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
- 秦大同 謝里陽主編
- 1296字
- 2020-05-19 14:51:22
2.3 對鑄造結構要素的具體尺寸要求
2.3.1 鑄件壁厚
表2-2-27 鑄件最小允許壁厚 mm

注:1.結構復雜的鑄件及灰鑄鐵牌號較高時,選取偏大值。
2.特大型鑄件的最小允許壁厚,還可適當增加。
2.3.2 加強肋
為避免截面過厚,采用加強肋。為保證鑄件的強度與剛度,選擇合理的截面形狀,如T字形、I字形、槽形、箱形結構,并在薄弱部分安置加強肋(見表2-2-28~表2-2-30)。
表2-2-28 灰鑄鐵件外壁、內壁和加強筋的厚度 mm

表2-2-30 兩壁之間肋的連接形式


注:抗彎和抗扭曲性大致按序號順序遞增。
2.3.3 壁的連接與過渡
鑄件壁的連接或轉角部分容易產生內應力、縮孔和縮松,應注意防止壁厚突變及鑄件尖角。
①鑄件的結構圓角 鑄件壁的轉向及壁間連接處均應考慮結構圓角,防止鑄件因金屬積聚和應力集中產生縮孔、縮松和裂紋等缺陷。此外,鑄造圓角還有利于造型,減少取模掉砂,并使鑄件外形美觀。鑄造外圓角半徑R值見表2-2-31。
鑄件內圓角必須與壁厚相適應,通常圓角處內接圓直徑應不超過相鄰壁厚的1.5倍,鑄造內圓角半徑R值見表2-2-32。
②鑄件壁與壁相交時,應避免銳角連接 壁的具體連接形式與尺寸見表2-2-33。
表2-2-31 鑄造外圓角半徑R值 mm

注:如果鑄件不同部位按上表可選出不同的圓角R數值時,應盡量減少或只取一適當的R數值,以求統一。
表2-2-32 鑄造內圓角半徑R值 mm

注:對于高錳鋼鑄件,內圓角半徑R值比表中數值增大1.5倍。
表2-2-33 壁的連接形式與尺寸



注:1.圓角標準數列(mm)為:2、4、6、8、10、12、16、20、25、30、35、40、50、60、80、100。
2.當壁厚大于50mm時,R取數列中小值。
③不同壁厚相接應逐漸過渡 鑄件的厚壁與薄壁相連接時,連接部位的結構應從薄壁緩慢過渡到厚壁。過渡的形式與尺寸見表2-2-34。法蘭鑄造過渡斜度見表2-2-35。
表2-2-34 壁厚的過渡形式與尺寸 mm

表2-2-35 法蘭鑄造過渡斜度 mm

2.3.4 孔邊凸臺、內腔、鑄孔
表2-2-36 孔邊凸臺

表2-2-37 平面上凸臺尺寸 mm

表2-2-38 最小鑄孔尺寸 mm

注:1.不通圓孔最小容許鑄造孔直徑應比表中值大20%,矩形或方形孔其短邊要大于表中值的20%,而不通矩形或方形孔則要大40%。
2.表中表示加工后孔徑,
表示不加工的孔徑。
3.難加工的金屬,如高錳鋼鑄件等的孔應盡量鑄出,而其中需要加工的孔,常用鑲鑄碳素鋼的辦法,待鑄出后,再在鑲鑄的碳素鋼部分進行加工。
表2-2-39 鑄造內腔

表2-2-40 鑄造斜度

注:當設計不同壁厚的鑄件時,在轉折點處的斜角最大增到30°~45°(見表中左圖)。
2.3.5 鑄件尺寸公差
鑄件的尺寸精度取決于工藝設計及工藝過程和控制的嚴格程度,其主要影響因素有:鑄件結構復雜程度;鑄件設計及鑄造工藝設計水平;造型、制芯設備及工裝設備的精度和質量;造型材料的種類;鑄造合金種類;鑄件熱處理工藝;鑄件清理質量;鑄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質量等。
鑄件尺寸公差等級分為16級,表示為DCTG1~DCTG16(見表2-2-41)。不同生產規模和生產方式的鑄件所能達到的鑄件尺寸公差等級是不同的(表2-2-42和表2-2-43)。
鑄件尺寸精度要求越高,對上述影響因素的控制越嚴格,但鑄件生產成本相應地有所提高。因此,在規定鑄件尺寸公差時,必須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達到既保證鑄件質量,又不過多增加生產成本的目的。
表2-2-41 鑄件尺寸公差數值(GB/T 6414—2017) mm

表2-2-42 小批或單件生產鑄件的尺寸公差等級(GB/T 6414—2017)

表2-2-43 成批和大量生產鑄件的尺寸公差等級(GB/T 6414—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