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安全技術(第四版)
- 劉景良主編
- 842字
- 2020-05-19 16:37:58
第二節 兩類危險源理論
事故致因因素種類繁多,非常復雜,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中的作用,可以把危險源劃分為兩大類。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是傷亡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于是,把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為第一類危險源。
正常情況下,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受到約束或限制,不會發生意外釋放,即不會發生事故。但是,一旦這些約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措施受到破壞或失效,則將發生事故,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種因素稱為第二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包括人、物、環境三個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人的失誤、物的因素和環境因素。
人的失誤即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預定的標準。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人失誤的特例,人失誤可能直接破壞第一類危險源控制措施,造成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
物的因素即物的故障,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是一種故障狀態,也包括在物的故障之中。物的故障可能直接破壞對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約束或限制措施。有時一種物的故障導致另一種物的故障,最終造成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
環境因素主要指系統的運行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照明、粉塵、通風換氣、噪聲等物理因素。不良的環境會引起物的故障或人的失誤。
人的失誤、物的故障等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失控的原因。第二類危險源出現得越頻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則越高,故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情況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兩類危險源理論認為,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發生的能量主體,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并決定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兩類危險源相互關聯、相互依存。
根據兩類危險源理論,第一類危險源是一些物理實體,第二類危險源是圍繞著第一類危險源而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或狀態。因此,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然后圍繞第一類危險源來辨識第二類危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