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我國船舶裝備的現狀與發展

2.1 發展船舶裝備是建設海洋強國的迫切需求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

海洋面積占地球面積的71%左右,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遠遠超出陸地上已知的同類資源的蘊藏量。人類利用海洋的歷史已有幾千年,早期的海洋開發還是簡單的捕撈和海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對能源等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向海洋索取財富也就開始規?;kS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海洋的認知不斷深入以及世界主要國家普遍遇到的陸域資源約束的問題不斷突出,世界逐漸進入了海洋大開發時代。各國爭奪島嶼、專屬經濟區甚至北極地區等海洋權益的“藍色圈地運動”也逐漸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海洋已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海洋空間與資源不僅已成為當今世界軍事和經濟競爭的重要領域,軍事競爭的焦點日益轉向爭奪海上控制權,海洋交通線已成為各瀕海國家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而且是未來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借以發展、瀕海國家持續安泰昌盛的戰略發展空間和基地?!皬娪谑澜缯弑貏儆诤Q螅ビ谑澜缯弑叵葦∮诤Q?。追溯世界強國的崛起之路,無不始于海洋”的哲理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鑒此,各瀕海國家,特別是海洋強國,均以海權建設為核心,為增強控制海洋、維護海洋權益和疆土完整的綜合制海能力,以及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與資源的能力,而大力發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

隨著海洋意識的覺醒,我國也開始并不斷重視海洋開發。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實施海洋開發”;十七大強調“發展海洋產業”;十七屆五中全會把發展海洋經濟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船舶裝備和技術是認知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維護海洋權益的基礎,具有軍民結合、技術難度高等特點。人類今天能夠橫渡大洋,縱橫四海,交易八方,把偌大的世界連接到一起,靠的是船舶;人類今天和未來控制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與資源,靠的也是船舶。

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船舶裝備和技術對世界市場的形成、國際貿易的增長、工業化的拓展、刺激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發展,起到了無可非議的牽引作用,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實現建設海洋強國夢的實踐和歷程,將有力地證明: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的發展是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強國的前提;是保障國家安全、維護海洋權益的基礎;是提升我國海洋空間拓展能力的保證;是統籌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思路的戰略舉措;也將是我國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助推器。

另外,當前我國海軍面臨的完成保衛海洋權益和維護日益拓展的國家海外利益等多樣化軍事任務繁重、非傳統威脅不斷增多,正推進由近海防御型向遠海防衛型的戰略轉型。由此,海軍艦船(艇)裝備發展應以滿足海軍戰略轉型的需求為宗旨,加快、持續研發高性能的水面艦船和潛艇裝備,以既滿足有效維護祖國統一、捍衛海洋疆土和海洋權益、保護海上交通線的迫切需求,又適應在維護國家利益海外拓展、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含遠海兵力投放、海上反恐護航、撤僑等)的客觀需求。

因此,大力、持續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和技術,對于加快推進海洋強國建設,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的綜合制海能力和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與資源的能力,適應捍衛祖國疆土統一、維護海洋權益、開發利用海洋和發展海洋經濟的迫切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同時,我們既應看清“我國是海洋大國,但還不是海洋強國”及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還不能完全滿足“建設海洋強國”需求的現實,也應看到隨著美國戰略中心移向亞太地區,加之我國獨特的海洋地理環境與歷史等原因,我國的海上安全形勢日趨嚴峻。這一嚴峻的形勢,既反映了我國仍面臨著國家統一、有效捍衛祖國疆土和海洋權益、保護海上交通線的重大斗爭,也反映出我國綜合制海能力和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與資源的能力均亟待加強。同時,我國歷史上曾經多次遭受來自海上的外來侵略,可以說我國遭受外來侵略大部分是從海上來的。下面,概要分析我國日趨嚴峻的海上安全形勢。

(1)海洋方向的軍事態勢不容樂觀 我國雖然是一個海洋大國,但出海方向被兩條島鏈所包圍,向北、向東和向南所有的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國控制之下。目前,西方勢力從海洋方向日益加強對我國的戰略遏制,我國海洋方向的軍事態勢十分嚴峻。

(2)維護海洋國土的任務刻不容緩 我國近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約120萬平方千米)與周邊國家存在爭議,約四分之一(約70萬平方千米)受到侵犯,面臨被瓜分的危險。

(3)我國的海洋權益正遭受侵犯 我國海域有極豐富的石油資源,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300億噸,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1/3,俗稱“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儲量達到中國陸上石油總量的1/2。但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正遭受周邊國家瘋狂的盜采和掠奪,僅1999年,周邊國家在南海的石油盜采量就達4043萬噸,天然氣310億立方米(為我國當年近海開采油、氣量的2.5倍和7倍),到2012年石油年開采量已達5000萬噸。

(4)海上交通線面臨巨大的安全挑戰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我國約90%的進出口貨物通過海上運輸,石油、糧食、礦產等主要戰略物資幾乎全部通過海運,2002年我國進口石油8000萬噸,2012年進口約2.9億噸,預計到2020年我國石油年消費總量的80%可能依賴進口。我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石油約占進口總量的70%,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只約60%是往返中國的船,我國主要能源和戰略物資運輸線進出太平洋、印度洋的海上通道都處于它國的控制之中。

(5)臺灣問題仍是祖國統一面臨的現實問題 由于臺灣至今未回歸祖國的懷抱,使我國成為當今世界上仍沒有實現統一的大國。雖然,近年來海峽兩岸關系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但隨著民進黨2016年在臺灣再次執政,將給兩岸關系帶來趨于復雜嚴峻的不確定性。臺灣問題如果不解決,不僅會使我國喪失大片海洋國土和海洋資源,而且還將失去海洋方向的重要屏障、失去通向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失去東南沿海地區的控制權,海洋方向的戰略環境也將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祖國統一、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都將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威脅。

(6)美國軍事戰略重心轉移、重返亞太地區 美國已將軍事戰略重心移向亞太地區,不斷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兵力部署,對我實施“空海一體戰”的戰略,從海洋方向日益加強對我國的戰略遏制,精心構筑戰略包圍圈。同時,某些國家和地區從本質上不希望中國統一,認為只要維持現狀,就可以有效地將我國海洋方向的戰略空間壓縮在一島鏈之內,繼續保持他們有利的戰略態勢。

為了適應這種軍事技術發展的新特點和未來海上軍事斗爭對艦船裝備的需求,為了捍衛祖國的疆土統一和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艦船裝備,建立強大的海軍。同時,國內水運事業的蓬勃發展和遠洋運輸的進一步擴大,全面開發海洋資源新時期的到來,提升我國船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需求,也都有賴于船舶行業和船舶裝備的發展。

面對時代前進的需求演變、科技躍進的發展和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的突出動向,增強海洋意識,實施“海洋開發戰略”,加快占領船舶和海洋工程技術的制高點,不斷提升控制海洋、維護海洋權益、疆土完整的綜合制海能力和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與資源的能力,為早日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貢獻力量,已成為我國船舶工業和船舶科技工作者、教育者面對的歷史使命。為海軍、海上維權部門、航運部門提供高性能的優良船舶裝備和實現“建設海洋強國”夢的歷史使命,已成為我國船舶界所面臨的兩項宏偉目標和肩負的兩副重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义马市| 宜兴市| 前郭尔| 库车县| 乌恰县| 阿巴嘎旗| 新泰市| 利津县| 保靖县| 南阳市| 鸡西市| 泾源县| 手游| 田东县| 石城县| 乌鲁木齐市| 镇原县| 繁峙县| 涟源市| 诸暨市| 玛沁县| 白玉县| 朝阳县| 离岛区| 会同县| 外汇| 临西县| 南靖县| 平遥县| 惠水县| 章丘市| 遂溪县| 资中县| 洛南县| 临夏县| 司法| 托克托县| 历史| 桓台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