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鱔泥鰍營養需求與飼料配制技術
- 余登航主編
- 2268字
- 2020-05-19 14:29:42
第四節 我國泥鰍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 我國泥鰍養殖的發展概況
我國泥鰍養殖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但養殖進展緩慢,規模也不大,且各地發展不平衡。許多地方仍以天然捕撈為主,人工養殖仍處于次要地位。多數地區的泥鰍養殖,除部分專業戶外,仍以漁(農)戶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坑池養殖較為普遍,而且泥鰍人工養殖的技術應用還不太普及,加上由于規模小、養殖戶分散,產量和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0世紀90年代后期,泥鰍養殖開始從小水體養殖向規模化生產發展,養殖形式有池塘養殖、網箱養殖、水泥池養殖等多種養殖方式。
二、 我國泥鰍產業的現狀
縱觀國內泥鰍養殖狀況看,泥鰍的養殖品種主要以黃板鰍(大鱗副泥鰍)和青鰍混合養殖為主。由于黃板鰍生長較青鰍快且個體較大,是出口的理想品種,因此人工苗種繁育主要以黃板鰍為主。隨著泥鰍苗種人工繁育技術的進步,現在泥鰍養殖的苗種不再完全依賴野生苗種,發展到野生苗種與人工苗種共存的狀態。目前規模化人工繁育優質大規格苗種的技術尚未成熟,但在科研院所、苗種繁育場的努力下,正在積極開展突破該項技術瓶頸的工作。以前的泥鰍養殖,主要是零星單池的小生產經營,連片集約化規模養殖只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的養殖形式,因為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所以很快便受到群眾的歡迎和重視。如池塘高密度規模化養殖模式近幾年在各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前只是農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池塘、稻田零星養殖,而目前有一些社會力量看好泥鰍產業,已開始注入資金進行批量生產經營,泥鰍養殖業的投資呈現多元化趨勢。
三、 我國泥鰍養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泥鰍養殖發展迅速,且規模日益擴大,但目前泥鰍養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歸納如下。
1.人工繁育的優質大規格苗種極為短缺
大規格苗種培育成活率低,不能進行規模化生產。目前泥鰍人工苗種主要是供應泥鰍水花苗和夏花寸片,由于大規格苗種培育技術尚未成熟,導致從人工苗種到大規格苗種的成活率很低,許多養殖戶外購拿回去進行養殖的風險非常大,即使是經過人工飼料馴化了的夏花寸片,也要在經過苗種培育試驗后再考慮大量引種養殖,否則養殖風險會大大增加。
2.野生捕撈的泥鰍苗種質量不過關、數量不足
一是泥鰍苗種魚龍混雜、以次充好,如將生長速度慢、長不大的泥鰍品種(如“花鰍”等)作為泥鰍苗種出售,養殖戶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泥鰍增重一倍都不到,損失慘重,甚至有些養殖戶為了減少虧損,把養了一年后長不大的泥鰍,冒充泥鰍苗種出售。二是目前泥鰍養殖苗種在較大程度上依賴野生資源,野生苗種一般采用藥捕、電捕等對苗種傷害較大的捕撈方式收集,再經高密度暫養、長途運輸這些環節,極易導致苗種體質下降,造成成鰍養殖的生長速度慢,且成活率低。三是野生泥鰍生存環境的破壞致使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另外人工繁育苗種缺乏和良種選育的滯后,市場缺乏優質苗種,同時導致泥鰍苗種價格高位。
3.泥鰍的養殖方式亟須調整
目前各地興起的泥鰍池塘高密度規模化養殖方式,盡管有過高投入高產出的先例,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增大了養殖風險,需要盡快做出調整,探索新的養殖方式,實行養殖方式的多元化來規避養殖風險。養殖方式亟須調整的原因有三:一是在當前野生苗種質量差、人工繁育的優質苗種數量少、苗種價格高、養殖成本不斷提高和缺少優質可靠的泥鰍配合飼料的情況下,這種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方式的風險急劇上升。稍有不慎,即由于成本高、病害、生長慢、商品規格小等原因而蒙受巨大損失。如一些泥鰍養殖戶,為了快速致富,復制別人以前的泥鰍致富奇跡,畝放500千克泥鰍種,辛辛苦苦養殖一年,收獲時增重一倍都不到,大多數都達不到上市規格。二是池塘高密度規模化養殖方式塘口面積小,池塘建造與防逃設施等費用高,高密度養殖常常導致增重倍數低,收獲時成鰍商品規格小,很難養成20~40尾/千克的大泥鰍。三是以前一些池塘高密度規模化養殖是以賺取地區差價、季節差價為目的,為方便集中銷售而以暫養為主、養殖為輔的養殖方式。隨著近年來泥鰍野生資源減少及差價越來越小,這種養殖方式已逐漸失去了它的優勢。
四、 我國泥鰍產業的發展趨勢
從泥鰍的養殖現狀及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今后對泥鰍的研究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泥鰍苗種繁育
以科研院所和苗種繁育場為支撐,加大科研投入,力爭早日突破苗種生產技術瓶頸,實現泥鰍大規格苗種規模化生產,擺脫對野生苗種的依賴,解決苗種質量、數量和提高苗種成活率的問題。同時積極開展泥鰍的遺傳育種工作,選育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的優質良種資源,通過實現規模化苗種培育與良種相結合,從而確保源源不斷地向市場提供優質苗種。
2.創新泥鰍的規模化養殖方式
在泥鰍池塘高密度規模化養殖模式下,養殖風險大大增加。因此積極探索泥鰍與四大家魚或養蟹池塘套養模式、大面積池塘畝產千斤主養模式、綠色無公害的稻田養殖模式等,可大大降低苗種投放量、餌料投喂量,進行合理密度養殖以獲取更大的增重倍數,從而降低餌料系數,提高商品鰍規格。力求用盡量低的養殖成本來規避養殖風險,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3.探索泥鰍的生態繁育與自繁自養新模式
充分利用農村的藕田、菱角田、稻田等,進行泥鰍魚苗到大規格魚種的培育,在不影響藕、稻產量的情況下,生產大規格優質苗種,用于池塘精養或魚池套養。有些地方已經在做試驗,但技術措施不到位,要么是清塘消除敵害不徹底,要么沒有肥水培育生物餌料,要么是菱、藕密度太高使得水體光照太弱,有些地方把親本放在菱、藕田里自然繁殖后,也沒有采取措施把親本捕撈上來,因此成活率不理想。如何合理進行生態繁育、自繁自養提高苗種成活率,還需要進行一定的試驗和探索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