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裝設計
- 徐崔春 李正 楊妍編著
- 1875字
- 2020-05-19 15:51:58
第三節 服裝的意義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四項基本需要?!耙隆北环旁谑孜唬梢钥闯龇b的作用和意義是很大的。服裝是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逐漸出現的,對于人類生活、社會進步與文明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服裝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
服裝是人類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為己的實用性和為人的審美性的雙重功能,使服裝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服裝又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標志,展現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當原始人類告別了“衣毛帽皮”之后,服裝便在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充當了區分等級差別的角色之一。而在民間,不同民族服裝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其飾物也是千姿百態,變化無窮,顯示了服飾文化豐厚精湛的一面。
服裝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狀況帶來了很大變化,由產生到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今天的服裝現象已經是人類諸多生活狀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在現代人類生活中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文明的標志。
二、服裝是人類文化的表現
服裝是人類文化的一種表現。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服裝,由于其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政治制度、審美觀念、宗教信仰、歷史原因等的不同,體現在服裝上也各有自己的風格特點,表現出了一種文化的現象。
從服裝的款式、面料、圖案的特點中我們可以了解歷史、考證過去,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特點和文化特點。例如,從西歐古代服裝的造型和近代服裝的造型,可以了解西歐人的審美標準、生活狀況及思維定式。他們的“立體理念” “立體思維”影響著他們的著裝和服裝款式的演變與發展。從服裝結構上來看,立體結構在西裝袖型、西裝領型上都有具體表現,包括現在的燕尾服、女式的婚紗禮服等也是如此。而中國的服裝從歷史上看是“平面理念” “平面思維”占主導地位,表現在服裝上就是平面結構、平面著裝。這種觀念同樣也影響著中國的繪畫、雕塑和其他藝術門類,如中國畫以及中國古代的雕塑都是以浮雕居多,這也正是文化的特點與表現。
三、服裝是人類心理和人類社會活動的需要
服裝是人的第二皮膚。服裝不僅是構成環境的要素,而且能反映出穿著者的內心活動和素養。衣物作為非語言性的信息傳達媒體,可以將穿著者的社會地位、職業、色彩喜好、文化修養、個性風格等傳達給別人。人們在家里穿著寬松舒適的服裝,使身心得到休養;當人們外出時,往往根據各自不同的目的,穿上不同形式的外出服裝,給人一種不同的視覺和情感;穿著運動裝,有助于肢體活動,便于鍛煉;穿著各種工作服,便于從事各種不同的社會勞動,提高工作效率。這些著裝的心理需求和客觀存在,也正是人類社會進步與文明的體現。
四、服裝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和裝飾品
人之所以要生產服裝,首先是為了滿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即使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資料極大地豐富,服裝仍是人們維持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如果沒有服裝,人們要想生活下去是很難想象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服裝除了有維持人們生活的實用意義之外,從精神方面還對人類的生活起著裝飾、美化以滿足心理需要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國人民的經濟生活和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對服裝的穿著要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人們越來越講究款式新穎、色彩美觀、表現得體、整體和諧。
五、服裝是人們生產勞動、日常工作的安全防護品
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標志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因而人們要創造歷史和推動社會進步,必然要進行各種生產勞動和科技開發工作。人們在從事生產勞動和科技工作中穿著的服裝,不僅要具有維持生活的一般意義,而且要具有保護身體、防止損傷的安全防護作用。例如,冶金工人在高溫下進行生產操作,需要穿著防高溫的服裝,以防燒傷、燙傷;從事化工、電鍍的工人,需要穿著防腐蝕的服裝;采礦工人需要穿著牢度強的服裝;潛水作業人員需要穿耐水浸泡的服裝;消防人員滅火時需要穿著既防水又防火的服裝;到高山嚴寒地帶進行科學考察和地質勘探的人員則需要穿著防寒性強的耐寒服裝;宇航員飛行時需要穿著特制的宇航服;某些醫療和科研人員工作時需要穿防輻射的服裝等。
六、服裝是文化生活中的藝術品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活躍。服裝雖然是一種物質產品,但在一定領域和情況下,也是一種藝術品,并能很好地顯示出它的藝術特色。在文化活動領域內是不能缺少服裝的,通過服裝來創造各種藝術形象以增強文化活動的光彩是必需的。如在戲劇、話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雜技、曲藝等文藝活動中,演員們都穿著特別設計的服裝來表演,只有這樣才會加強藝術表演者的形象美,增強藝術表演的感染力,提高觀眾的欣賞樂趣。圖1-9是傳統戲劇演出服裝。
圖1-9 傳統戲劇演出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