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
桐油的主要成分是長鏈十八碳-9,11,13-共軛三烯酸的甘油酯,桐油中的共軛雙鍵具有較大的反應活性,與硼酚醛共縮聚加大聚合物分子的C/O配比,從而增強硼酚醛韌性和成膜能力。
(1)改性方法 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的典型方法:首先是硼酸和苯酚進行酯化反應,生成硼酸酯,然后再和甲醛、桐油進行縮聚反應,生成含有桐油長鏈的硼酚醛樹脂。具體過程如下。
酯化反應:在裝有電動攪拌器、分水回流冷凝管及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按一定的摩爾比投入融化的苯酚、硼酸、醇類和催化劑等,在高速攪拌下加熱至100~110℃,反應5~8h,回流分水;再把體系溫度升至150℃,脫去餾出物。
縮聚反應:將上述反應體系溫度降至80℃左右,投入一定量的多聚甲醛,并加入一定量的桐油,保溫回流反應2~4h,控制反應溫度不高于110℃,然后抽真空脫去低沸點物質,直至樹脂凝膠化時間達60~150s(160℃±1℃)時出料,產物為棕色透明的黏稠液體或半固體。反應過程如下。
式中,R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連接在環的鄰位或對位,表示桐油的長鏈基團。
有報道,采用微波法合成桐油硼酚醛樹脂,并對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微波法和傳統的方法反應過程相同,只是加熱方式不同。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酯化反應:先將一定量苯酚放入微波反應器中加熱(注意:要敞口加熱,否則容易發生爆裂),將融化的苯酚、硼酸按一定比例投入裝有冷凝管、溫度計和攪拌器的三口瓶中,設置微波反應儀溫度為100~110℃,反應時間為20~40min,當瓶內溫度達到80℃,按反應底物的摩爾比稱取一定量的相轉移催化劑逐步加入反應瓶中,反應過程中,注意溫度的變化以及三頸瓶內顏色褪變的時間,防止反應過于激烈。
縮聚反應:將溫度降到80℃左右,投入一定量甲醛,并加入一定量桐油,控制反應溫度不高于110℃,保溫回流反應20min,再把體系溫度升至150℃,脫去餾出物,然后抽真空脫去低沸點物質,直至樹脂凝膠化時間達60~150s(160℃±1℃)時出料,將反應液趁熱倒出至燒杯,產物為棕色透明的黏稠液體或半固體。
兩種方法對比,微波合成反應時間僅為40min,傳統合成反應的時間為270min,其反應時間縮短了約85%左右;微波合成反應所得樹脂軟化點稍低,流動性明顯提高,聚合速度呈較大幅度地加快。另外,微波合成反應也具有分層快的特點,幾乎一停止攪拌,就可明顯看到混合物迅速分層,因此可省略傳統合成的冷卻澄清階段,進一步起到縮短時間、簡化工藝的目的。而且用微波法合成硼-桐油酚醛樹脂游離酚含量少,可減少環境污染。
加熱方法對酯化反應速率影響很大,使用微波法比常規加熱法要快得多。如達到相同的產率,微波法比常規法要快3倍。這是因為微波對物質的加熱是通過極性分子之間發生偶極作用,并以每秒鐘十億次的高速旋轉產生熱效應,體系受熱均勻,稱之為“內加熱”,其優越性在于能使極性分子的運動加劇,大大增加反應物分子間的有效碰撞頻率,使其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活化狀態,從而顯著提高酯化反應的速率,故微波輻射具有反應時間短、產率高等特點。而普通加熱方式是靠對流和傳導來實現,存在明顯的溫度梯度,加熱效果不如微波法。
(2)桐油改性機理 首先桐油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正離子。
然后與主鏈上剩余的酚核C6H5O—的鄰對位發生親電取代反應。
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紅外光譜圖見圖3-15。由于桐油長鏈分子進入了樹脂碳骨架結構,形成了化學鍵,因此在1710cm-1處出現了酯的伸縮振動特征峰。

圖3-15 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紅外光譜圖
(3)改性樹脂的性能分析
①油溶性分析 硼酚醛樹脂都是醇溶性的,一般不溶于有機油類物質,隨著改性劑桐油量的增加,樹脂的C/O比增加,產品油溶性增加,樹脂柔韌性增強。桐油與苯酚物質的量之和為1mol時,在反應條件下,控制樹脂凝膠化時間為120s(160℃±1℃),加入桐油量不同,其油溶情況不同,見表3-9。桐油量大于0.15mol后,可使改性樹脂溶解于油料之中。加入桐油量小于0.15mol時,無論其他反應條件如何,產品均較難完全溶解于油料中。
表3-9 改性硼酚醛樹脂的油溶性與桐油量的關系

產品油溶性大小也與其凝膠度(聚合程度)有關,產品油溶性增強則其凝膠度降低,即凝膠度時間延長。桐油為0.15mol,凝膠溫度為160℃±1℃時,產品的油溶性和凝膠度的關系見表3-10。
表3-10 改性硼酚醛樹脂的油溶性與凝膠度的關系

②熱性能分析 桐油并不能改善硼酚醛樹脂的耐熱性和殘炭率,反而使其耐熱性和殘炭率降低,見表3-11。桐油用量的極差最大,它是影響改性樹脂耐熱性的主要因素。桐油越少,熱分解溫度越高,即耐熱性和殘炭率越好。
表3-11 改性硼酚醛樹脂的正交實驗表

③摩擦性能分析 以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的摩擦性能分析為例。銅絲、增強纖維(錦綸、芳綸、玻璃絲等)按一定方法捻制和編織、修整后,烘干,在改性硼酚醛樹脂混合液浸漬40h,低溫(40℃)干燥24h,整型,在高溫下固化24h,輥壓打磨后檢測其摩擦性能。見表3-12。
表3-12 改性硼酚醛樹脂制備的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摩擦系數(μ)

注:1#和2#是用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制成的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3#是用改性聚桐油脂制成的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4#是用三聚氰胺、腰果油雙改性酚醛樹脂制成的含石棉編織型制動帶;5#是Trimat公司(英)GBC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6#是ScanPac公司(美)GGW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
用桐油改性酚醛樹脂為結合劑的無石棉編織型制動帶,不但低溫(100~200℃)下摩擦系數保持在0.52~0.54,高溫(200~300℃)下摩擦系數也高達0.40~0.51,且摩擦系數恢復性能良好,可保持在0.47左右。與參考試樣比較,高溫時摩擦系數顯著提高,接近美國Scan-Pac公司的GGW產品,優于英國Trimat公司的GBC產品。充分利用了硼酚醛樹脂的高耐熱性和桐油的柔韌性,使桐油改性硼酚醛樹脂成為一種很好的摩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