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農村防火安全有關問題研究

于果

(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煙臺支隊萊州大隊,山東 煙臺)

摘要:《消防法》立足消防工作全局,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將農村消防工作單獨列出強調,明確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加強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領導,采取措施完善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消防安全責任[1]。本文通過對當前農村消防工作現狀的深入分析,通過對現行《農村防火規范》的深入探討,試圖對農村火災和農村防火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對于《農規》的某些方面,筆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防火;消防安全;對策

1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消防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城市,城鄉消防事業發展極不平衡,廣大農村地區的消防力量還很薄弱。據統計,全國95%以上的鄉鎮未編制消防規劃、沒有專業消防力量,90%以上的村莊缺乏消防水源、沒有配備基本消防器材設施[2]。很多農村群眾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局限,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識和技能,以至于農村火災頻發,給廣大農村群眾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在此情勢下,完善農村防火規范,增強農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從源頭上提高農村抵御火災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危害,顯得尤其重要。

2 當前我國農村消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農村建筑設計布局普遍缺乏規劃。事實上,我國廣大農村基本上沒有納入城鄉總體規劃,更談不上滿足消防供水、防火間距、消防車道等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農村整體抗御火災事故的水平很低。

(2)農村建筑的耐火等級普遍較低。由于自然和歷史等原因,農村建筑大都為磚木結構或者木結構,耐火等級普遍為三級、四級,抵御火災的能力很差,一旦發生火災就會迅速燃燒,極易造成建筑坍塌,而且由于房屋間距往往很小,火災又極易在相鄰建筑間蔓延。

(3)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消防投入嚴重不足,消防基礎設施欠賬嚴重,消防水源缺乏,絕大多數農村基本沒有配置任何消防器材。

(4)農村用火方式原始落后。我國大多數農村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日常使用的燃料仍然以柴草為主,在農村經常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柴火垛。農村居民使用明火的次數遠遠高于城鎮,因此用火不慎是造成農村火災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5)農村電氣線路問題較多。農村建筑中的電氣線路往往安裝時不夠規范,加之使用年限較長,平時缺乏檢查和維護,導致線路受損老化等問題。有的村民不按規定布置線路,違規亂拉亂接電線現象突出,有的甚至隨意搭在房檐屋脊、柴草堆垛上方,造成很大的火災危險性。

(6)農村交通道路條件差,普遍沒有符合要求的消防車道。絕大多數農村距離縣城消防隊都比較遠,且鄉村公路普遍路況不佳,使得一旦發生火災消防隊往往不能及時趕到火場滅火。由于普遍沒有符合要求的消防車道,消防車還經常不能抵近火場,給滅火造成很大不便。

(7)農村消防宣傳教育普及率低,農民自防自救能力普遍較弱。由于受風俗習慣、經濟條件、消防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以及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消防宣傳教育普及率低,致使廣大農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防火滅火和消防法律知識,這也是農村火災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3 《農村防火規范》在編制和修訂中應重點體現的原則

3.1 應從農村具體實際出發,照顧到各地農村的差異性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的氣候、地理、水文等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和建筑形式等均有很大差異。因此,農村防火工作要立足農村具體實際,做到因地制宜,在保障農村消防安全的大前提下,同時便于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例如,對于農村建筑的規劃布局、防火間距、耐火等級、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如果嚴格地按照規范要求會有很大困難,所以應該考慮到農村實際,照顧到地方差異,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3.2 應突出重點場所和部位,兼顧對一般建筑的要求

農村建筑按使用性質可劃分為民用建筑和生產建筑,其中生產建筑和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火災危險性較大,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農村防火規范》應將農村生產建筑和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列為重點防護對象,如糧棉油加工廠、糧食倉庫、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商店、教會、學校等建筑,應對這類建筑采用嚴于一般建筑的標準。對于火災危險性較小的一般建筑,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放寬要求。

3.3 在規范編寫上應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農村防火規范》(以下簡稱《農規》)主要是面向基層防火干部和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為了便于他們理解和貫徹執行,《農規》的條文內容應力求簡明扼要,文字應盡量通俗易懂。

3.4 應以教育指導為主,行政管理為輔

首先,我國地域廣闊,農村面積大,數量多,而我國現有的消防力量很有限,主要力量放在縣城尚且吃力,很難照顧到鄉鎮和偏遠村落;其次,在農村進行監督檢查或者消防執法會遭遇很多的不理解,阻力很大;第三,我國農村消防宣傳教育普及率低,集中力量對廣大農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和消防基礎培訓尤為必要。

3.5 應考慮到農村經濟條件,合理確定消防投入

考慮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濟條件還相對落后,消防投入應該合理確定。消防投入過少起不到預防和撲滅火災的作用,消防投入過大又會造成資金的浪費,引起村民的不滿。所以確定一個合理的消防投入顯得尤為重要,既要能夠保障農村消防安全又要兼顧農村經濟條件和農民接受程度。

4 對農村防火安全有關問題的思考

4.1 關于農村建筑的耐火等級

《農規》4.0.1條規定:農村建筑的耐火等級不宜低于一、二級,建筑耐火等級的劃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規定[3]

農村建筑絕大部分為磚混結構、磚木結構或者木結構,特別是貴州、云南、廣西等地區的農村建筑很多都采用木結構,且當前農村建筑多為自建房或者由民間建筑隊施工完成,并沒有嚴格的質量把控,以至于我國農村建筑的耐火等級普遍不高,大都為三、四級。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農村建筑完全按照《農村防火規范》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困難,這類建筑應在建筑耐火等級上予以適當放寬。

4.2 關于農村建筑的防火間距

《農規》4.0.5規定: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6m。當建筑相鄰外墻為不燃燒體,墻上的門窗洞口面積之和小于等于該外墻面積的10%且不正對開設時,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可為4m。

我國農村房屋往往鱗次櫛比,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建筑之間是防火間距往往較小或者根本沒有防火間距,根本不能滿足《農規》6m或者4m的要求。這種情況是由農村千百年來的習俗決定的,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因此簡單的要求農村防火間距滿足《農村防火規范》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是不切實際的,筆者認為應在現有規范的基礎上予以適當放寬。

4.3 關于消防車道

《農規》3.0.11規定:村莊內的道路宜考慮消防車的通行需要,供消防車通行的道路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宜縱橫相連、間距不宜大于160m。

(2)車道的凈寬、凈空高度不宜小于4m。

(3)滿足配置車型的轉彎半徑。

(4)能承受消防車的壓力。

(5)盡頭式車道滿足配置車型回車要求。

雖然近年來的村村通工程已經使農村大部分土路變成了柏油路或水泥路,但農村道路往往狹窄,且路況往往不佳,很多地方為了防止大型車輛進入還修了路障,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防車及時快速地到達火場。然而要求農村道路完全符合《農規》要求也是不切實際的。

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考慮改進現有的消防設備或者引入新的設備,比如可以引入靈活方便的消防摩托車、消防三輪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5 結論

總的來說,考慮到農村消防工作的各種實際情況和其特殊性,筆者建議《農村防火規范》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多照顧農村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同時尊重廣大農村群眾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照顧到特殊群體,更多地體現出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以人為本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胡子榮.當前農村消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34-35.

[2] 高衛東.新<消防法>與農村消防工作.2009(3):28-31.

[3] GB 50039—2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江陵县| 房产| 富平县| 白城市| 调兵山市| 沧源| 贵溪市| 玉树县| 东阳市| 云安县| 渭源县| 务川| 秀山| 仙游县| 宁海县| 益阳市| 惠水县| 潞城市| 本溪市| 马尔康县| 太保市| 平山县| 海淀区| 米脂县| 洛隆县| 开阳县| 临邑县| 庆安县| 荃湾区| 达州市| 界首市| 乌鲁木齐县| 甘孜| 枝江市| 重庆市| 彰武县| 米林县| 抚远县| 宜州市|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