值負偏差的絕對值不大于1.0%。
②如產品Cl-含量大于3.0%,并在包裝容器上標明“含氯”,該項目可不做要求。
(2)有機無機復混肥的安全施用 一是作基肥。旱地宜全耕層深施或條施;水田是先將肥料均勻撒在耕翻前的濕潤土面,耕翻入土后灌水,耕細耙平。二是作種肥。可采用條施或穴施,將肥料施于種子下方3~5厘米,防止燒苗;如用作拌種,可將肥料與1~2倍細土拌勻,再與種子攪拌,隨拌隨播。
2.生物有機肥
生物有機肥是指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與經過無害化處理、腐熟的有機物料(主要是動植物殘體,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復合而成的一類肥料,兼有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料效應。生物有機肥按功能微生物的不同可分為固氮生物有機肥、解磷生物有機肥、解鉀生物有機肥、復合生物有機肥等。技術指標要求:有機質含量≥25%,有效活菌數≥0.2億個/克。
生物有機肥根據經濟作物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施肥方法,常用的施肥方法如下。
(1)種施法 機播時,將顆粒生物有機肥與少量化肥混勻,隨播種機施入土壤。
(2)撒施法 結合深耕或在播種時將生物有機肥均勻地施在根系集中分布的區域和經常保持濕潤狀態的土層中,做到土肥相融。
(3)條狀溝施法 條播作物開溝后施肥播種。
(4)穴施法 點播或移栽作物,如棉花等,將肥料施入播種穴,然后播種或移栽。
(5)蘸根法 對有些移栽作物,按生物有機肥加5份水配成肥料懸濁液,浸蘸苗根,然后定植。
(6)蓋種肥法 開溝播種后,將生物有機肥均勻地覆蓋在種子上面。一般每畝施用量為100~150千克。
3.稀土復混肥料
稀土復混肥是將稀土制成固體或液體的調理劑,以每噸復混肥加入0.3%的硝酸稀土的量配入生產復混肥的原料而生產的復混肥料。施用稀土復混肥不僅可以起到葉面噴施稀土的作用,還可以對土壤中一些酶的活性有影響,對植物的根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施用方法同一般復混肥料。
4.功能性復混肥料
功能性復混肥料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復混肥料的總稱,是指適用于某一地域的某種(或某類)特定作物的肥料,或含有某些特定物質、具有某種特定作用的肥料。目前主要是與農藥、除草劑等結合的一類專用藥肥。
(1)除草專用藥肥 除草專用藥肥因其生產簡單、適用,又能達到高效除草和增加作物產量的目的,故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但不足之處是目前產品種類少,功能過于專一,因此在制定配方時應根據主要作物、土壤肥力、草害情況等綜合因素來考慮。
除草專用藥肥的作用機理:施用藥肥后能有效殺死多種雜草,有除雜草并吸收土壤中養分的作用,使土壤中有限的養分供作物吸收利用,從而使作物增產;有些藥肥是以包衣劑的形式存在,客觀上造成肥料中的養分緩慢釋放,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除草專用藥肥在作物生長初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后期又有促進作用,還能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使作物提高產量;除草專用藥肥施用后,在一定時間內能抑制土壤中的氨化細菌和真菌的繁殖,但能使部分固氮菌數量增加,因此降低了氮肥的分解速度,使肥效延長,提高土壤富集氮的能力,提高氮肥利用率。
除草專用藥肥一般是專肥專用,如棉花除草專用藥肥不能施用到煙草等其他作物上。目前一般為基肥劑型,也可以生產追肥劑型。施用量一般按作物正常施用量即可,也可按照產品說明書操作即可。一般應在作物播種前或插秧前或移栽前施用。
(2)防治線蟲和地下害蟲的無公害藥肥 張洪昌等人研制發明了防治線蟲和地下害蟲的無公害藥肥,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該藥肥是選用煙草秸稈及煙草加工下腳料,或辣椒秸稈及辣椒加工下腳料,或菜籽餅;配以尿素、磷酸一銨、鉀肥等肥料,并添加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稀土及有關增效劑等生產而成。
產品一般含氮磷鉀等總養分量大于20%,有機質含量大于50%,微量元素含量大于0.9%,腐殖酸及氨基酸含量大于4%,有效活菌數0.2億個/克,pH值5~8,水分含量小于20%。該產品能有效消除根結線蟲、地老虎、蠐螬等,同時具有抑菌功能,還可促進作物生長,提高品質,增產增收。
一般每畝用量1.5~6千克。作基肥可與生物有機肥或其他基肥拌勻后同施。溝施、穴施可與20倍以上的生物有機肥混勻后施入,然后覆土澆水。灌根時,可將產品用清水稀釋1000~1500倍,灌于作物根部,灌根前將作物基部土壤耙松,是藥液充分滲入。也可沖施,將產品用水稀釋300倍左右,隨灌溉水沖施,每畝用量5~6千克。
(3)防治枯黃萎病的無公害藥肥 該藥肥追施劑型是利用含動物膠質蛋白的屠宰場廢棄物,豆餅粉、植物提取物、中草藥提取物、生物提取物,水解助劑、硫酸鉀、磷酸銨、中微量元素,以及添加劑、穩定劑、助劑等加工生產而成。基施劑型是利用氮肥、重過磷酸鈣、磷酸一銨、鉀肥、中量元素、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稀土、有機原料、腐殖酸鉀、發酵草炭、發酵畜禽糞便、生物制劑、增效劑、助劑、調理劑等加工生產而成的。
利用液體或粉劑產品對棉花、瓜類、茄果類作物等種子進行浸種或拌種后再播種,可徹底消滅種子攜帶的病菌,預防病害發生;用顆粒劑型產品作基肥,既能為作物提供養分,還能殺滅土壤中病原菌,減少作物枯黃萎病、根腐病、土傳病等危害;在作物生長期施用液體劑型進行葉面噴施,既能增加作物產量,還能預防病害發生;施用粉劑或顆粒劑產品追肥,既能快速補充作物營養,還能防治枯黃萎病、根腐病等病害;當作物發生病害后,在病發初期用液體劑型產品進行葉面噴施,同時灌根,3天左右可抑制病害蔓延,4~6天后病株可長出新根新芽。
該藥肥追施劑型主要用于葉面噴施或灌根,葉面噴施是將產品用水稀釋800~2000倍,噴霧至株葉濕潤;同時灌根,每株200~500毫升。
該藥肥基施劑型一般每畝用量2~5千克。作基肥可與生物有機肥或其他基肥拌勻后同施。溝施、穴施可與20倍以上的生物有機肥混勻后施入,然后覆土澆水。
(4)生態環保復合藥肥 該藥肥是選用多種有機物料為原料,經酵素菌發酵或活化處理,配入以腐殖酸為載體的綜合有益生物菌劑,再添加適量的氮、磷、鉀、鈣、鎂、硫、硅肥及微量元素、稀土等而生產的產品。一般含氮磷鉀養分總量25%以上,中、微量元素總量10%以上,有機質含量20%以上,氨基酸及腐殖酸總量6%以上,有效活菌數0.2億個/克,pH值5.5~8。
該產品適用于棉花、花生、煙草、茶樹等經濟作物。可作基肥,也可穴施、條施、溝施,施用時可與有機肥混合施用。一般每畝用量50~70千克。
四、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又稱土壤結構改良劑,簡稱土壤改良劑。是根據團粒結構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殘體、泥炭、褐煤等為原料,從中抽取腐殖酸、纖維素、木質素、多糖羧酸類等物質,作為團聚土粒的膠結劑,或模擬天然團粒膠結劑的分子結構和性質所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近年來,隨著土壤調理劑在農業和生態環境中的廣泛應用,國內外土壤調理劑的新產品越來越多,如土壤保濕劑、松土劑、固沙劑、消毒劑、重金屬鈍化劑、降酸堿劑等。
1.土壤調理劑種類
根據主要成分目前土壤調理劑可分為如下幾種。
(1)無機土壤調理劑 不含有機物,也不標明氮、磷、鉀或微量元素含量的調理劑。
(2)添加肥料的無機土壤調理劑 具有土壤調理劑效果的含肥料的無機土壤調理劑。
(3)石灰物質 含有鈣和(或)鎂元素的無機土壤調理劑。通常鈣和鎂以氧化物、氫氧化物或碳酸鹽形式存在。
(4)有機土壤調理劑 來源于植物或動植物的產品,也有來自合成的高聚物,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性。
(5)有機無機土壤調理劑 其可用物質和元素來源于有機和無機的產品,由有機土壤調節劑和含鈣、鎂(或)硫的土壤調理劑混合或化合制成。
2.土壤調理劑的安全施用
(1)施用量 一般根據土壤和土壤調理劑性質選擇適當的用量,如聚電解質聚合物調理劑能有效改良土壤物理性質的最低用量為10毫克/千克,適宜用量為100~2000毫克/千克。具體施用量參考施用說明書。
(2)施用方法 目前施用的土壤調理劑多為水溶性土壤調理劑,并多采用噴施、灌施的技術方法。固態調理劑一般作為基肥撒施。
(3)施用時注意事項 施用前要求把土壤耙細曬干;兩種或兩種以上調理劑混合施用效果更好;盡量與有機肥、化肥配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