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八、震顫麻痹

震顫麻痹屬中醫學“振掉”、“震顫”、“肝風”等范疇,現統一命名為顫證。本病病機屬本虛標實,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為本,氣滯血瘀、風痰阻絡為標。

風陽內動

癥見頭部及四肢震顫日久不愈,其幅度及程度均較重,筋脈拘急,動作笨拙,常兼見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肢體麻木或呆傻健忘,舌體消瘦,舌質暗紅,少苔,脈細數。

滋養熄風湯

【藥物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30克,山茱萸15克,何首烏15克,當歸30~60克,赤芍、白芍各30克,蜈蚣2條,珍珠母(先煎)30克,生牡蠣(先煎)30克,鉤藤15~30克,僵蠶15克,黃芪30~60克,黨參30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方中以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何首烏滋陰息風;當歸、赤芍、白芍、蜈蚣養血通絡;珍珠母、生牡蠣平肝潛陽;鉤藤、僵蠶息風解痙;黃芪、黨參扶正補氣。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息風、養血通絡之功。

髓海不足

四肢震顫,嚴重的整個肢體震顫,雙上肢強直,典型“面具臉”,面容刻板,表情缺乏,雙目凝視,說話緩慢,語言單調,步履不穩,形體瘦削,舌暗紅,苔少,脈沉細。

經驗方

【藥物組成】何首烏20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桑椹子15克,杜仲15克,菟絲子15克,白蒺藜10克,僵蠶10克,蟬蛻10克,豨薟草10克,丹參10克,山茱萸15克,金銀花藤10克,靈芝30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方中何首烏、杜仲、菟絲子、桑椹子、女貞子、墨旱蓮、山茱萸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蟬蛻、僵蠶、白蒺藜祛風定驚;豨薟草利筋骨,治療肝腎風氣,四肢麻痹;丹參、金銀花藤活血通絡;靈芝扶正固本。

氣血虧虛

眩暈,心悸而煩,動則氣短懶言,頭搖肢顫,納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舌淡紅,苔薄白,脈沉濡無力或沉細。

停顫湯

【藥物組成】黃芪30克,龜甲15克,白芍10克,當歸12克,丹參15克,川芎12克,地龍15克,全蝎6克,珍珠母20克,白花蛇15克,僵蠶10克,秦艽10克,白蒺藜10克,甘草5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黃芪補氣升陽;龜甲、珍珠母滋陰潛陽;白芍、當歸補血;丹參、川芎補血行血,補而不膩;地龍、全蝎、白花蛇、僵蠶為血肉有情之品,息風止顫;秦艽祛風除濕,和血舒筋;白蒺藜平肝;甘草解毒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益氣血之功。

陽亢風動

頭暈目眩,頭搖,肢麻震顫,手不能持物,甚至四肢不知痛癢,胸悶泛惡,舌體胖大,苔白膩或黃膩,脈沉滑或沉濡。

經驗方

【藥物組成】羚羊角粉3克,鉤藤15克,全蝎3克,蜈蚣3條,地龍30克,川芎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羚羊角粉平肝息風;鉤藤清熱平肝息風;地龍、全蝎、蜈蚣為血肉有情之品,搜風活血通絡;白芍、川芎補血活血;甘草和中解毒,調和諸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徐州市| 开江县| 清涧县| 桐柏县| 和田县| 怀仁县| 鹿邑县| 四川省| 祁连县| 高平市| 蛟河市| 商丘市| 沾化县| 湖北省| 孟州市| 信阳市| 凉城县| 通州区| 新竹县| 香格里拉县| 晋中市| 陇川县| 剑川县| 郁南县| 长汀县| 彭泽县| 额尔古纳市| 渭源县| 普洱| 堆龙德庆县| 高州市| 瑞丽市| 临城县| 梅州市| 辽宁省| 松滋市| 突泉县| 新乡市| 固阳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