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履帶式步兵戰車技術

第一節 簡介

一、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基本概念

履帶式步兵戰車是供步兵機動和作戰用的裝甲戰斗車輛。主要用于協同坦克作戰,也可獨立遂行戰斗任務。在機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隊中,裝備到步兵班。步兵可乘車戰斗,也可下車戰斗。步兵下車戰斗時,乘員可用車上武器支援其行動。

(二)典型配置與特點

步兵戰車按行動裝置形式可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履帶式步兵戰車的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強,是各國裝備的主要車型。輪式步兵戰車的造價低,公路行駛速度快,有的國家已有少量裝備部隊。

步兵戰車由推進系統、武器系統、防護系統、通信設備和電氣設備等組成。車體前部通常為駕駛室和動力-傳動裝置,車中部為炮塔,車體后部為步兵戰斗室。有的步兵戰車在戰斗室兩側及尾門上均開有射擊孔,并裝有觀察裝置,可供步兵乘車戰斗。車體裝甲較薄,多由高強度合金鋼或輕金屬合金材料制成。車體和炮塔正面可抵御20mm穿甲彈的攻擊,側面只能防御普通槍彈。為增強防護性能,步兵戰車大多裝有煙幕彈發射器和三防裝置,車體表面涂有偽裝涂料,車內配有滅火裝置,有些還采用了復合裝甲或反應裝甲。

步兵戰車戰斗全重多為12~28t,乘員2~3人,載員6~9人。車載主要武器通常為1門20~40mm的機關炮或1~2挺機槍,有的還帶有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車載武器大都有專用的火控系統,配有觀察瞄準儀器、雙向穩定器、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其火力通常能毀傷輕型裝甲目標和低空目標,并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車載機關炮可發射穿甲彈和殺傷彈等彈種,射速一般為550~1000發/min,最大射程2000~4000m,車載反坦克導彈的射程為3000~4000m,破甲厚度400~800mm。履帶式步兵戰車的發動機功率為221~441kW。陸上最大速度60~75km/h,水上最大速度6~10km/h,陸上最大行程可達600km,最大爬坡度約32°,越壕寬1.5~2.5m,過垂直墻高0.6~1m。

(三)發展歷程與方向

1954年,法國利用AMX-13輕型坦克底盤研制出一種裝甲輸送車,載員艙兩側及尾門上開設有射擊孔,步兵可在車內進行射擊,從而實現了步兵乘車作戰的思想。這種名為AMXVCI的裝甲車,成為后來步兵戰車的雛形。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及西方一些國家相繼開始研制步兵戰車。1967年,蘇軍(前蘇聯軍隊)首先展示了BMP-1步兵戰車。該車戰斗全重輕,火力較強,并具有三防和水陸兩用功能,是當時設計得比較完善的一種步兵戰車。70年代初,聯邦德國和法國軍隊分別裝備了“黃鼠狼”步兵戰車和AMX-10P步兵戰車。“黃鼠狼”步兵戰車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方面有許多獨特的考慮,可以有效地與主戰坦克配合作戰;AMX-10P步兵戰車上雖然安有車載機關炮,但車體兩側沒有射擊孔和觀察裝置,仍以輸送步兵為主,步兵乘車作戰能力較差。80年代,步兵戰車得到迅速發展,出現了多種步兵戰車。如前蘇聯BMP-2步兵戰車,美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英國“武士”步兵戰車,以及日本89式步兵戰車等。進入90年代,一些國家在發展履帶式步兵戰車的同時,還發展了輪式步兵戰車,步兵戰車的火力、機動力和防護性能都有較大提高。例如,前蘇聯BMP-3步兵戰車,其主要武器為1門100mm兩用線膛炮,既可發射常規炮彈,又可發射反坦克導彈,火力性能較以前步兵戰車有較大改變。再如,瑞典研制的CV90步兵戰車,主要武器為1門40mm機關炮,在車體和炮塔上還安裝了附加裝甲,防護性能有了很大改進。中國生產的第一種步兵戰車是86式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的主要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加強火力和生存力,提高使用維修性能,增大車載火炮口徑,提高反坦克能力,裝備性能更加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并能對付來自空中目標的威脅。可以預見,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步兵戰車的整體性能將有更大地提高。

二、履帶式裝甲輸送車

(一)基本概念

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是設有乘載室,主要用于戰場上輸送步兵的裝甲戰斗車輛,必要時,也可輸送物資和器材或用于戰斗,在坦克和機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隊中,裝備到步兵班。

(二)典型配置與特點

裝甲輸送車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動力、傳動、操縱和行動裝置)、觀察瞄準儀器、防護系統、電氣設備和通信設備等組成。動力和傳動裝置通常位于車體前部,后部為封閉式乘載室,有的乘載室兩側和后部還開有射擊孔。車尾有較寬的車門,多為跳板式,便于載員迅速、隱蔽地上下車。車體裝甲由高強度合金鋼制成,有的采用鋁合金,可抵御普通槍彈和炮彈破片。車上一般裝有機槍,有的還裝有小口徑機關炮。

裝甲輸送車的戰斗全重為6~16t,車長4.5~7.5m,車寬2.2~3m,車高1.9~2.5m,乘員2~3人,載員8~13人,最大爬坡度25°~35°。履帶式裝甲輸送車陸上最大速度55~70km/h,最大行程300~500km。輪式裝甲輸送車陸上最大速度可達100km/h,最大行程能達1000km。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和多輪(8×8)驅動輪式裝甲輸送車越壕寬0.5~1m。多數裝甲輸送車可水上行駛,采用履帶劃水或輪胎劃水時,最大速度5~7km/h;裝有螺旋槳或噴水推進裝置的裝甲輸送車,最大速度可達10~12km/h。利用裝甲輸送車底盤還可改裝成多種變型車輛,如裝甲指揮車、裝甲偵察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等。

(三)發展歷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步兵伴隨坦克向敵沖擊時傷亡很大,一些國家開始考慮讓步兵乘載裝甲車輛,以提高其防護和越野能力。1918年,英國利用菱形坦克底盤制成第一輛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可乘載50名步兵或運輸10t補給品。同年,英國還用軍用卡車改裝成第一輛輪式裝甲輸送車。20世紀30年代,英國在輕型坦克底盤上制成“布倫”機槍運載車,并裝備英軍步兵。這種車輛只能運載3~4名步兵,后來成為英軍裝甲師的第一批裝甲人員輸送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裝甲師開始大量裝備裝甲輸送車。隨后,美國、加拿大等國軍隊也相繼裝備了此種車輛。其中,生產數量最多的是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裝甲輸送車頂部大多為敞開式或半敞開式。例如:德國的Sdkfz250、英國“劍橋”、加拿大“袋鼠”、美國M3、日本“賀哈”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裝甲輸送車得到迅速發展,許多國家把裝備裝甲輸送車的數量作為衡量陸軍機械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主要車型有:美M113A1~A3和LVTP-7、蘇BTR-60PB和MT-LB、英FV432,法“潘哈德”M3和VAB,日本73式和意大利“菲亞特”6614CM等。有些裝甲輸送車增設有小型炮塔,安裝了小口徑機關炮,將射擊孔改進為球形槍座,并采用全自動傳動裝置和性能良好的懸掛裝置,火力、機動和防護性能有了顯著提高。中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研制裝甲輸送車,60年代生產出63式裝甲輸送車并裝備部隊。70~90年代,研制和生產了89式、90式履帶裝甲輸送車和90式、92式輪式裝甲輸送車。

裝甲輸送車造價較低,變型能力強,但火力較弱,防護性能較差,多數乘載室的布置不便于步兵乘車戰斗。步兵戰車出現后,有些國家認為步兵戰車將取代傳統的裝甲輸送車,而多數國家則認為兩種車應同時發展。

三、履帶式戰車技術研究進展

(一)研究簡況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新軍事變革的背景下,“更加輕便、更加機動、更加靈活”的陸軍建設思想成為主流。在近年來的城市作戰、反恐、防暴、維和等局部快速機動作戰和低強度作戰中,裝甲步兵戰車以其靈活的機動性、強大的火力性能和優良的防護能力成為戰場的新寵,甚至開始更多地應用于單獨執行任務。

(二)德國履帶式戰車技術

德國陸軍于1971年接收了首批“黃鼠狼”1步兵戰車,該車共生產了2136輛,其最后的交付期是1975年。此后德國陸軍對該車進行了不斷改進,目前該車仍是現役標準步兵戰車。現有的改進型車有“黃鼠狼”1A3/A4/A5。2002~2005年間,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共向德國陸軍交付了74輛“黃鼠狼”1A5步兵戰車。該車新添了增強型防雷組件,車重從33.5t(1A3)增加到37t。目前,小型部隊不再需要大量“黃鼠狼”1步兵戰車,因此其中很多可以賣掉或進行改進。多年前,萊茵金屬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改進了1輛“黃鼠狼”1A3用于試驗,該車安裝了裝有先進晝/夜火控系統和“毛瑟”MK30-2型30mm機關炮的E4炮塔。

克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各占50%股份聯合投資成立“美洲獅”系統與管理公司,其研制的“美洲獅”步兵戰車將取代“黃鼠狼”1步兵戰車。首輛“美洲獅”步兵戰車演示車已于2005年12月完成。

“美洲獅”步兵戰車在很多方面與眾不同。其3名乘員和6名載員都安置在車體內,駕駛員位于車體內前部左側,車長和炮長并排坐在車體內中部,車長居右,炮長居左。每個乘員都有自己的觀察設備,在車體上共有12具潛望鏡,可進行360°觀察。另外,在車體后部有4部攝像機和1部駕駛員倒車攝像機,增強了乘員在戰場上的感知能力。載員位于車體內后部,通過跳板式尾門上下車。

在無人遙控炮塔上裝有1門“毛瑟”MK30-2型30mm機關炮和1挺MG4型5.56mm并列機槍。武器配有先進晝/夜火控系統,機關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空爆彈,射速200發/min。脫殼穿甲彈是用鎢合金制成的次口徑穿甲彈,具有極強的穿甲能力。空爆彈配備可編程引信,內裝135枚重金屬子彈丸。當彈丸通過炮口時,測速儀測出彈丸的速度并傳送給火控計算機,計算機結合激光測距儀測得的目標距離進行處理后,將設定的時間傳送給程序編制裝置,編制裝置將編制的程序感應給靠近炮口的每枚彈丸的引信,引信根據編制的程序在設定的時間內引爆,重金屬子彈便被裝藥拋出來。空爆彈既可用于打擊地面目標,也可用來打擊空中目標。火控系統包括炮長觀瞄儀器、激光測距儀、熱像儀、火控計算機等。先進的全穩式觀瞄儀器使乘員具有“獵-殲”目標的能力,即在戰場上,車長是“獵手”——捕捉目標,炮長是“殺手”——跟蹤、瞄準射擊目標。車長捕獲目標后,立即將目標交給炮長去完成射擊任務,車長再去搜索下一個目標。在必要時,車長既是“獵手”又是“殺手”,即超越炮長直接進行射擊。

“美洲獅”步兵戰車在采用基本防護時的戰斗全重為29.4t,采用A級裝甲防護時的戰斗全重為31.45t,采用C級防護時戰斗全重將達到41t。基本級防護能使車輛四周防御14.5mm槍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車體底部可防御10kg炸藥當量的高爆地雷和自鍛破片地雷的襲擊;A級防護除能防14.5mm槍彈、炮彈破片和地雷外,車體前面和側面還可抵御30mm穿甲彈的攻擊。C級防護在車體側面和炮塔頂部加裝模塊化裝甲,除達到A級防護水平外,還能防御從側面攻擊的RPG反坦克火箭彈和從上方來襲的攻頂式反坦克導彈的打擊。

發動機為10缸MT892型高功率密度柴油機,功率800kW,匹配HSWL256型6速傳動裝置。車輛最大速度70km/h,最大行程600km。

(三)意大利履帶式戰車技術

依維科-奧托·梅萊拉聯合公司研制的“標槍”步兵戰車是為滿足意大利陸軍需求而研制的。依維科防務車輛公司負責研制車輛底盤,奧托·梅萊拉公司負責武器站/炮塔部分。

2002~2006年間,意大利陸軍共接收了200輛“標槍”步兵戰車。該車采用雙人炮塔,炮塔上裝有厄利肯·康特拉夫斯公司生產的KBA型25mm機關炮和7.62mm并列機槍。用于試驗的“標槍”步兵戰車還安裝了奧托·梅萊拉公司的T60/70A型炮塔,炮塔上裝1門60mm火炮。

奧托·梅萊拉公司已向意大利陸軍交付了4輛用于試驗的“標槍”步兵戰車變型車樣車,它們分別是升高后部車艙以獲得更大車內空間的救護車、指揮車、自行迫擊炮以及反坦克戰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炮塔兩側的發射裝置可發射射程達3750m的“陶”式反坦克導彈。

“標槍”步兵戰車的戰斗全重23t,乘員3人,載員6人。車體為鋁合金裝甲全焊接結構,帶有附加鋼裝甲板。在開始設計時,車體兩側和尾門上開有射擊孔,但在后來的批量生產中去掉了射擊孔,并對載員座椅重新作了布置,即將座椅在載員艙中央的乘員面朝外布置形式改為兩排座椅均為乘員面朝里的布置形式。發動機為“依維科”V6柴油機,功率362kW,匹配ZF LSG15004速自動傳動裝置,最大速度70km/h。

(四)日本履帶式戰車技術

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研制的89式步兵戰車是由老式73式裝甲輸送車改進而來的,目前仍在服役。多年來,89式步兵戰車一直是世界同類車型中武器最精良的車輛。該車安裝的雙人炮塔裝有其國產的厄利肯·康特拉夫斯公司的KDE 35mm機關炮和7.62mm并列機槍。炮塔兩側各安裝了1具射程為4000m的反坦克導彈發射器。89式步兵戰車以及日本的其他裝甲戰車都未走向出口市場。

(五)韓國履帶式戰車技術

韓國陸軍KIFV步兵戰車于1985年首次投入使用,此后進行了改進。據稱,該車已為其本國市場生產了約2000輛。至今唯一已知的買家是馬來西亞陸軍,已接收111輛車。

目前,韓國正在試驗新一代步兵戰車。2005年5月,生產了首批3輛新一代步兵戰車樣車。與現在的韓國步兵戰車相比,新一代步兵戰車主要對裝甲防護、機動性和火力控制進行了改進。

新一代步兵戰車戰斗全重約26t,采用雙人炮塔,該炮塔上安裝1門30/40mm火炮,其左側安裝1挺7.62mm并列機槍和1具發射遠程反坦克導彈的雙管發射器。

該車安裝有1套先進的計算機化火控系統,包括車長和炮長用穩定式瞄準具。其中,車長用瞄準具為全景瞄準具,用于搜索、截獲和攻擊目標。此外,還裝有1套激光報警系統。

為改進越野機動性,新一代步兵戰車安裝了液氣懸掛裝置,車體兩側安裝有專用充氣浮筒。該車為完全兩棲型車,在水中由履帶推進。

(六)巴基斯坦履帶式戰車技術

根據許可,巴基斯坦已為其陸軍生產聯合防務公司的M113A2裝甲輸送車多年。該車進一步被改進成“塔爾哈”(Talha)和“薩德”(Saad)裝甲輸送車。

“薩德”裝甲車類似于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的AIFV裝甲步兵戰車,它是在M113裝甲輸送車的基礎上研制的。其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其載員艙后上部的裝甲是傾斜的,配備射擊孔和觀察裝置,搭載步兵可從車內進行射擊。該車可安裝各種武器,包括12.7mm遙控機槍。

(七)羅馬尼亞履帶式戰車技術

羅馬尼亞陸軍使用的ML1-84步兵戰車,實際上是俄羅斯生產的BMP-1步兵戰車,其12.7機槍外置于其載員艙左后部。目前,ML1-84步兵戰車正在按增強型ML1-84M標準進行改進、包括卸下現有炮塔,安裝以色列拉斐爾武器發展局的頂置式武器站,其上裝有1門厄利肯·康特拉夫斯公司的KBA 25mm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還裝有1具發射拉斐爾武器發展局的“長釘”遠程反坦克導彈的雙管發射裝置。動力組件也進行了改進,由英國卡特皮勒防務產品公司的功率為294kW的C9柴油機取代了原發動機。

(八)俄羅斯履帶式戰車技術

俄羅斯投入作戰的最新型步兵戰車是BMP-3步兵戰車,該車是全球同類車中性能最好的。

BMP-3步兵戰車采用雙人炮塔,裝有1門100mm火炮,除發射常規彈藥外,還可發射激光制導導彈,最大射程為5000m。炮塔上還裝有1門30mm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車體前兩側各安裝有1挺7.62mm機槍。BMP-3步兵戰車為全兩棲型車,在水中由位于車體后部的2個噴水推進器推進,最大水上速度為10km/h。

由于資金限制,俄羅斯陸軍已接收大約300輛BMP-3步兵戰車,其余的為老式BMP-1/BMP-2車。近幾年來,BMP-3在出口方面已獲得巨大成功,已知的用戶有塞浦路斯、科威特、韓國和阿聯酋。

BMP-3步兵戰車有許多變型車,包括“山貓”偵察車、搶救車和BMP-3K指揮車、駕駛員訓練車和裝備各種導彈的反坦克車。BMP-3步兵戰車的有效改進組件很多,其中包括安裝最新型“整體戰斗模塊”和“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改進后車輛命名為BMP-4步兵戰車。

俄羅斯一直對外銷售的老式BMP-2步兵戰車采用雙人炮塔、炮塔上裝有1門30mm機關炮、1挺7.62mm并列機槍和1具頂置式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許多改進組件可通用。俄羅斯KBP儀器設計局已完成現有BMP-2炮塔改進組件的研制、包括車長和炮長用新型頂置式穩定瞄準具和安裝在炮塔兩側的2具“銅號”-E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導彈最大射程為5500m。炮塔后部裝有1具AG-30型30mm自動榴彈發射器,可提供壓制火力。除BMP-3和BMP-2步兵戰車外,俄羅斯陸軍還裝備有一系列空降戰車,其中最新型的要數BMD-4空降戰車。

(九)新加坡履帶式戰術技術

新加坡動力技術公司研制了“比奧尼克斯”步兵戰車,作為其武裝部隊的本土改進型M113系列裝甲輸送車及其變型車的補充。

目前,在新加坡武裝部隊服役的兩種步兵戰車是“比奧尼克斯”25和40/50步兵戰車。“比奧尼克斯”25步兵戰車的炮塔上,裝有1門ATK火炮系統公司的穩定式M242型25mm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比奧尼克斯”40/50步兵戰車的單人炮塔上,裝有1挺非穩定式50型12.7mm機槍和1具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

新加坡迄今展出了多種“比奧尼克斯”變型車,包括裝甲架橋車和裝甲搶救車等。

(十)西班牙履帶式戰車技術

奧地利和西班牙開發出了ASCOD步兵戰車,以滿足兩國需求。西班牙將該車命名為“皮薩羅”。西班牙“皮薩羅”步兵戰車采用的火控系統和發動機與奧地利“槍騎兵”步兵戰車不同。火控系統為Mk10數字式火控系統,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發動機為MTU-183-TE22柴油機,功率比“槍騎兵”步兵戰車的小,為530kW。

“皮薩羅”步兵戰車的首批車輛包括122輛步兵戰車和22輛指揮車。現已交付西班牙陸軍。第二批“皮薩羅”步兵戰車包括106輛步兵戰車、27輛觀察車、10輛搶修車和47輛裝甲工程車。交付工作從2008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13年。第二批車有許多改進,包括新型動力裝置、第二代熱成像增強型夜視儀、增強型武器穩定系統、新型通信系統和新型十六進制電子系統、全球定位導航系統接收器,以及減少車體振動的優化設計等。

(十一)瑞典履帶式戰車技術

CV90系列戰車是為滿足瑞典陸軍需要而研制的,赫格隆公司負責生產該車的底盤,博福斯公司負責雙人炮塔,炮塔上裝有1門L70型40mm火炮。

首批生產型CV9040步兵戰車于1993年11月完成,最后一批車于2002年9月交付。除了CV9040步兵戰車外,其特種變型車有前沿指揮車、前沿觀察車和裝甲搶修車。瑞典陸軍共接收了509輛車,包括雙管120mm先進迫擊炮系統。

由CV9040步兵戰車改進而來的CV9030步兵戰車是由英國宇航系統公司赫格隆分公司作為風險投資研制的。該車裝有新型炮塔,炮塔上裝有ATK火炮系統公司的“大毒蛇”KM44型30mm機關炮,挪威是其首家用戶,共接收了104輛CV9030N步兵戰車。

下一種改進型車將進行許多新的改進,其中包括安裝ATK火炮系統公司的“大毒蛇”KM44型30mm機關炮,經改進,該火炮口徑可升級為40mm。芬蘭采購了102輛CV9030FIN步兵戰車,瑞士訂購了186輛CV9030N步兵戰車。

最新車型CV9035(或CV90MkⅢ)有重大改進,包括安裝ATK火炮系統公司的35mm/50mm火炮。

荷蘭陸軍是CV9035步兵戰車的首家用戶,訂購了184輛,于2007~2010年間交付。丹麥訂購了45輛,于2007~2009年間交付。

CV90底盤也用作CV90120-T坦克底盤,該坦克具有“豹”2或M1A1/M1A2坦克的火力,其重量只有28t,具有很大的戰術機動性。裝備有先進的主動防護系統,提高了戰場生存力。

(十二)土耳其履帶式戰車技術

目前,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的裝甲步兵戰車參與土耳其競爭后被選中,用以滿足土耳其陸軍/地面部隊指揮部的作戰需求。最終,2249輛車由土耳其FNSS公司生產。它是最近歐洲同型號車輛中訂購數量最大的項目。

土耳其地面部隊指揮部接收了許多改進型車。AIFV步兵戰車將安裝由在本地生產的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德拉加”單人炮塔,炮塔上安裝M811型25mm機關炮和7.62mm并列機槍。

該車輛的出口市場需求量很大,已向馬來西亞和阿聯酋分別銷售了211輛和136輛。可根據用戶需要研制多種改進型車和變型車。FNSS公司研制的加長型裝甲戰車,顯著增大了車內有效空間和載重量。該車可承擔廣泛的作戰任務,雙人炮塔上可安裝25mm或30mm機關炮及7.62mm并列機槍,也可安裝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的炮塔,該炮塔于2005年初曾在阿聯酋展出過。

(十三)英國履帶式戰車技術

目前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已為英國陸軍共生產出789輛“武士”步兵戰車,最終交付于1995年完成。

“武士”步兵戰車的雙人炮塔上裝1門30mm“拉登”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武器配用頂置式晝間像增強瞄準具。英國陸軍的“武士”步兵戰車已廣泛使用在戰場上,如巴爾干半島和伊拉克戰場上。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使用的“武士”步兵戰車,其車體兩側都安裝了新型嵌入式被動裝甲組件。最近,為了增強抵御火箭彈攻擊的防護力,已安裝棚格裝甲。

根據“武士”步兵戰車“殺傷力增強計劃”,將為多達449輛的“武士”步兵戰車安裝新型炮塔。該項目價值大約為5億多英鎊。

盡管英國國防采購局已為有人炮塔總裝項目成立了CTA國際公司(由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和現在的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組成的一家合資企業),但“武士”步兵戰車殺傷力增強計劃的競爭十分激烈。

除“武士”步兵戰車外,英國陸軍使用的其他變型車包括指揮車、搶救車、修理車和炮兵觀察車。

科威特是出口型“武士”步兵戰車唯一的一家用戶,已接收了254輛“沙漠武士”步兵戰車。其中,大部分車采用德爾科系統公司(現為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雙人炮塔,炮塔上裝有ATK火炮系統公司的穩定式M242型25mm機關炮和7.62mm并列機槍,兩側裝有美國雷西昂公司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的單排發射架。

(十四)美國履帶式戰車技術

美國“布雷德利”戰車有兩種基型車M2步兵戰車和M3騎兵戰車。這兩種車都采用雙人炮塔,炮塔上安裝1門ATK火炮系統公司的M242型25mm機關炮、1挺7.62mm并列機槍和1具可發射“陶”式反坦克導彈的雙管發射器。

首批“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早在1981年就生產下線了,共為美國陸軍生產了6720輛,還為沙特阿拉伯生產了400輛。

在美國陸軍服役期間,“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先后被改進為M2A1/M3A1、M2A2/M3A2和“布雷德利·沙漠風暴”行動作戰型車。車輛的改進取決于型號,但是A3不但包括“沙漠風暴”行動作戰型車的改進,而且在車長的左側安裝了一具獨立的熱像儀。該車保留了M242型25mm機關炮,但使用的是增強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在過去的幾年里,“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裝甲防護已進行了改進,并安裝有爆炸反應裝甲用于伊拉克作戰,該爆炸反應裝甲是由以色列拉斐爾武器發展局下屬的通用動力武器與技術產品公司提供的。與第一代爆炸反應裝甲相比,最新一代爆炸反應裝甲的防護水平高,重量相同,并已部署到伊拉克戰場。

四、履帶式戰車技術發展的基礎技術

近些年來,世界范圍沖突迭起,各種中低強度的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不斷發生。這種戰爭的最大特點是分布廣、突發性強、規模小、變化快,這就要求武器系統具有較高的戰略和戰術性以及強大的火力;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的出現及在武器研制領域的應用,將為世界步兵戰車的發展提供極大的助推力量。

(1)高技術條件下的新材料及能量發生、控制、運用技術的出現,為步兵戰車火力、機動、防護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例如,采用先進的材料技術研究高性能的炮鋼和穿甲彈芯;在坦克動力、傳動裝置的研制中應用耐高溫的結構材料、高溫潤滑劑、高性能的電磁材料,為發展高功率密度的發動機、電驅動系統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此外,先進的金屬與非金屬材料、隱形材料(如防敵傳感器探測的涂層)為提高裝甲車輛的防護能力提供了條件。

(2)隨著火炮性能的提高以及制導技術在炮彈上的應用,火炮的打擊將越來越精確,射程更遠。未來常規兵器將會進一步實現打擊精確化、遠程化和毀傷高效化。目前已經有許多具有精確打擊能力的導彈、制導炮彈和制導炸彈,更多的新型制導炮彈和靈巧炮彈正在研制中,先進戰斗部的研發及新型引信、高能量密度材料等在彈上適時的應用,將不斷提高彈藥毀傷效率。

(3)隨著陸軍與地面戰場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所有裝甲車輛除火力、機動、防護以外的戰斗力的第四大要素。未來戰爭中信息和信息戰能力不可或缺,信息和信息戰裝備的研究已得到普遍重視。光電技術不僅是發展高技術兵器的技術基礎,而且是改造現有武器裝備,提高其信息能力、夜戰能力、光電對抗能力的技術資源。實施光電、電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將是加快兵器裝備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4)當前裝甲車輛種類繁多,工業基礎龐大,經濟效益低下。品種繁多,導致武器通用性差,加重了戰時供應和保障的負擔。研制多用途武器系統、多用途彈藥,減少武器品種,提高武器的通用性也就是說步兵戰車的車族化、系列化和模塊化將成為必然。

綜上所述,為適應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各國在注重將履帶式步兵戰車向車族化、系列化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提高車輛的戰斗性能,其主要途徑是:增大武器的口徑,提高戰車的攻擊能力;采用特種裝甲和隱身技術,進一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增大發動機功率,進一步提高機動性;加速裝甲戰車的信息化,以增強裝甲戰車的戰斗效能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祁门县| 韶关市| 大埔区| 叶城县| 雷波县| 栖霞市| 普宁市| 赤壁市| 博罗县| 平阴县| 科技| 云南省| 河间市| 抚宁县| 嘉黎县| 永康市| 怀仁县| 祥云县| 常熟市| 安西县| 阿拉善左旗| 栾城县| 阿克苏市| 林芝县| 钟山县| 扬州市| 措美县| 财经| 集贤县| 洮南市| 中山市| 祁连县| 安平县| 鄱阳县| 长岛县| 会同县| 辽宁省| 洪泽县| 怀远县|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