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裝甲車輛設計:履帶式步兵戰車卷
- 馮益柏主編
- 6108字
- 2020-04-30 15:37:50
第七節 意大利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VCC-1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簡介
該車是根據意大利機動車輛技術局(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的發展計劃而研制的,其研制和生產均由奧托·梅拉拉公司完成,目的在于提高M113A1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戰斗性能。因此VCC-1是以意大利奧托·梅拉拉公司根據美國食品機械化學(FMC)公司特許生產的M113A1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與M113A1相比,主要改進是增強裝甲防護和改善步兵從車內瞄準射擊的條件,此外步兵的座位也有改進。最后一批VCC-1于1982年交付意軍使用,同年開始向沙特阿拉伯交付采用該車底盤研制的“陶”式(TOW)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二)結構特點
1.總體布置
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左側,其前部和左側有4個M17潛望鏡,另外還有1個裝在駕駛窗上能旋轉360°的M19潛望鏡,后者也可換成紅外夜間駕駛儀。
該車基型車,即MK1型,主要武器為1挺12.7mm的M2 HB機槍,裝在能旋轉的樞軸上。未列裝的MK2型的主要武器類型和口徑與MK1型一樣,但為遙控式。目前仍處于樣車階段的MK3型,主要武器為1門外置式20mm機關炮。
動力艙位于駕駛員右側,進、出氣百葉窗均在車體頂部。
車長位置緊挨駕駛員后,有5個M17潛望鏡;炮手在車長右側,也有5個M17潛望鏡。艙門有3個艙蓋,打開時可用于兩側與后方防護。前上裝甲板上和載員艙內均有保養發動機的工具。
載員艙可容納步兵6人,有4人在兩側,面朝外;右側還有1人靠近后門,面向后;另外1人在車體后部中央,也是面向后。該艙兩側上部甲板傾斜度大,以提高防彈性能。車體每側都有2個射擊孔,射擊孔上方均有觀察鏡。車體后門用動力操縱,放下時可作為跳板,便于步兵上下車。后門右側有1個射擊孔,左側有安全門,一旦跳板式的后門失靈時可以啟用。載員艙頂部后面還可安裝1挺7.62mm機槍,以掩護該車的后方。
車體頂部后面機槍手兩側各有1臺風扇,用以排除載員艙內的煙氣。后門的兩側各有兩個鋁制油箱。
2.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車的主要武器為1挺12.7mm M2 HB機槍,彈藥基數為1050發。
(2)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為1挺7.62mm機槍。彈藥基數為1000發。
3.動力裝置
該車采用了通用汽車(GM)公司生產的型號為6V-53的6缸水冷柴油機,在轉速為2800r/min時,該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為158kW。
4.傳動裝置
采用的是阿里遜(Allison)公司的TX-100三速自動變速箱。
5.行走系統
行動部分采用扭桿懸掛,每側有5個雙輪緣負重輪,無托帶輪。第1和第5負重輪處有液壓減振器。
該車可水陸兩用,水上行駛時用履帶劃水推進,入水前將車前防浪板升起,并使2個電動排水泵工作。
6.防護系統
(1)裝甲防護 該車車體采用鋁合金焊接結構,并在車體前部和兩側披掛附加鋼裝甲,從而增強了防護性能。
(2)特殊防護 艙內有火災報警與滅火裝置。
(三)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該車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見表1-28。
表1-28 VCC-1履帶式步兵戰車主要性能

續表

二、OTO C13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簡介
該車是奧托·梅拉拉公司專門為出口設計的,與早期的裝甲人員輸送車比較,裝甲防護增強,機動性提高,而且外形也較矮。
該車于1982年公布于世。第一輛樣車沒有射擊孔,于1983年初完成,第二輛樣車有射擊孔,于同年晚些時候完成。到1987年年初,已完成不同結構的5輛樣車。
(二)結構特點
1.總體布置
該車車體采用鋁合金焊接結構,車體前部和兩側上部傾斜較大。為保證在限定的重量內獲得最佳的防護性能,采取的其他措施是增加附加裝甲并用螺栓與車體前部和兩側裝甲連接。
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左側,在其前方和左側有4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紅外或被動式夜間駕駛儀。
炮手兼車長在車體中央,有1個指揮塔。指揮塔可旋轉360°。
動力裝置和所有的機動性部件均在駕駛員右側。動力艙有1個較大的雙開門。進出氣百葉窗位于車體頂部及左側。在發動機上方有散熱器和風扇,與發動機連接較好。轉向差速器在車體的最前部。
載員艙在車體后部,人員通過液壓操縱的跳板式大門出入,該門比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大。另外,在左側還有1個門。在頂部有3個艙門,其中兩個為長方形,一個為圓形。頂部后方兩側還有2臺電扇,用以排除武器發射時所產生的煙氣。載員座位為單人座,可以折疊。載員艙右側有3個、左側有2個射擊孔,每個上方均有觀察鏡。艙內空間便于12名乘載員存放個人的裝具和5挺5.56mm突擊步槍。
2.武器系統
主要武器:該車的主要武器是1挺12.7mm M2 HB機槍,彈藥基數為800發。
3.動力裝置
該車采用的發動機是艾索達·芙拉西尼公司生產的ID 38 SS V6機械增壓發動機,在轉速為2800r/min時的功率為265kW。
4.傳動和操縱裝置
該車采用了帶液力變矩器的液力機械傳動裝置,有5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轉向裝置類型為液壓轉向,助力操縱。采用了液壓操縱的盤式主制動器和機械操縱的停止制動器。
5.行走系統
行動部分采用扭桿懸掛,有6對負重輪和3對托帶輪,在第1、2、5和6負重輪處有液壓減振器。在履帶的上部有防護裙板,必要時裙板可以打開,便于對履帶上部進行檢查。
6.防護系統
(1)裝甲防護 該車可防穿甲槍彈和炮彈破片,如在100mm以內距離上可防12.7mm穿甲彈。
(2)特殊防護 車內發動機艙內有自動滅火裝置。任選設備有空調系統、三防裝置。
(三)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該車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見表1-29。
表1-29 OTO C13履帶式步兵戰車主要性能

續表

(四)改進車型
1.OTO C13/20步兵戰車
該車有乘員9人,其中包括步兵6人。裝有奧托·梅拉拉T20雙人炮塔,用動力操縱,內有1門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20mm MK20 Rh202機關炮、1挺7.62mm并列機槍,兩側各有3具1組由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戰斗全重15.5t。
2.OTO C13/25步兵戰車
該車有9名乘員。采用奧托·梅拉拉公司的T25雙人炮塔,也用動力操縱,內裝1門厄利空-比爾勒(Orelikon-Buerhle)公司的25mm KBA機關炮,1挺7.62mm機槍。兩側各有1組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3具。戰斗全重為15.7t。
3.OTO C13/60A和OTO C13/60M步兵戰車
該車有乘員7人,其中包括步兵4人。戰斗全重18.0t。采用奧托·梅拉拉公司的T60/70雙人炮塔,用電操縱,內裝1門60mm的60/70超高速炮、1挺7.62mm并列機槍,兩側各有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4具。
T60/70炮塔有兩種,一種為T60/70A型,有自動裝填,另一種為T60/70M型,人工裝彈。T60/70A型可選用兩種火控系統,一種是FCS Mod 60 MK1,為晝間型;另一種為FCS Mod 60 MK2,為晝夜型。
4.OTO C13/90步兵戰車
該車的乘員也是9人,其中包括步兵6人。采用奧托·梅拉拉公司的OTO T90CKL雙人炮塔,內裝1門90mm火炮、1挺7.62mm并列機槍,兩側各有3具1組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該車戰斗全重為16t。
三、VCC-80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簡介
經過可行性研究和方案確定之后,意大利陸軍方于1982年2月與奧托·梅拉拉和伊維科·菲亞特兩家公司簽訂了5年的研制合同,包括生產3輛樣車。到1988年,3輛樣車已完成,并由意大利軍方進行野外鑒定試驗。
(二)結構特點
1.總體布置
該車車體和炮塔均采用鋁合金焊接結構,車體有附加鋼裝甲,并用螺栓與車體連接。車體低矮,至炮塔頂部僅2.250m。
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其前部和兩側共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微光駕駛儀。
炮塔位于車輛中央,用電驅動,旋轉360°所需時間為6.3s,車長在左,炮手居右。動力艙位于駕駛員右側,進出氣百葉窗均在車體頂部,排氣管則在車體右側。
載員艙在車體后部,可容納6人,兩側各坐2人,均面向前;中央也是2人,1個面朝前,另1個面向后。有5個射擊孔,每個上方有觀察鏡。載員通過車后液壓操縱的跳板式后門上下車,此外還有安全門。頂部有2個長方形艙門和1個圓形艙門。
2.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車的主要武器為1門厄利空-比爾勒(Oerlikon-Buerhle)公司KBA-B02型25mm機關炮,主要部件有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等。
(2)輔助武器 該車的輔助武器為1挺7.62mmMG42/59并列機槍。在炮塔兩側各有3具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
(3)觀瞄裝置 車長有6個潛望鏡,便于周視觀察,其中車長門前的1個潛望鏡可360°旋轉。炮手前面有1個瞄準鏡,用于主炮和并列機槍瞄準。
3.動力裝置
該車采用了菲亞特(FIAT)公司生產的6V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其功率為353kW(480馬力)。
4.傳動裝置
該車采用的傳動裝置是ZF公司的ZF 20 SHT 500液力機械傳動裝置。
5.行走系統
該車可采用扭桿或液氣懸掛裝置。行動部分有6對負重輪、3對托帶輪,其上部有護板。
(三)主要技術技術性能
VCC-80履帶式步兵戰車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見表1-30。
表1-30 VCC-80履帶式步兵戰車主要技術性能

續表

四、“達爾多”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簡介
在完成新型步兵戰車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論證之后,意大利陸軍于1982年2月與奧托·梅萊拉公司和依維柯公司簽訂了1份為期5年的研制合同,合同內容包括生產3臺樣車。1998年,3臺樣車完工,隨后交由意大利陸軍進行評定,車輛取名為VCC-80步兵戰車。車輛安裝1種雙人炮塔,炮塔裝有1門厄利空·康特拉弗斯公司的25mm KBA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車載的計算機化火控系統與意大利陸軍已裝備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和“公羊”主戰坦克上所裝備的火控系統相似。
后來,意大利陸軍決定新型步兵戰車沿用VCC-80的底盤,不過需要研制一種新型雙人炮塔。炮塔裝備1門25mm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并可在炮塔兩側各裝1具萊西昂系統公司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此外,炮塔還安裝了1種與以往不同,又較為便宜的火控系統。這種組合的車輛被取名為“達爾多”(Dardo)步兵戰車。
1998年年底,依維科·奧托合作團隊獲得了第一份“達爾多”履帶式裝甲車的生產訂單,提供首批200輛“達爾多”履帶式裝甲車。在訂購的200輛車中,有196輛車是安裝奧托·梅萊拉公司“重拳”(HITFIST)雙人炮塔的基型“達爾多”步兵戰車,另外4輛分別是反坦克型步兵戰車、追擊炮車、救護車和指揮車。基型車的炮塔裝有1門厄利空·康特拉弗斯公司的25mm KBA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反坦克型步兵戰車實際上就是在基型“達爾多”步兵戰車的基礎上在炮塔兩側各裝1具“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器。順便指出,所有“達爾多”步兵戰車的炮塔都能夠安裝“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及制導系統。2002年5月30日,首輛“達爾多”步兵戰車交付意大利陸軍。雖然“達爾多”履帶式裝甲車的交付進度比原定計劃推遲了10個月,不過,依維科·奧托合作團隊希望能夠恢復正常交付進度,在2004年12月之前完成所有車輛的交付工作。
(二)結構特點
“達爾多”步兵戰車的車體和炮塔均采用鋁裝甲全焊接結構。車體和炮塔拴接有一層附加的彈道鋼裝甲,以提高防護能力。
駕駛員位于車體內前部左側,配有1個向右開啟的單扇艙蓋。艙蓋的前面裝有3具前視觀察晝用潛望鏡;夜間駕駛時,中央1具可換成被動式潛望鏡。
動力艙位于駕駛員的右側,用一塊隔板與車輛的其他部分隔開。進氣/排氣百葉窗設在車體頂部,排氣口設在車體右側。車輛采用的發動機與意大利陸軍現役“半人馬座”(8×8) 105mm坦克殲擊車所采用的發動機相同,為依維科公司的8260 V-6型四沖程多燃料水冷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20hp。
傳動裝置采用ZF公司的LSG1500自動傳動裝置。這是1種液力機械換擋&轉向系統,共有4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帶有嵌入式減速制動器。LSG1500自動傳動裝置帶有1個液力變矩器、1個減速制動器及3個行星齒輪排。轉向系統與傳動裝置采用集成式設計,轉向系統可實現對轉向半徑和原地轉向的連續靜液控制。前進擋和倒擋的控制機構采用電動自動控制,其中包括變矩器鎖止離合器。變速范圍可在4個程序之中進行人工預選,隨后,擋位即會自動選定。制動盤為自通風式,通過花鍵連接到側減速器的軸上。制動系統為全動力型雙回路制動系統,由1個發動機直接驅動的泵提供動力。
冷卻系統的設計使車輛能夠在環境溫度高達49℃、灰塵較大的極端環境條件下正常運轉。風扇采用液壓控制,轉速根據冷卻液溫度進行調節。進氣格柵設在車體前上裝甲板上。渦輪增壓器排出的廢氣進入配有消聲器的歧管,在與經過冷卻系統排出的冷卻空氣相混合之后,再通過車體右側的排氣格柵排出車外,以降低車輛的熱信號特征。
電動炮塔位于車體中央。車長在炮塔內左側,炮長在炮塔內右側。兩人各配有1個向后開啟的單扇圓形艙蓋。炮塔采用奧托·梅萊拉公司的TC-25雙人電動炮塔。雖然炮塔有兩名乘員,但也可由一個人進行控制。車長配有6具晝間觀察潛望鏡;而炮長配有1具安裝在炮塔頂部的帶有熱像儀的晝夜瞄準具,瞄準具引入有人眼安全型激光測距儀。
1999年年中,奧托·梅萊拉公司與美國科爾斯曼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3400萬美元合同,從后者購買202具DNRS晝/夜測距瞄準具,用于安裝到“達爾多”步兵戰車上。首批兩具DNRS瞄準具于1999年年底交付奧托·梅萊拉公司,所有訂貨于2004年交付完畢。DNRS瞄準具被安裝在奧托·梅萊控公司TC-25雙人電動炮塔的炮長站上。無論車輛是在靜止時還是在行進間,炮長均可借此晝夜探測、識別和打擊目標,提高首發命中力。
“達爾多”步兵戰車上安裝的DNRS瞄準具帶有:1個熱像通道;1個晝間通道,放大倍率為12倍;1個集成的人眼安全型激光測距儀;以及集成的“陶”式導彈跟蹤能力。此外,還可在車長站上顯示炮長瞄準具的熱像圖像。
炮塔裝有1門厄利空·康特拉弗斯公司的穩定型25mm KBA雙路供彈機關炮。機關炮的左側裝有1挺7.62mm MG 42/59型并列機槍。炮塔兩側各裝有1具萊西昂系統公司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導彈最大射程3750m。此外,炮塔兩側還各裝有一組4聯裝80mm電控煙幕彈發射器。
車輛后部為載員艙,可搭載6名步兵。搭載步兵通常通過車輛尾部的液壓操縱坡道板式艙門進出車輛。當坡道板式艙門不能開啟時,搭載步兵可通過設在坡道板式大門上的1個小應急門進出車輛。載員艙內的座椅布置形式是:每側各有兩個座椅,搭載步兵面朝前乘坐;中間有兩個座椅,一名搭載步兵面朝車輛左側乘坐,另一名搭載步兵面朝車輛后部乘坐。載員艙頂部設有1個向后開啟的單扇艙蓋,可使搭載人員在裝甲防護之下對“陶”式導彈發射器進行再裝填。
載員艙共設有5個射孔,其中,車體兩側各有兩個射孔,尾部坡道板式艙門左側的小應急門上有1個射孔,每個射孔都配有相應的觀察鏡,從而,搭載步兵中有5名可從車內對外進行射擊。
車輛采用扭桿懸掛系統。車體兩側有6對雙輪緣掛膠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每側有3個托帶輪。懸掛系統上部覆蓋有裙板。
“達爾多”步兵戰車的標準設備包括:全套被動夜視裝置;空調系統;乘員艙、動力艙自動滅火系統;NBC防護系統;使車輛涉水深度可達1.5m的裝置。車輛的選裝設備包括:液氣懸掛系統。可取代現用的扭桿懸掛系統;頂置激光報警系統;頂置車長穩定瞄準具。
(三)制式生產型“達爾多”步兵戰車
制式生產型“達爾多”步兵戰車的戰斗全重為23t,在加裝附加裝甲之后,車輛的戰斗全重增至26t。
奧托·梅萊拉公司表示:“達爾多”的發展潛力還包括:給炮長配備伽利略航空電子設備公司的新型第二代紅外潛望鏡;給車長配備周視潛望鏡;給車輛配備SICCONA導航、指揮和控制系統。其他改進設備包括:地雷防護組件、熱信號特征和電磁信號特征降低組件、620hp發動機、油氣懸掛裝置。此外,目前的生產型車輛只有6對負重輪,通過增加1對負重輪來獲得加長型車體,平臺可以承載更大的載荷。
1.30mm炮塔系統
作為25mm炮塔的替換產品,奧托·梅萊拉公司研制了1種配備30mm“大毒蛇”Ⅱ型機關炮的“重拳”(HITFIST)炮塔。炮塔集成裝有“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這種炮塔已被安裝在阿爾維斯·維克斯公司的“風暴”30裝甲車的底盤上進行過試驗。
2.T60/70炮塔系統
奧托·梅萊拉公司自籌資金研制了用來滿足對于先進武器系統需求的OTO T60/70A炮塔,以對抗21世紀的輕型裝甲車輛和步兵戰車。
炮塔裝備1門60mm高射速火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截至2004年年中,這種炮塔仍停留在樣機階段。
(四)主要戰技性能
“達爾多”履帶式步兵戰車的主要技術性能數據見表1-31。
表1-31 “達爾多”履帶式步兵戰車的主要技術性能數據

續表

注:在加裝附加裝甲之后,車輛的最大戰斗全重為2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