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動物傳染病的綜合防控措施

考綱考點:(1)防控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內容;(2)疫情報告;(3)檢疫、隔離、封鎖的概念; (4)消毒、殺蟲、滅鼠方法,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特點與應用;(5)藥物防治。

一、防控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內容

①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則:a.建立、健全各級特別是基層獸醫防疫機構;b.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獸醫法規;c.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② 防疫工作的基本內容

消除或切斷動物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基本環節,就可以阻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因此,在采取防疫措施時,要根據每個傳染病三個基本環節上表現的不同特點,分別輕重緩急,找出針對性強的重點措施,必須采取包括“養、防、檢、治”四個方面的綜合性措施。綜合性防疫措施可分為平時的預防措施和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兩個方面。

1.平時的預防措施

①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工作,增強家畜機體的抗病能力。貫徹自繁自養的原則,減少疫病傳播。②擬定和執行定期預防接種和補免計劃。③定期殺蟲、滅鼠、防鳥,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④認真貫徹執行國境檢疫、交通檢疫、市場檢驗和屠宰檢驗等各項工作,以及時發現消滅傳染源。⑤各地(省、市)獸醫機構應調查研究當地疫情分布,組織相鄰地區對家畜傳染病的聯防協作,有計劃地進行消滅和控制,并防止外來疫病的入侵。

2.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

①及時發現、診斷和上報疫情,并通知臨近單位做好預防工作。②迅速隔離病畜,污染的地方進行緊急消毒。若發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等應采取封鎖等綜合性措施。③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并對病畜進行及時合理的治療。④嚴格處理死畜和淘汰的病畜。

二、疫情報告和診斷

飼養、生產、經營、屠宰、加工、運輸家畜及其產品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必須立即報告當地動物防疫檢疫機構或鄉鎮畜牧獸醫站。特別是可疑為口蹄疫時,一定要迅速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并通知鄰近單位及有關部門注意預防工作。上級機關應以最迅速的方式上報有關領導部門。

當動物突然死亡或懷疑發生傳染病時,應立即通知獸醫人員。在獸醫人員尚未到達現場或尚未作出診斷之前,應采取下列措施:將疑似傳染病病畜進行隔離,派專人管理對病畜停留過的地方和污染的環境、應進行消毒完整保留病畜尸體,不得隨便急宰,不許食用病畜的皮、肉、內臟。應經常向群眾宣傳這些科技知識,使之家喻戶曉。

動物傳染病發生后,及時而正確的診斷是防制工作的關鍵和首要環節,它關系到能否正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正確的診斷來自正確的策略、完善的方案、可靠的方法和先進成熟的技術,特別是對大的疫情,應該全面系統掌握各方面的材料、信息、數據和檢查結果。家畜傳染病的診斷方法很多,包括臨診綜合診斷和實驗室診斷。但在實際工作中特別強調綜合診斷,注意各種診斷方法的配合使用、各種診斷結果的綜合分析,最后做出確診。

三、檢疫、隔離、封鎖的概念

(一)檢疫

檢疫是指利用各種診斷和檢測方法對動物及其相關產品進行疫病或病原體或抗體檢查。檢疫的目的是查出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病傳播。

(二)隔離

將不同健康狀態的動物嚴格分離、隔開,完全、徹底切斷其間的往來接觸,以防疫病的傳播、蔓延即為隔離。隔離是為了控制傳染源,是防制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診斷結果,可將全部受檢家畜分為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和假定健康家畜三類,以便分別對待。

(三)封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當確診為口蹄疫、豬瘟、牛肺疫、禽流感等“一類”傳染病或當地新發現的家畜傳染病時,獸醫人員應立即報請當地政府機關,劃定疫區范圍,進行封鎖。執行封鎖時應掌握“早、快、嚴、小”的原則,即執行封鎖應在流行早期,行動果斷、快速,封鎖嚴密、范圍盡可能小。具體措施如下。

1.封鎖疫點應采取的措施

①嚴禁人、家畜、車輛出入和家畜產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運出。在特殊情況下人員必須出入時,需經有關獸醫人員許可,經嚴格消毒后出入;②對病死家畜及其同群家畜,縣級以上農牧部門有權采取撲殺、銷毀或無害化處理等措施;③疫點出入口必須有消毒設施,疫點內用具、圈舍、場地必須進行嚴格消毒,疫點內的家畜糞便、墊草、受污染的草料必須在獸醫人員監督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

2.封鎖疫區應采取的措施

①交通要道必須建立臨時性檢疫消毒關卡,備有專人和消毒設備,監視家畜及其產品移動,對出入人員、車輛進行消毒;②停止集市貿易和疫區內家畜及其產品的采購;③未污染的家畜產品必須運出疫區時,需經縣級以上農牧部門批準,在獸醫防疫人員監督指導下,經外包裝消毒后運出;④非疫點的易感家畜,必須進行檢疫或預防注射。農村城鎮飼養及牧區家畜與放牧水禽必須在指定地區放牧,役畜限制在疫區內使役。

3.受威脅區應采取的措施

①對受威脅區內的易感動物應及時進行預防接種,以建立免疫帶;②管好本區易感動物,禁止出入疫區,并避免利用疫區水源;③禁止從封鎖區購買牲畜、草料和畜產品,如從解除封鎖后不久的地區買進牲畜或其產品,應注意隔離觀察,必要時對畜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④對設在本區的屠宰場、加工廠、畜產品倉庫進行獸醫衛生監督,拒絕接受來自疫區的活畜及其產品。

4.解除封鎖

疫區內(包括疫點)最后一頭病畜撲殺或痊愈后,經過該病的一個潛伏期以上的檢測、觀察未再出現病畜時,經徹底清掃和終末消毒,由縣級以上農牧部門檢查合格后,經原發布封鎖令的政府發布解除封鎖令,并通報毗鄰地區和有關部門。疫區解除封鎖后,病畜家畜需根據其帶毒時間,控制在原疫區范圍內活動,不能將它們調到安全區去。

四、消毒、殺蟲、滅鼠方法

(一)消毒

消毒的目的就是消滅被傳染源散播于外界中的病原體,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疫病繼續蔓延。根據消毒的目的,可分為預防性消毒、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1.消毒方法

(1)機械性消除 用機械的方法如清掃、洗刷、通風等清除病原體,是最普遍、常用的方法。

(2)物理性消毒法 即利用陽光、紫外線和干燥進行消毒。陽光對于牧場、草地、畜欄、用具和物品等的消毒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應該充分利用。

(3)化學消毒法 化學消毒劑是應該考慮對該病原體的消毒力強、對人畜的毒性小、不損害被消毒的物體、易溶于水、在消毒的環境中比較穩定、不易失去消毒作用(如對蛋白質和鈣鹽的親和力要小)、價廉易得和使用方便等。

(4)生物熱消毒 主要污染的糞便、垃圾等的無害處理。在糞便堆漚過程中,利用糞便的微生物發酵產熱,可使溫度高達70℃以上。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殺死病原體(芽孢除外)、寄生蟲卵等而達到消毒目的,同時保持了糞便良好的肥效,但不適用于由產芽孢的病菌所致疫病(如炭疽、氣腫疽)的糞便消毒,這種糞便最好予以銷毀。

2.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特點與應用

(1)氫氧化鈉(苛性鈉、燒堿) 對細菌和病毒均有強大的殺滅力,常配成1%~2%的熱水溶液消毒被污染的畜舍、地面和用具等。本品對金屬物品有腐蝕性,消毒完畢要沖洗干凈。對皮膚和黏膜有刺激性,消毒畜舍時,應趕出家畜,隔半天以水沖洗飼槽地面后,方可讓家畜進圈。

(2)石灰乳 取生石灰(氧化鈣)1份和加水1份制成熟石灰(氫氧化鈣,或稱消石灰),然后用水配成10%~20%的混懸液用于消毒。石灰乳有相當強的消毒作用,但不能殺滅細菌的芽孢,用于粉刷墻壁、圈欄、消毒地面、溝渠和糞便等。直接將生石灰粉散播于干燥地面,不發生消毒作用,反而會使家畜蹄部干燥而干裂。生石灰的殺菌作用主要是改變介質的pH,奪取微生物細胞的水分,并與蛋白質形成蛋白質化合物。

(3)漂白粉 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消毒劑。其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是用氣體氯將石灰氯化而成。一般用于地面、水溝、糞便、運輸車船、水井等消毒。對金屬及衣物、紡織品有破壞力,使用時應注意。漂白粉溶液有輕度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人畜安全。

(4)二氯異氰尿酸鈉 是新型、廣譜、高效、安全消毒劑,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穩定、易保存。以1∶200或1∶100水溶液用于噴灑畜舍地面和籠具等消毒,1∶400用于浸泡消毒種蛋、器皿等。對細菌、病毒均有顯著的殺滅效果。以此藥為主要成分的商品消毒劑有強力消毒靈、滅菌凈、抗毒威等。

(5)過氧乙酸(過醋酸) 為氧化劑,消毒效果好,能殺死細菌、真菌、芽孢和病毒,現用現配。除金屬制品和橡膠外,可用于消毒各種物品,如0.2%溶液用于浸泡各種耐腐蝕的玻璃、塑料、陶瓷用具和白色紡織品0.5%溶液用于噴灑消毒畜舍地面、墻壁、食槽、木質車船等由于分解后形成一些無毒產物,無藥殘,因此能消毒水果、蔬菜和食品表面(雞蛋外殼、填鴨等)一般用0.01%~0.5%溶液浸泡(用0.03%溶液、25℃浸泡3min可殺死填鴨外表污染的沙門氏菌)用5%溶液按2.5ml/m3噴霧消毒密閉的實驗室、無菌室、倉庫、加工車間等用0.2%~0.3%溶液,畜舍噴霧可作帶動物消毒,包括10日齡以上雛雞和成雞的帶雞消毒。本品高濃度溶液能使皮膚和黏膜燒傷,低濃度溶液對黏膜也有刺激性,用時應注意。

(6)來蘇爾 為鉀皂制成的甲酚液(或稱煤粉皂液),應含有不少47%甲酚。皂化較好的來蘇爾易溶于水,對一般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但對芽孢和結核桿菌的作用小。常用3%~5%的溶液消毒畜舍、用具、日常器械、洗手等。

(7)克遼林 油狀黑褐色液體,是皂化的煤焦油產物,帶焦油芳香氣味,又稱臭藥水。殺菌作用不強,常用其5%~10%水溶液消毒畜舍、用具和排泄物等。

(8)苯扎溴銨、新潔爾滅、洗必泰、消毒凈、度米芬 這5種都是季銨鹽類陽離子表面活性消毒劑。苯扎溴銨為膠狀液體,其余為粉劑。均易溶于水,溶解后能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其共同特性為毒性低、無腐蝕性、性質穩定、能長期保存、消毒對象范圍廣、效力強、速度快。對一般病原細菌均有強大殺滅效能。上述消毒劑的0.1%水溶液浸泡器械(需加0.5%亞硝酸鈉以防銹)、玻璃、搪瓷、衣物、敷料、橡膠制品,用苯扎溴銨溶液或消毒凈溶液,或用0.02%~0.05%洗必泰、消毒凈或度米芬的醇(70%)溶液,消毒皮膚的效果與碘酊相等。0.01%~0.02%洗必泰用于傷口或黏膜沖洗消毒。使用這些消毒劑時,應注意避免與肥皂或堿類接觸。

(9)雙鏈季銨鹽類 本類消毒藥對細菌有強殺滅作用。但與單鏈季銨鹽一樣,對病毒的殺滅作用較弱。此類消毒藥目前市場上較多,如百毒殺等。

(10)環氧乙烷 低溫下為無色透明液體,其氣體穿透力強,有較強殺菌能力,對細菌芽孢也有較強殺菌作用。對大多數物品不造成損壞,可用于皮毛、皮革、絲毛織品、器械及包裝物的熏蒸消毒。對人畜有毒性。使用時,用熱水(80℃)對環氧乙烷溶液加熱,使之汽化。

(11)福爾馬林 為甲醛的水溶液,粗制的福爾馬林為含36%甲醛的水溶液。有很強的消毒作用,2%~4%水溶液用于噴灑墻壁、地面、用具、飼槽等,1%水溶液可作畜體體表消毒。對用0.5%堿液洗滌過的皮毛,于60℃用4%福爾馬林浸泡2h可以殺死其中炭疽芽孢。福爾馬林亦常用作畜舍、孵化器等的熏蒸消毒。待消毒的畜舍,先將家畜、飼草、糞便等移去,將畜舍待消毒的物品、櫥柜、用具等敞開,門窗和通氣孔盡量密閉。按每立方米空間用12.5~50ml的劑量,加等量水一起加熱蒸發,以提高相對濕度。無熱源時,也可加入高錳酸鉀(20g/m3)即可產生高熱蒸發。福爾馬林對皮膚、黏膜刺激強烈,可引起濕疹樣皮炎、支氣管炎,甚至窒息,使用時應注意人畜安全。

(12)菌毒敵 原名農樂,為一種復合酚類消毒劑,抗菌譜廣,對細菌、病毒均有較強的殺滅效果,穩定性好,安全有效,可用于噴灑或熏蒸消毒。同類產品有農福,農富,菌毒滅等。

(二)殺蟲

虻、蠅、蜱等節肢動物都是動物疫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因此,殺滅這些媒介昆蟲和防止它們的出現,在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方面有重要的意義。常用的殺蟲方法如下。

1.物理殺蟲法

①以噴燈火焰噴燒昆蟲聚居的墻壁、用具等的縫隙,或以火焰焚燒昆蟲聚居的垃圾等廢物;②利用100~160℃的干熱空氣,殺滅用具和其他物品上的昆蟲以及蟲卵;③用沸水或蒸汽燒燙車船、畜舍和衣物上的昆蟲;④儀器誘殺,如某些專用燈具、器具;⑤機械的拍、打、捕、捉等方法,亦能殺滅一部分昆蟲。

2.生物殺蟲法

以昆蟲的天敵或病菌及雄蟲絕育技術等方法來殺滅昆蟲。

3.藥物殺蟲法

應用化學殺蟲劑來殺蟲。根據對節肢動物的毒殺作用,藥物殺蟲劑可分為胃毒作用藥劑、觸殺作用藥劑、熏蒸作用藥劑和內吸作用藥劑。目前使用的殺蟲劑往往同時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殺蟲作用,主要種類包括:有機磷殺蟲劑、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昆蟲生長調節劑和驅避劑等。

(三)滅鼠

鼠類是多種人獸共患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和傳染源,經其傳播的傳染病有炭疽、布魯氏菌病、結核病、鉤端螺旋體病、偽狂犬病、口蹄疫、豬丹毒和巴氏桿菌病等。因此,滅鼠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藥物防治

(一)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是為了控制某些疫病而在畜群的飼料、飲水中加入某種安全的藥物進行集體的化學預防,在一定時間內可以使受威脅的易感動物不受疫病的危害,這也是預防和控制家畜傳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藥物預防的誤區:添加藥物種類過多,用藥時間過長,用藥劑量過大,過早使用二線藥物藥物攪拌或飲水不均勻,過分依賴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的原則和方法:選擇合適的藥物,嚴格掌握藥物的種類、劑量和用法,掌握好用藥時間和時機,做到定期、間斷和靈活用藥,穿梭用藥,定期更換,注意藥物攪拌均勻。

獸藥殘留產生的原因:①不正確用藥,例如藥物的劑量、給藥途徑及動物種類不符合用藥要求;②未執行休藥期的規定,在休藥期以前屠宰動物;③使用違禁藥物,即標準規定不許使用的藥物;④另外,動物個體代謝差異也是導致獸藥殘留超標的原因。

(二)傳染病病畜的治療

1.治療原則

早期治療,標本兼治,特異和非特異性結合,藥物治療與綜合措施相配合。

2.治療用藥原則

① 注意藥物的適應證,合理使用,有的放矢。

② 掌握劑量,既要做到用藥足量保證療效,又要防止用藥過量引起中毒。

③ 療程要足,避免一天一換藥,否則藥物在血液中達不到有效濃度,難以取得應有療效。

④ 對于抗菌藥物應定期更換,穿梭用藥,不宜長期使用一種藥物,以免產生耐藥菌株。

⑤ 既要注意聯合用藥,又要避免藥物種類過多造成浪費或藥物中毒,或藥物間發生拮抗作用。

(三)治療措施

1.針對病原體的療法

在家畜傳染病的治療方面,幫助動物機體殺死或抑制病原體,或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療法是很重要的,一般可分為特異性療法、抗生素療法和化學療法等。

(1)特異性療法 應用針對某種傳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卵黃抗體等特異性生物制品進行治療,因為這些制品只對某種特定的傳染病有療效,而對他種傳染病無效,故稱為特異性療法。高度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某些急性傳染病的治療,如小鵝瘟、豬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破傷風等。一般在診斷確實的基礎上于病的早期注射足夠劑量的高度免疫血清,常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如缺乏高度免疫血清,可用耐過動物或人工免疫動物的血清或血液代替,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用量須加大。使用血清時如為異種動物血清,應特別注意防止過敏反應。

(2)抗生素療法 抗生素為細菌性傳染病的主要治療藥物,在獸醫實踐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并已獲得顯著成效。合理應用抗生素,是發揮抗生素療效的重要前提。應用不合理或濫用抗生素往往引起種種不良后果。一方面可能使敏感病原體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另一方面可能對機體引起不良反應,甚至中毒。

使用抗生素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掌握抗生素的適應證,選用適當藥物;②要考慮到用量、療程、給藥途徑、不良反應、經濟價值等問題;③不要濫用,例如常用的抗生素對大多病毒性傳染病無效,一般不宜應用,即使在某種情況下為了控制繼發感染,但在病毒性感染繼續加劇的情況下,對病畜也是無益而有害的。食用動物在屠宰前一定時間不準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因為這些藥物在畜產品中的殘留會對人類產生危害;④應按照藥理學理論,并結合臨診經驗嚴格控制抗生素的聯合應用。不適當的聯合使用(如土霉素與鏈霉素合用)常產生對抗作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常聯合應用。

(3)化學療法 治療家畜傳染病最常用的化學藥物有磺胺類藥物、抗菌增效劑、喹諾酮類(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沙拉沙星等)和中藥抗菌藥(黃連素、大蒜素等)等。抗病毒感染的藥物近年來有所發展,但仍遠少于抗菌藥物,毒性一般也較大。主要包括三氮唑核苷(又稱病毒唑)、黃芪多糖、板藍根、干擾素等。

2.針對動物機體的療法

在家畜傳染病的治療工作中,既要幫助機體消滅或抑制病原體,消除病原體致病作用,又要幫助機體增強自身抵抗力,調整、恢復生理機能,促使機體戰勝疫病,恢復健康。因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阿荣旗| 临漳县| 新泰市| 高雄县| 瑞安市| 尖扎县| 沁水县| 措勤县| 广灵县| 蒙城县| 昭苏县| 平定县| 黄骅市| 平乡县| 岳西县| 长乐市| 阿拉善右旗| 麟游县| 连州市| 加查县| 忻城县| 昌图县| 满洲里市| 宁城县| 都江堰市| 元朗区| 杂多县| 巩义市| 方城县| 朝阳市| 黔江区| 廊坊市| 荣成市| 柳林县| 九江市| 白水县| 安吉县| 吉林市| 宜章县| 洪泽县|