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種經濟動物疾病防治大全
- 李典友 高本剛編著
- 4178字
- 2020-05-19 15:14:09
三、火雞常見疾病防治
(一)新城疫
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自病雞呼吸道、消化道排出的病毒,經污染空氣、飼料、飲水等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以飼養密度過大、創傷和交配等接觸性傳染為主。各種日齡的火雞均可感染,尤其是雛火雞更易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寒冷季節更易流行。
1.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垂頭縮頸,翅膀下垂,常待在暗處,不食,體溫升高至43~44℃,冠髯變暗紅色或藍紫色,呼吸迫促,腹瀉,糞便呈綠色或血色,嚴重脫水,震顫,頸斜,腿、翅麻痹,死亡率高。
剖檢可見腺胃乳頭、肌胃角質下層、腸道黏膜有出血點。本病可見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出血明顯。急性型嚴重時形成潰瘍。呼吸道、心臟及全身脂肪組織有出血點。慢性型僅見腸黏膜出血或偶見潰瘍灶。
2.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變可做初步診斷。確診需采取血清或用免疫熒光試驗,檢查病料中的病毒抗原確診本病。
3.防治方法
此病目前無特效治療藥物,引進新火雞必須嚴格檢疫后確認健康才能入群飼養,防止帶入病毒擴大傳染,并用免疫法防治。10日齡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每只1滴(按1∶20比例稀釋),5周齡和9周齡時分別接種1次。對于1月齡以上的火雞,用新城疫苗Ⅰ系疫苗按1∶100比例稀釋后進行翅根刺種,接種后3~5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2年。發現病火雞及時封鎖疫區,捕殺病雞,嚴密無害化處理病火雞并對雞舍場地、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二)黑頭病
本病又稱盲腸肝炎,為火雞特有的疾病,是由一種叫作組織滴蟲的原生動物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病主要侵害火雞的盲腸和肝臟。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傳染,主要發生于夏季,多發生于3~12周齡的雛火雞,成雞多為隱性感染。
1.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松亂,縮頭垂翅,怕冷,身體蜷縮擠堆,常將頭伸在翼下,呆立于雞舍一角,打瞌睡。病雞早期食欲減退,逐漸絕食,排淡黃色或淡綠色的水樣稀糞;急性嚴重病雞排出帶血的糞便,或完全是血液。病后期有的病雞頭部皮膚瘀血,呈藍紫色,故有“黑頭”之稱。病程通常為1~3周。病愈雞的糞便中仍有原蟲,帶蟲時間可達數周至數月。
2.防治方法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不喂腐敗變質或不衛生的飼料。控制雞盲腸蟲,特別是異刺線蟲。要在有網的場地上飼養,遠離其他家禽,火雞場不得同時養其他雞,并勿使用養過雞兩年以上的場地。火雞5~8周齡時在飼料中不斷配用殺滅原蟲藥物,如用左旋咪唑驅蟲1次,用量以每千克體重36克療效良好。治療本病用呋喃唑酮(痢特靈),按0.03%~0.04%的比例拌入飼料中讓雞自食,連續喂給7~8天。藥物必須充分研細后和飼料攪拌,以防中毒。嚴重病雞在用呋喃唑酮(痢特靈)治療的同時,可用青霉素100萬單位混于1000毫升水中,一半拌料喂給,另一半飲水,1天3次,連續5~7天,療效較好。此外,也可用卡巴胂片(含量0.3克),每片溶于10毫升水中,每日灌服1毫升,連服1周即可治愈。2%滅滴靈(甲硝噠唑)拌料(預防量用量減半)連用3~5天可以控制和治療此病。
(三)亞利桑那桿菌病
本病為幼火雞的一種傳染病,呈急性或慢性敗血癥狀。病原是腸道中的亞利桑那桿菌,主要是通過蛋殼傳染,飼料、飲水被病火雞糞便污染可加速本病在禽群中的流行。4周齡以內的雛火雞最易感染。死亡多見1周齡病雛火雞。
1.癥狀
患病幼火雞精神萎靡,垂頭閉眼,羽毛松亂,拒食,腹瀉,糞便多呈黃白色,有時帶血,肛門周圍羽毛被稀糞黏糊;當細菌侵入腦神經時會出現運動失調,蹲伏不起,行走困難,震顫;少數表現單眼或雙眼眼球渾濁或失明。有些病雛火雞頸扭曲。成年病火雞帶菌者無癥狀。
剖檢死于敗血癥的幼火雞不見明顯病變,有的發現有腰膜炎,肝臟腫大有黃色斑紋,膽囊擴大,心臟變色;少數病幼母火雞可見卵巢炎或輸卵管炎。多呈全身性敗血病變。肝膽腫大呈土黃色,有斑紋,膽囊和脾腫大。心肌腫脹表面有出血點,肺有大小膿腫,氣囊、腹腔和胸腔有微黃干酪狀滲出物,大小腦充血。
2.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及剖檢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取病死火雞的心血涂片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染色陰性大小桿菌。
3.防治方法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種蛋及孵化用具,勿將雛火雞及其他家禽的雛禽混養,以隔離傳染源。治療用磺胺嘧啶(0.2%~0.25%)、磺胺二甲基嘧啶(0.5%)以及慶大霉素或新霉素拌于飼料或飲水中,連喂2~4天。屠宰前幾天應停用磺胺類藥物。
(四)雛火雞白痢
本病是由白痢沙門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侵害雛火雞。
1.癥狀
病雞精神萎靡,翅膀下垂,羽毛松亂,眼閉如瞌睡,食欲廢絕,拉白屎(石灰樣糞便),肛門常沾糞污,身體虛弱;最后衰竭而死亡。
2.防治方法
加強飼養管理,育雛室保持清潔干燥,勤換墊草,防止食槽水盆被糞便污染,并在入孵前對種蛋進行消毒,孵化器具和場地嚴格消毒。治療本病每只雛雞用0.1克鮮大蒜,搗碎后混于飼料中喂給,每天1次,連服3天有防治效果。在病雛火雞的飼料中添加1%磺胺脒或每只雛火雞每天喂20~30毫克土霉素,連服3天。
(五)火雞霍亂
本病又稱巴氏桿菌病,是由禽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病源是病禽和帶菌禽,病菌隨污染的排泄物、分泌物和病死尸體擴散,經飼料、水、飛沫傳播,而各種應激因素是發病和流行的重要誘因。本病主要見于早上開料時,尤其是肥胖火雞。
1.癥狀
最急性型幾乎不見任何癥狀即突然死亡。一般病癥為精神委頓,羽毛松亂,離群不愛活動,瞌睡,食欲減退或廢食,下痢,排出灰白色、黃綠色或灰黃色稀糞。有的呼吸困難,冠和肉垂、皮瘤呈青紫色并腫脹。病程1~3天死亡。慢性型多流行于后期成齡火雞,表現肉垂、皮瘤腫大,關節腫脹,伏地不起或跛行,病程延至1~2個月,多數死亡者影響生長和產蛋。
剖檢:突然死亡除一般性敗血癥變化外,常無明顯眼觀病變。急性型病火雞在心外膜和心冠脂肪上有出血點;肝腫大,有灰白色小壞死灶,表面有出血點;瘀血,表面散布針尖大小的黃白色壞死點,膽囊脹滿;肺有出血點;脾、腎、淋巴結等組織均有出血變化。慢性型病火雞僅見肺、氣管、氣囊、鼻腔、胃、腸等局部有壞死灶,內有干酪樣物。
2.診斷
本病根據發病、臨床癥狀和病變的特征性可做初步診斷。確診需在實驗室進行病原的分離鑒定和實驗動物發病試驗。
3.防治方法
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清潔衛生及消毒,妥善處理病死火雞和污染物。引進新火雞必須隔離觀察1~2周,證明健康無病方可入群飼養,并在8~10周齡肌內注射霍亂疫苗,12~15周齡再接種1次。發生本病立即將病火雞隔離治療。用土霉素0.05%~0.1%混于飼料中連喂5~7天或用金霉素按每千克體重40毫克,連喂3天,并對雞舍、用具等用3%來蘇兒或5%漂白粉等藥液進行消毒。病死禽尸體一律銷毀或深埋。
(六)球蟲病
本病主要是由艾美爾屬的球蟲寄生在盲腸和小腸內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外界潮濕高溫,飼料、飲水被污染,飼養密度大均可誘發本病。本病主要危害3月齡內的幼火雞。
1.癥狀
患病雞精神委頓,呆立羽松,嚴重貧血,消瘦,排出帶有白色水樣或帶血的糞便,肛周圍羽毛黏糊。
剖檢可見到的典型病變是小腸、盲腸壁出血,增厚,嚴重時出現糜爛,腸內有血樣內容物或血液。
2.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的特征可做初步診斷。從病變腸黏膜、腸內容物和糞便中檢出球蟲裂殖子和卵囊即可確診本病。
3.防治方法
把幼火雞和成年火雞分開飼養,防止帶蟲雞感染幼火雞。火雞要多喂些復合維生素或青綠飼料以增強火雞抗病能力。發病期間要限制麩皮及貝殼粉的用量,因這兩種飼料有促進球蟲發育的作用。飼養場地要保持清潔和干燥,定期更換新土,注意向雞舍內撒些熱草木灰。定期用20%熱堿水對飼養用具消毒,雞舍地面可用20%生石灰水消毒。雞舍中的糞便必須每天清除,堆積發酵5天以后可殺死糞便內全部卵囊。
火雞嚴重感染球蟲病,目前治療多采用下列藥物:①磺胺喹吖惡啉0.05%、磺胺二甲嘧啶0.2%、磺胺吡嗪0.03%,飲水喂藥,連喂7天左右,即可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用作預防給藥濃度減半;②按每千克精飼料用1~2片痢特靈(每片0.1克),喂藥時可用水將藥片化開后拌飼料,連喂藥3~5天,有較好的治療效果;③按每只幼火雞每天用金霉素5毫克劑量喂藥,將金霉素溶于水中,再拌入飼料內喂給或作飲水用,連喂藥5~7天或喂到無血便后3天為止;使用抗生素液必須隨用隨溶于水,并在2小時內用完,以防藥物失效;④每100只雛火雞,每天喂給40~90克鮮韭菜,喂前先將韭菜切碎,混于飼料中,連喂10天有效;經常喂韭菜還有預防作用。
(七)蛔蟲病
火雞蛔蟲病是火雞常見的腸道寄生線蟲病。成蟲主要寄生于腸道,特別是在小腸內寄生。飼養場地不衛生、飼養密度過大、管理差,火雞吞食被感染性蟲卵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感染。各齡期的火雞均可受侵染。
1.癥狀
火雞寄生蛔蟲后羽毛松亂,雞體消瘦或拉出蟲體。
2.診斷
取糞便鏡檢出蛔蟲成體和蟲卵可確診為蛔蟲病。
3.防治方法
平時加強飼養管理,飼料和飲水要保持清潔,健康雞不要接觸病雞糞便,勤清掃糞便并堆積發酵處理,病雞污染過的場地要消毒。防治方法:常用左旋咪唑20~25毫克/千克體重混飲或1次頓服驅蛔靈200~250毫克/千克體重,將藥片研碎拌入飼料中喂服。如有必要,1周以后再喂藥1次。
(八)曲霉菌病
本病主要是由煙曲霉菌、黃曲霉菌和土霉菌引起的傳染病。雛火雞易感性比成年火雞高,主要是火雞吃了發霉飼料和吸入了霉菌孢子,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飼養管理不善、飼養條件差、雛火雞營養不良等可促使火雞發生此病。雛火雞發病的死亡率較高。
1.癥狀
病雞發病多呈急性發作,精神委頓,喜臥,發病時出現體溫升高,減食或拒食,癱瘓等癥狀,并迅即死亡。病程稍長的表現為呼吸困難,食欲減退,渴欲增加,伸頸氣喘,離群蹲在一角,后期下痢,有時還出現麻痹或驚厥。病程2~4周死亡。病程延長轉為慢性,表現為精神委頓,食欲不振或不食,消瘦,喘息,皮膚呈藍紫色,少數病雞出現頭頸扭曲等神經癥狀。
剖檢可見肺和氣囊或氣管中有霉斑結節,其他器官如肝、腸黏膜和胸腔有小結節。有的在胸腹腔漿膜、腸漿膜上也有霉斑。
2.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變的特征可做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涂片鏡檢,取霉斑結節少許置載玻片上滴1~2滴10%氫氧化鉀溶液,用針搗碎組織后蓋上蓋玻片,鏡檢到菌絲和孢子確診本病。
3.防治方法
預防本病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防止雞舍潮濕,禁喂霉敗飼料,禁用發霉墊草,保持舍內、育雛舍干燥、清潔、通風。治療用制霉菌素按5000單位/只拌料,每天2次,連喂2~4天;或飲用硫酸銅溶液(1∶3000)(預防用量減半),連用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