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浡海色質譜綠色新技術
- 劉成雁主編
- 816字
- 2020-05-06 19:55:32
氣相色譜分析技術
色譜柱對分析結果影響的比較
高利娜,徐恩宇,袁慧雅,劉俊亭
(中國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院,遼寧,110013)
1 實驗部分
1.1 儀器條件
島津GC/MS-QP2010。質譜條件:離子源溫度:200℃;接口溫度:270℃。正離子電離轟擊源(70eV),不分流進樣。兩根短柱,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根短柱信息

柱1、柱2的差別就是分離柱的不同。本實驗室原有的兩根毛細管柱,見表2。
表2 兩根長柱信息

1.2 提取方法
樣品前處理步驟如下:取0.5ml或0.5g的生物樣品(血/肝/胃容物),加入內標SKF-525A 500ng,加入0.1mol/L鹽酸2ml,再加入碳酸銨0.5g,振蕩2min,加入有機溶劑乙酸乙酯2ml振蕩,然后以3000r/min的離心速度離心10min。完畢后,提取有機溶劑,氮氣吹至少量,進樣GC-MS分析。
2 結果與討論
首先,對質譜條件進行調諧,選擇合適的分析分離條件。色譜條件:初始柱溫60℃,保持0.5min,以70℃/min的升溫速率升至130℃,再以40℃/min的升溫速率升至290℃,保持6min。載氣壓力是92.5kPa,載氣流速是1.01ml/min,溶劑延遲時間0.9min,質譜開始掃描時間1.0min。質譜掃描范圍是40~600u。
采用柱1和柱3對同一生物樣品的分析結果見圖1。由圖可以看出:短柱縮短了分析時間,實現(xiàn)了快速、及時分析。

圖1 比較柱1和柱3的分析分離情況
同一樣品采用柱1、柱2、柱4得出的色譜圖見圖2。由圖得出:待測物質在柱2的保留時間比在柱1的保留時間延后,這主要是因為柱2的分析柱柱長變長所致;待測物質在柱4的保留時間比在柱1、柱2的保留時間延后,由此可見短柱相比長柱更可以實現(xiàn)樣品的快速分析。

圖2 三根不同的色譜柱所得分析結果
3 結論
從色譜分析法的理論上可知塔板理論高度與柱內徑、柱長度和固定液厚度都有關系。內徑越細,柱效越高[1]。故目前多采用細內徑、短毛細管柱進行快速分析。而液膜厚度增加會使柱效降低,但是如果兩根毛細管柱相連,預處理柱液膜厚度較大可以去除較大酯類化合物或腐敗物質,這點對于法醫(yī)生物檢材特別是腐敗檢材的分析特別重要。兩根短柱相連接,可以實現(xiàn)及時、快速分析,但是相比長柱而言,柱效降低。
參考文獻
[1] 李發(fā)美, 等. 分析化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