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公害設施蔬菜配方施肥
- 宋志偉 楊首樂編著
- 3627字
- 2020-05-07 09:55:29
第二節 設施蔬菜營養與施肥特點
設施蔬菜需要的主要營養元素雖然和所有大田作物一樣,仍是以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鉬、鋅、銅、氯等為主。但在蔬菜的生產和栽培中,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量,則與果樹、農作物有著明顯的不同。蔬菜作物需肥量大,對土壤肥力要求較高。
一、設施蔬菜栽培對土壤要求與土壤保育
目前我國設施蔬菜栽培面積達200多萬公頃,占世界設施蔬菜面積的80%以上。由于設施栽培人為地改變了傳統露地種植的土壤環境,具有常年的高溫、高濕、無降水淋洗及高施肥、高產出、超強度利用等特點,因此土壤與施肥均具有與露地蔬菜不一樣的特點。
1.設施蔬菜栽培對土壤要求
設施蔬菜栽培品種比較單一,重茬多,土地復種指數高,設施蔬菜產量高,因此,對土壤要求較高。
(1)土壤要高度熟化 設施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0~30克/千克,最好能達到40~53克/千克。熟土層厚度要大于30厘米。
(2)土壤結構要疏松 設施菜地土壤應是質地疏松,固、液、氣三相比例適當,固相占50%左右、液相占20%~30%、氣相占20%~30%,總孔隙度在55%以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土壤空氣含量15%以上。
(3)土壤酸堿度要適宜 土壤pH值為6.0~7.5時,大多數設施蔬菜生長良好。有些設施蔬菜卻適應性很廣,如馬鈴薯在pH值4.0~8.0范圍內都可以生長。
(4)土壤穩溫性能要好 要求土壤有較大的熱容量和熱導率,一般孔隙度適中的黏壤土或有機質含量高、結構性好、顏色相對較深的土壤,穩溫性好。
(5)土壤養分含量高 要求土壤肥沃,養分齊全,含量高,土壤堿解氮15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1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鉀170毫克/千克以上,氧化鈣1.0~1.4克/千克,氧化鎂150~240毫克/千克,并含有一定量的有效硼、鉬、鋅、錳、鐵、銅等微量元素。
(6)土壤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要求土壤中無病菌,無害蟲,無寄生蟲卵,無有害、污染性物質積累。
2.設施菜地的土壤保育
設施菜地土壤保育主要有科學合理耕作、土壤改良、土壤消毒、土壤提升等。
(1)耕作方式優化 一是選用抗逆蔬菜品種。由于設施內蔬菜因光照少、肥水大,植株表層蠟層薄、組織軟、口感嫩,害蟲喜歡吃食,因此應選用抗逆蔬菜品種。二是科學田間管理。根據不同蔬菜的生物學特性,合理調配設施內光照、溫度、濕度等。三是合理輪作。輪作抗性不同的蔬菜品種、輪作需肥特性不同的蔬菜品種、輪作根系深淺不同的蔬菜品種、輪作固氮蔬菜或綠肥、輪作根系殘余物不同的蔬菜品種。
(2)土壤改良 設施菜地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鹽積化、有害真菌數量和生物量增加、土壤板結、蔬菜分泌自毒化感物質等。一是通過灌水洗鹽、揭膜淋溶、生物吸鹽、增施有機肥料、合理施肥等達到減鹽降鹽。二是通過施用生石灰調節土壤酸堿度。
(3)土壤消毒 一是采用物理消毒法,如高溫季節灌水悶棚、封閉設施前撒施碳酸氫銨、施用石灰氮、施用生石灰等。二是化學消毒法,常見的有多菌靈、波爾多液、代森錳鋅、福爾馬林、硫酸亞鐵和硫黃粉等化學藥劑。三是生物消毒法,如施用微生物藥肥。
(4)土壤質量提升 主要措施有合理輪作換茬、科學肥水管理、綠色防控技術、生態循環技術、優化配套輔助設施等。
二、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1.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設施蔬菜生產是高度集約化栽培,由于受設施空間小氣候的影響,其施肥的種類、數量和方法不同于露地栽培。
(1)需肥量大 設施蔬菜為密植作物,產量高,較露地栽培需要的養分多,不僅需要大量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還需要多種中微量元素。
(2)對氮肥的施用要求嚴格 設施蔬菜多為喜硝態氮作物,而銨態氮過量時會抑制設施蔬菜作物對鉀和鈣的吸收,低溫時還易產生氨害。
(3)易產生有害氣體 設施蔬菜施肥中,施用碳酸氫銨等揮發性強的肥料易產生氨氣,容易使蔬菜受害;同時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在設施高溫條件下分解出大量的氨氣而不能及時排出,從而使蔬菜受害。
(4)二氧化碳缺乏,需要補充 設施蔬菜生產是在較為密閉的環境下進行的,由于蔬菜產量高,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不能從大氣中進行補充,因此設施內的二氧化碳不能滿足蔬菜生長需要,需要補充二氧化碳,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5)蔬菜是喜鉀嗜鈣作物 設施蔬菜作物對鉀的需求量大,如茄果類蔬菜每千克果實平均含鉀41.1克,而小麥、玉米、水稻等每千克籽粒平均僅為4.3克,相差近10倍。同時設施蔬菜作物平均含鈣量比禾谷類作物高12倍之多。
(6)不同種類的設施蔬菜有各自的需肥特點 葉菜類設施蔬菜需氮較多,根菜類設施蔬菜需磷、鉀較多,茄果類設施蔬菜需氮、磷較多,花椰菜、菠菜、洋蔥、甘藍、蘿卜、番茄、胡蘿卜、豆類設施蔬菜對鋁元素比較敏感。
2.各類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1)葉菜類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葉菜類蔬菜種類很多,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包括白菜、甘藍、芹菜、菠菜、萵苣等。這類蔬菜的共同需肥特點,第一是在氮、磷、鉀三要素中,以鉀的需求量為最高,每生產1000千克產量吸收的鉀和氮接近1∶1;第二是根系入土淺,屬于淺根性作物,根系抗旱、抗澇力較弱;第三是植株體內的養分在整個生育期內不斷積累,但養分吸收高峰在生育前期。
(2)茄果類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主要有番茄、茄子、辣椒、甜椒等。這類蔬菜的共同需肥特點,第一是茄果類蔬菜都是育苗移栽,從生育初期一直到花芽分化開始時的養分吸收,基本在苗床中進行,由于磷素在花芽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育苗階段一定要保證磷素供應;第二是這類蔬菜吸收鉀量很大,其次為氮、鈣、磷、鎂,由于多次采收,植株所含養分隨果實采收而不斷帶走,因此,這類蔬菜的養分吸收到生育后期仍然很旺盛,莖葉中的養分到末期仍在增加。
(3)瓜果類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主要有黃瓜、西葫蘆、南瓜、冬瓜、西瓜、甜瓜等。這類蔬菜的共同需肥特點,第一是果重型瓜果類蔬菜對養分的需求低于果數型瓜類,黃瓜為果數型瓜類的代表,耐肥力弱,但需肥量高,一般采用“輕、勤”的施肥方法,果重型瓜果類蔬菜則注重基肥的施用;第二是植株體內碳氮比增高時,花芽分化早,氮多時,碳氮比降低,花芽分化推遲,因此,苗期要注意氮、鉀肥的施用比例;第三是瓜果類蔬菜施肥中值得重視的問題是施肥對品質的影響,增施鉀肥能顯著提高這類蔬菜的抗病力和品質。
(4)蔥蒜類設施蔬菜的需肥特點 主要有韭菜、大蒜、大蔥、洋蔥等。這類蔬菜的共同需肥特點是根系為弦狀須根,幾乎沒有根毛,入土淺,根群少,吸肥力弱,需肥量大,屬于喜肥耐肥蔬菜。要求土壤具有較強的保水、保肥能力,需施用大量的有機肥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同時以氮為主,磷、鉀配合,保證植株健壯生長,并促使同化產物送往儲藏器官。
三、設施蔬菜施肥問題
目前設施蔬菜生產過量施肥、盲目施肥現象已相當普遍,菜田養分失衡、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比較嚴重。
1.過量施肥嚴重
一是施用有機肥比重偏高。目前設施蔬菜普遍存在施雞糞等畜禽糞比重偏高問題,一般每畝為10~18立方米,有些超過20立方米,甚至達25立方米。二是施用氮、磷肥偏多。據對河北省永年等8縣市大棚黃瓜、番茄、甜椒的施肥調查,氮肥用量超過推薦用量的1.8~16.9倍,最高達29.2倍;磷肥用量超過推薦用量的9.3~19.1倍,最高達43.8倍。三是施肥量遠遠超過推薦用量。據對河北省永年等規模化設施蔬菜重點區域的田間調查,葉菜類設施蔬菜實際施氮、磷量分別超過推薦用量的9倍和15.5倍,番茄、黃瓜實際施氮、磷量分別超過推薦用量的3~4倍和2~4倍,豆類、茄子、辣椒實際施氮、磷量分別超過推薦用量的2~3倍和3~5倍,韭菜實際施氮、磷量分別超過推薦用量的1.5倍和1倍。四是出現營養過剩癥狀。土壤中養分盈余過多,會導致蔬菜出現一系列不良癥狀,目前主要是氮素過量的蔬菜旺長,中微量元素過剩中毒癥狀,如鋅過剩誘發黃瓜植株頂端葉產生缺鐵癥狀;銅過剩下部葉的葉脈間變黃,生長發育受阻;鐵過剩葉緣變黃下卷,葉脈間發黃;鉬過剩葉脈殘留綠色,葉脈間呈鮮黃色;鎂過剩茄子下部葉片的邊緣向上卷曲,葉脈間出現黃化,隨后葉脈間出現褐色斑點或枯斑。
2.盲目施肥普遍
一是有機肥施用不當。如有機肥暴曬,氮素損失;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產生氨氣和硫化氫等,滋生雜草,傳播病菌、蟲卵等,甚至出現燒苗現象等;直接施用人糞尿等引起疾病傳播。二是復混肥料施用混亂。基肥、追肥施用復混肥料過多,造成盲目施肥和養分資源浪費。三是施用方法不合理。復混肥料多采取土壤表面撒施,追肥多采取隨灌溉水沖施,導致土壤表層積累大量養分。四是施用禁用肥料。目前設施蔬菜生產禁止施用易釋放氨的化肥品種,但有些菜農仍然用碳酸氫銨作追肥在土表撒施。
3.養分平衡失調
由于菜農長期不合理施肥,目前設施菜田已出現大量元素養分平衡失調,磷、鉀含量偏高,氮素含量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并出現中微量元素缺乏等現象。
4.產地環境惡化
一是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壤板結嚴重,生理病害加重,產量降低,品質下降。二是引起深層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調查數據顯示,設施蔬菜栽培區20米淺層地下水受硝態氮污染超標率為39.3%,嚴重超標率達7.1%;40米深層地下水超標率大37.5%。三是溫室氣體排放值得重視。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土壤釋放的一氧化二氮有20%來自于菜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