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細菌性疾病

考綱考點:魏氏梭菌病(仔豬梭菌性腸炎、羊猝疽、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兔魏氏梭菌病)的流行病學、主要癥狀與病理變化、防控

魏氏梭菌病是由產氣莢膜桿菌(亦稱魏氏梭菌)引起的多種動物的一類傳染病的總稱。主要包括仔豬梭菌性腸炎、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羔羊痢疾、兔魏氏梭菌病等疫病。

一、仔豬梭菌性腸炎(仔豬紅痢)

仔豬梭菌性腸炎又稱為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俗稱仔豬紅痢,是由C型和/或/A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1周齡仔豬(主要侵害1~3日齡)高度致死性的腸毒血癥,其特征為出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腸后端的彌漫性出血或壞死性變化。

(一)病原

(二)流行特點

(三)癥狀與病理變化

病理解剖眼觀病變見于空腸,有的擴散到回腸。①病變腸段呈暗紅色,與正常腸段界限明顯。②腸腔充滿血染的液體,并含有壞死組織碎片,腸系膜淋巴結鮮紅色,腸黏膜彌漫性出血。③病程長的以壞死性炎癥為主,黏膜呈黃色或灰色壞死性假膜,容易剝離。在壞死腸段的黏膜下層及充血的腸系膜淋巴中有數量不等的小氣包。④脾邊緣有小出血點,心肌蒼白,心外膜有出血點。⑤腎呈灰白色,膀胱黏膜有小出血點,腹水增多呈血性,有的病例出現胸水。

(四)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變特點可作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臨床實踐中應與仔豬黃痢、白痢、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等疫病區別診斷。

(五)防控

應做好以下幾點:①加強飼養管理,對豬舍、場地、環境經常進行清潔衛生和消毒,特別是產房更為重要。接生前母豬的奶頭要清洗消毒。②疫苗免疫:可在母豬產前1個月和半個月各肌注仔豬紅痢滅活菌苗1次,每次5~10mL若經產母豬在1~2胎分娩前已分2次注射過本苗,以后只需在分娩前半個月注射1次。③藥物預防:由于本病發生迅速,病程短,發病后用藥治療療效不佳,必要時用抗生素對剛出生仔豬立即口服,每日2~3次,作為緊急藥物預防。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天,青霉素鉀和鏈霉素各10萬單位,加蜂蜜調制成糊狀抹于舌面,可防止本病發生,治療時兩藥各每千克體重1萬單位給藥。④仔豬出生后可盡早注射抗紅痢血清預防。

二、羊猝疽

是羊梭菌性疾病中的一種,是由C型魏氏梭菌(產氣莢膜梭菌)的毒素所引起,以潰瘍性腸炎和腹膜炎為特征。該病可與羊快疫(腐敗梭菌引起)發生混合感染。

(一)流行特點

1~2歲綿羊發病較多常見于低洼、沼澤地區,多發生于冬、春季節主要經消化道感染常呈地方流行性。

(二)臨診癥狀

病程短促,常未見到臨診癥狀即突然死亡。有時發現病羊掉群、臥地,表現不安、衰弱、痙攣、眼球突出,在數小時內死亡。死亡是由于毒素侵害神經元發生休克所致。(與羊快疫混合感染,表現為突然發病、病程短,幾乎看不到臨診癥狀即死亡。)

(三)病理變化

主要見于消化道和循環系統。①十二指腸和空腸黏膜充血、腐爛,有的區段可見大小不等的潰瘍。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積液,后者暴露于空氣后,可形成纖維素絮塊。漿膜上有小點狀出血。③病羊剛死時骨骼肌表現正常,但死后8h內,細菌在骨骼肌內增殖,使肌間隔積聚血樣液體,肌肉出血,有氣性裂孔(與羊快疫混合感染時,胃腸道呈出血性、潰瘍性炎癥變化,腸內容物混有氣泡,肝腫大、質脆,色多變淡,常伴有腹膜炎)。

(四)診斷

初步診斷:成年綿羊突然死亡,剖檢見糜爛和潰瘍性腸炎、腹膜炎、體腔積液。確診需從體腔滲出液、脾臟等取材作細菌分離和鑒定,及從小腸內容物中檢測有無C型魏氏梭菌所產生的毒素。

(五)防控

加強平時的飼養管理和防疫措施。每年定期接種1~2次羊快疫-羊猝疽二聯苗或羊快疫-羊猝疽-羊腸毒血癥三聯苗。還可選用我國研制的七聯干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羊腸毒血癥-黑疫-肉毒中毒-破傷風七聯苗)。

三、羊腸毒血癥

羊腸毒血癥是由D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毒血癥疾病,因該病死亡的羊腎組織易于軟化,因此又稱為軟腎病。本病在臨診癥狀上類似羊快疫,故又稱羊快疫。

(一)流行特點

綿羊、山羊均可感染本病。綿羊發生較多,山羊較少,2~12月齡的羊最易發病,發病羊多膘情較好。羊只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飼料或飲水,芽孢便進入消化道而感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條件性。在牧區,多發于春末夏初青草萌發和秋季牧草結籽后的一段時期。多呈散發。

(二)癥狀

本病潛伏期很短,多突然發病,很少見到臨診癥狀,往往在出現臨診癥狀后便很快死亡。癥狀可分為兩種類型。以抽搐為特征:四肢出現強烈的劃動,肌肉震顫,眼球轉動,磨牙,口水過多,隨后頭頸顯著抽搐,往往死于2~4h內。以昏迷和靜靜死去為特征:病程不太急,早期步態不穩,以后臥倒,并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咯咯作響,繼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發生腹瀉,通常3~4h內靜靜死去。

(三)病理變化

常限于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真胃含有未消化的飼料,回腸呈急性出血性炎癥變化,心包常擴大,內含灰黃色液體和纖維素絮塊,肺臟出血和水腫,胸腺常發生出血,腎臟比平時更易于軟化,似腦髓狀。組織學檢查腎皮質壞死,腦和腦膜血管周圍水腫,腦膜出血,腦組織液化性壞死。

(四)診斷

初步診斷可依據本病發生的情況和病理變化,確診需依靠實驗室檢驗。

(五)防控

本病重在預防:加強飼養管理,農區、牧區春夏之際避免搶青、搶茬,秋季避免吃過量接籽飼草,精、粗、青料要搭配合理。在常發地區定期注射二聯苗或五聯苗。發病時將病羊隔離,病程稍長的可用抗菌藥物或對癥治療。尚未發病羊只轉移到高燥地區放牧,同時用疫苗緊急預防接種。

四、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由B型產氣莢膜梭菌所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種急性毒血癥。該病以劇烈腹瀉、小腸發生潰瘍和羔羊發生大批死亡為特征。

(一)流行特點

主要危害7日齡以內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齡的發病最多,7日齡以上很少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也可通過臍帶或創傷傳播。母羊孕期營養不良,羔羊體質瘦弱氣候寒冷,羔羊受凍哺乳不當,羔羊饑飽不勻。純種細毛羊的適應性差,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雜種羊則介于純種與土種羊之間,其中雜交代數愈高者,發病率和病死率也愈高。

(二)癥狀及病理變化

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1~2天。①病初精神委頓,不久發生腹瀉,糞便惡臭,呈糊狀或稀薄如水。②后期糞便有的還含有血液。病羔羊逐漸虛弱,臥地不起,不及時治療,常在1~2天內死亡,只有少數較輕的可能自愈。③有的病羔,腹脹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糞(也可能帶血),主要表現神經癥狀,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最后昏迷,頭向后仰,體溫降至常溫以下,常在數小時到十幾小時內死亡。死亡動物脫水嚴重,最顯著的病理變化是在消化道。真胃內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塊小腸(特別是回腸)黏膜充血,可見多數直徑為1~2mm的潰瘍,潰瘍周圍有血帶環繞有的腸內容物呈血色。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充血、出血。心包積液,心內膜有時有出血點。肺常有充血或淤血區域。

(三)診斷

在常發地區,依據流行病學、臨診癥狀和病理變化一般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以鑒定病原菌及其毒素。

(四)防控

本病發病因素復雜,應實施抓膘保暖、合理哺乳、消毒隔離、預防接種和藥物防制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給予防制。

每年秋季對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苗或厭氧菌七聯干粉苗,產前2~3周再接種1次。病羊治療主要采取土霉素、磺胺類等藥物,配合對癥處理等綜合措施。

五、兔魏氏梭菌病

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腸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種中毒性傳染病,其特征是急性腹瀉,排出腥臭、帶血、呈膠凍樣或黑褐色糞便,病理變化主要在消化道。

(一)流行特點

各種品種的兔均可感染,但長毛兔高于皮、肉用兔,進口毛用兔及獺兔易感性高于雜交毛兔以1~3月齡仔兔發病率最高主要經消化道傳播冬春季節發病較多。此時青飼料減少,谷類飼料過多,從而引起腸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調及厭氧狀態,是魏氏梭菌得以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本病的暴發。發病率和病死率都較高,發病率可達90%,病死率幾乎達100%。

(二)癥狀及病理變化

潛伏期短的達2~3天,長的可達10天,最急性常見不到臨診癥狀而突然死亡。病兔拒食下痢,糞便初期灰褐色、稀軟,很快變成帶血的水樣或膠凍狀稀糞,或者黑褐色水樣糞便,并有腥臭味,糞便污染臀部及后腿抓起患兔搖晃軀體有潑水音體溫一般不高甚至偏低,多于出現水瀉的當天或2~3天后死亡。死亡剖解:①眼球下陷,明顯脫水,后軀被糞便污染,腹腔可聞到特殊腥臭味。②急性死亡兔胃內積有食物和氣體。③胃底黏膜脫落、出血和黑色潰瘍,部分破裂。④空腸、回腸充滿膠凍樣液體和少量氣體,腸壁薄而透明盲腸有出血點,內容物稀薄呈黑色或褐色水樣,有腐敗氣味腸黏膜彌漫性充血或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⑤肝臟微腫大,質脆,呈土黃色。⑥脾腫大,呈深褐色。膽囊腫脹,充滿膽汁。膀胱積有茶色尿液。肺充血、出血。

(三)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和臨診特征等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要進行實驗室診斷。

(四)防控

預防:①搞好飼養管理和防疫工作,減少疫病誘發應激因素。防止飼喂過多谷物飼料和蛋白質過多的飼料;②疫苗預防:有病史兔場可用A型魏氏梭菌滅活苗免疫接種,成年兔2mL,青年兔1.5mL,間隔一周后二免,免疫期可達6個月。斷乳兔應立即接種疫苗。

發病后的防控措施:①隔離和消毒:用1%苯扎溴銨噴灑兔舍及周圍,然后用石灰粉鋪墊兔舍地面,每天1次;②出現腹瀉時可盡早用抗血清治療,每千克體重2~3mL;③藥物緊急預防:未發病兔用金霉素拌料飼喂,每天2次,連用3天;④兔群用A型魏氏梭菌氫氧化鋁滅活苗緊急預防接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巴彦县| 阿巴嘎旗| 洛阳市| 吉隆县| 罗甸县| 邯郸县| 富民县| 射阳县| 彰化市| 康定县| 松潘县| 武乡县| 晋宁县| 三原县| 平潭县| 绥芬河市| 湖北省| 贵州省| 和田市| 寻甸| 黄山市| 康平县| 合阳县| 穆棱市| 宽城| 永福县| 阿克陶县| 平阳县| 宿迁市| 澎湖县| 京山县| 新竹县| 肇庆市| 栖霞市| 乌鲁木齐县| 轮台县| 大石桥市| 安丘市| 泾源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